首页 > > 40

“部長通道”該是什么風景

2016-03-04
来源:鳳凰評論

  文|鳳凰網評論員高明勇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說,多校劃片是各地在解決單校劃片帶來的問題中探索出來的辦法,這是目前解決教育資源不均衡的舉措之一,教育部是建議推廣。但各地情況不一,效果怎么樣,群眾的感受是標準。

  這條一句話新聞,是袁貴仁3月3日下午穿過“部長通道”時對媒體提問進行的回應。

  接下來的會議安排中,袁貴仁將和其他政府部長們一起,還有數次“部長通道”亮相的機會。

  所謂“部長通道”,主要是指在人民大會堂北大廳,一段長約百米,鋪就紅毯,列席全國人大全體會議的國務院各部委主要負責人進出會場的主要通道。始于2008年,因采訪秩序需要,專設的隔離區域。

  嚴格說,“部長通道”并非官方冠名,媒體報道時用的多了,就約定俗成地被默認為兩會地標之一。當然,這也并非名副其實,因為需要從“部長通道”通過的,不僅僅只有部長們,還有上千名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

  盡管如此,這并不妨礙“部長通道”成為一個炙手可熱的兩會輿論發源地。

  一般來說,列席會議的部長們可以借短暫采訪的機會,傳達政策信息,回應焦點問題。傳播角度看,“部長通道”不僅僅是媒體競爭最為激烈的采訪地點,更是一個絕佳的發言機會和信息發布平臺。比如前兩年馬航失聯事件,許多最新消息都是由民航局長李家祥在“部長通道”提供的。

  總體上給人的印象,卻是“部長通道”上經常充滿意外的風景,最為經典的畫面當屬“記者代表拉部長”。在網絡流傳的“記者攔部長指南”中,“部長通道”一度被排在首位。

  對于媒體記者來說,參加兩會的代表委員雖然眾多,真正有分量且“有料”的,并不算多,能帶來意外之喜的更是鳳毛麟角。比如“末任鐵道部長”盛光祖,2013年3月10日,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公布,鐵道部不再保留。當天會議結束后,時任鐵道部部長盛光祖本沒有打算接受采訪,但是沒能突破包圍圈,被大批記者堵在了人民大會堂北門的角落。盛光祖坦露心跡,“我沒有遺憾”。而在2011年全國兩會上,新上任的盛光祖差點被記者拽下外套。

  近年來顯著變化之一,是“記者追訪部長”到“部長來訪”。就這幾年的兩會報道史來看,也出現輿論分裂的一面,媒體方面抱怨機會短暫,采訪有限,而部長方面,雖有?積極面對者,也有抱怨不受關注的。比如去年時任國家安監總局局長的楊棟梁,在3月10日記者會上稱公眾對安全生產關注度不高,“我走部長通道都沒有人喊我。希望有事故、沒事故,大家都要關注、都要監督”。稍加梳理,會發現歷來教育部、環保部、發改委、衛計委等經常成為“熱點”部門,而其他比如農業、國土等部門就寂寞的多。

  據此前報道,為了能讓記者們獲得更多的采訪機會,兩會新聞中心提前開始做了許多“功課”。比如,在春節前就與各部委有關負責人員進行溝通,介紹了去年“部長通道”的情況;“兩會”前夕,又和各部委進行溝通,征詢部長們的接受采訪意愿,等等。

  在春節后首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明確要求,國務院各部部長、直屬機構主要負責人都要主動召開或者出席新聞發布會,積極回應輿論關切。3天后,李克強又重申了此點,并表示,“‘現代政府’,一個很重要的標志,就是要及時回應人民群眾的期盼和關切。”

  所以,關鍵還在部長們該如何利用“部長通道”這個送到面前的大話筒發聲。結合歷來經驗看,部長們要積極面對媒體的提問,不躲避,不應付,不推諉,而不是一笑而過,視而不見。并且,也要做足功課,因為采訪時間短,很多記者必然會提問那些公眾最關切的焦點熱點問題,不乏敏感,如果事先沒有思想準備,倉促之間的回答,也很容易造成無法應答,或沒有點透問題的關鍵所在。

  當然,需要好好準備的不僅僅是部長們,還有媒體記者們。2015年兩會期間,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對中央臺記者說,我參加過幾次兩會,今年發現一個變化,經濟話題受關注度下降,反腐和環境問題在上升:“我2日到7日,在美國開聯合國統計大會,我回來以后8日、10日都走過了人民大會堂北大廳部長通道,卻沒人理我。”個中原因,一方面,或許與有些記者不熟悉有關,但也存在對現實問題的敏感度的缺失,如果缺乏長期的積累,很容易忽視一些重要的議題。

  兩會時間,當輿論的聚光燈打在“部長通道”上,考驗的不能僅僅是“同媒體打交道的能力”。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