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0

破壁垒派督察挽跌势 民间投资增速腰斩

2016-05-16
来源:香港商报

  国家统计局5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民间投资增速持续回落,这一现象已引起决策层高度重视。一季度中国GDP增速实现了6.7%的平稳增长,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也都呈现出企稳回升的良好势头,然而作为稳投资主力军的民间投资增速却罕见地大幅落后於整体投资增速,为了遏制民间投资下滑,日前国务院专门派出督查组,专项督查民间投资政策落实情况。

  有专家表示,目前经济回暖的支撑力量是扩张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这种刺激不可持续,当下中国稳增长的关键仍在於投资,而民资占据社会总投资一半以上,是中国经济实现增长目标的重要力量。但民资进入市场仍面临诸多壁垒,政府需为民资的利益着想,给民资创业创新提供更大空间,这样才能吸引民资回流到实体领域。香港商报记者 张幸

  民间投资疲态尽显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及要对促进民间投资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着力扩大民间投资。

  国务院专门派出针对民间投资的督查组,这是非常罕见的。有观点指出,因为民间投资不同於政府投资和国有企业投资,指令性的行政政策对社会资本和民营企业效率并不明显,所以政府一般不会做出这样的行政指令。因此这一举动从侧面反映了,目前中国民间投资低迷、活力不够的形势已经相当严峻。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GDP实现了6.7%的平稳增速,各项数据也呈现出企稳回升的势头,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584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7%。然而,在总投资回升的情况下,一季度民间投资的增速却出现明显下滑,总额53197亿元,同比增长仅5.7%,大幅落后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个百分点,比2015年全年增速降低了4.4个百分点。

  而5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至4月份,民间投资增长5.2%,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比全部投资增速低5.3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2.1%,比去年同期下降3.2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官员就表示,「由於民间投资总量较大,增速持续回落将会制约投资平稳增长,对此要高度重视」。

  民间投资增速大幅落后於整体投资增速,这是近几年从未出现过的现象。接受本报采访的方正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朱启兵表示,民资掉链并不意外,因为民间投资增速从2012年以来就持续下滑,2013年还能保持20%的增速,高於全社会投资3个百分点左右,到2015年几近腰斩并且下行速度明显加快,直至2016年的个位数,民间投资落后於全社会投资是可以预见的。

  此外,更令外界担忧的是,民间投资在全社会固定投资中的比例也出现了近10年来罕见的下滑。从2006年至2015年,民间投资比重一直保持上升态势,从49.8%上升到64.2%,但2016年一季度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降为62%,比去年同期降低3.0个百分点。

  相对於国有控股企业投资,民间投资更代表着社会资本的投资活跃度,民间投资增速和占比双双回落,显示出目前民间投资意愿的疲弱态势,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投资增长的后劲,让稳增长目标更难实现,因此国务院才做出前所未有的政策安排,要求尽快激发民间投资活力,遏制并扭转民间投资下滑态势。

  多因素叠加导致低迷

  在经济回暖的形势下,民间投资却出现剧烈回落,这背后凸显的已经不仅仅是宏观经济环境的问题,而是更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

  国家统计局官员称,受市场需求疲弱、企业投资意愿不足、市场准入限制依然存在的影响,今年初以来民间投资增速持续回落。

  有论者指出,今年一季度经济超预期企稳回升是由於扩张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投放,搭配大规模由国有企业做主导的基建项目,稳住了不断承压的实体经济。数据显示,一季度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速高达23.3%,比上年同期提高8.9个百分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民间资本形成挤出效应。

  而民间投资的重点制造业,不但面临着严峻下滑态势,而且去产能去库存压力大,导致可供民间资本投资的价值标的不多。「尽管一季度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有明显好转,但投资回报率,无论是ROA还是ROE,也就是总资产回报率和净资产回报率,都没有改善,这是民间投资不积极的关键。」朱启兵说。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目前民资不仅是投资项目少、回报率低,而且获取投资的资金都难,在经济形势未明朗时期,由於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可能导致的利润下降、债务违约等,让民企信用下降,银行会更倾向於收缩民企信贷或提高民企信贷利率,民企遭遇融资难、融资贵。

