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6

阿里云“瞄上”医疗大数据

2016-03-1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分級診療是醫改的必經之路,但多年來受制于多項難題而無法順利推行。

 
  昨日(3月9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阿里云了解到,公司攜手四川衛計委、海思達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思達),正在合建“四川省遠程醫療云”,將四川省的183個區縣、近7萬鄉、村、社的衛生信息系統全面上云,目前一期項目已進入試運行階段。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分級診療主要分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四個部分,而其中基層首診是整個分級診療體系中最為關鍵也是最難攻破的一環,而此次阿里云聯手四川試圖建設目前全國最大的分級診療平臺。
 
  阿里云方面向記者透露,此次在四川搭建的分級診療實踐平臺欲從醫療信息下手,打通醫療單位間信息孤立的現狀,從而實現大病去醫院、康復回社區的目的,并以此突破基層首診難推行問題。
 
  “盡管醫療大數據互通是邁向分級診療之路的重要一環,但要貫通整個分級診療體系還要完善更多問題。”北京鼎臣醫藥管理咨詢中心負責人史立臣認為,分級診療之所以難推行,實則是上下級醫院之間的利益分配不明確。醫療大數據包含患者檢查、治療方案等,上級醫院將數據共享出去如何獲利目前還難以解決。

  最大分級診療平臺落地四川
 
  阿里云提供的資料顯示,該項目一期已進入試運行階段,四川省27個區縣的遠程醫療影像系統(PACS)、檢驗系統(LIS)、合理用藥系統已全部遷址云端,即區縣所屬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數據可實現互通,鄉鎮居民在本地就可接受省、市級醫院的診治。
 
  而該項目計劃將整個四川包括的183個區縣、近7萬鄉、村、社的衛生信息系統全面上云。
 
  有觀點認為,各醫院間封閉的數據系統讓彼此成為了一個個“信息孤島”,不僅造成醫療資源分配不均,還導致了分級診療難以推行。
 
  據介紹,此番四川衛計委、阿里云及海思達三方合作,正是瞄準了醫療信息這一痛點。在合作模式上,采取由省級部門牽頭,落實到各區、縣、鄉的基層醫院,由海思達完成系統集成、應用開發,阿里云完成數據存儲、底層計算、安全等服務的方式。
 
  阿里云援引業內人士的觀點認為,“未來的醫院就是數據的醫院,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此外,據IDC此前發布的《云計算在醫療行業的最新發展掃描》報告顯示,中國9.4%的醫院把向云平臺遷移作為2015年優先的IT工作。預計未來幾年這一比例將快速上升。到2018年,全球80%的醫療數據將會通過云計算平臺來傳輸。醫院對于云計算技術和云服務的應用經過觀望和試驗期,目前已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打通醫療大數據僅是第一步
 
  史立臣認為,盡管醫療大數據互通是邁向分級診療之路的重要一環,但要貫通整個分級診療體系還要完善更多問題。“此次阿里云和四川衛計委在醫療大數據上的探索在方向上是正確的,但其中上下醫院間的利益分配、醫療資源配置、以及與現有體制能否承接,還需要進一步制定相應對策。”
 
  分級診療推行數年,但是遲遲難以落地,其中一個因素就是醫療機構間的利益分配不清晰,而醫療大數據的共享問題也恰恰說明了這點。
 
  史立臣告訴記者,患者數據是通過醫療檢測獲得,患者在下級醫院做了檢查往往在上級醫院又需要重新做一次。我國診療收費很低,醫院往往需要通過在醫療檢測上獲利,如果把患者導入基層醫院,上級醫院的利益難以保證。
 
  此外,患者長期的就醫習慣也導致他們不愿意前往基層醫院進行問診。而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是基層醫院的人才匱乏。
 
  阿里云相關負責人也表示,“要實現分級診療、遠程醫療,技術已經不是障礙了,關健是觀念的轉變、各級醫院和合作伙伴的配合,還有政策的支持。”
 
  “分級診療的關鍵點就是優質醫療醫院重新配置。”史立臣稱。“但在現有體制內,醫生是屬于醫院的,醫院間又各自為政,即使能依靠技術手段打通上下級醫院數據的情況,讓基層和上級醫院實現醫療診斷對接還是有一定困難。”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