  民间投资增长势头出现一定下滑,固然与整体性的外部经济形势有关,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相关的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还并未得到完全落实。

  放宽准入投资「有门」

  原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长卓勇良撰文指出,这与民企长期难以进入一些领域,以及一些领域国企独大有关,可从消费品行业投资增速全面高於全国平均水平得到证实。投资增长快於全国平均的消费品部门是典型的民间领域,这一块的食品、电气、橡塑、电子、医药和纺织6个行业,投资增速16%到11%之间不等,说明民企经营并未恶化,而是缺乏对其他未准入领域的良好预期和投资信心。

  「说实话,一些民营企业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而是『没门』!不知道『门』在哪儿!」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直言道,一些地方政府不作为,不重视民企,个别地方群众甚至编出了顺口溜,说地方政府目前对民营企业有「三不」:不听电话、不接材料、不予办事。因此需要派出督查组推动相关政策落地,进一步放宽准入,让民间资本投资「有门」。

  政策遇冷 双轨难题

  为引入社会资本,盘活存量民资,自2005年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包括民间投资「新36条」以及各部门出台实施的42项实施细则等,许多一度不对民间资本开放的重要基础建设领域也逐渐向民间资本打开大门,允许民间资本投资。

  特别是在2014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基础设施领域放开民间资本的进入,首批推出80个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项目。同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於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提出了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并具体细化到7个重点领域,项目总数达300项。

  为拓宽社会资本参与的渠道,《意见》提出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在那之后,围绕PPP的政策文件接连出台,试图为民资进入扫清政策障碍。

  尽管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空间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拓展,但政策的实际效果并不好,民企的呼应却并未如预料那般热烈。

  朱启兵表示,民间投资与政府投资不同,民资追求收益,如果无法盈利,项目再好民资肯定也不愿意参与。目前PPP上的基建项目周期都比较长,民资一方面在资金规模和实力上有一定约束,另一方面民资担心自身的投资利益是否能得到保障,周期长必然带来现金流是否能持续回收的担忧。去年曾经有消息称PPP想要进行立法来建立保障措施,可到目前还是没有动静。

  林江认为,民间资金的融通机制不好,金融市场、资本市场效率不高,使得企业无法通过市场跟民间资本进行融资,民资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样的情况导致出现了双轨的情况,一方面是民资充裕民资泛滥,另一方面是需要融资的企业找不到资金。这样的结构性问题解决起来并不容易,需要更多时间。

  更糟的是,由於民间资本进入市场仍然面临诸多壁垒,加上传统产业利润过低,民间资本开始逃离实体经济,涌向房地产、股市等一些高利润高风险行业。

  「实体经济回报较差,产业空心化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一点,我们要改变经济脱实向虚的局面,让实体经济的投资回报上升,民间资本才会有意愿去进入实体经济。否则资本从实体经济溢出的现象会越来越严重。」朱启兵说。

  激活民资乃稳增长关键

  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之后,中央政府已经明确了会避免采取大规模的刺激政策,在出口和消费还难以成为经济增长的中流砥柱之际,稳增长的关键仍然是稳投资。

  而稳投资的核心是激发民间投资。有关部门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民营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重超过60%,民营经济对GDP贡献超过60%,税收比重超过50%,新增就业比重超过90%。从这个意义上看,培育和提升民间投资意愿变得至关重要。

  「我们常说,就业稳,经济就稳、社会就稳。」李克强说,民间投资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并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是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方面重要支撑力量。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认为,民间资本能在稳增长中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李克强也再三表示要让企业成为投资的主角,给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一个大显身手的舞台。

  「以国家为主导的投资会影响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导致有些投资变成了无效益投资,地方政府可能在投资中追求形象工程,导致了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若企业能成为投资主体,那麽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就能得以发挥,投资的有效性也会大大增强。」姚景源说。

  知名财经评论员余丰慧表示,中国经济出现了动力断档,就是因为过多依靠政府投资,而民间资本没有完全激活。民间投资既是今后数年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同时也是旧体制退出、新体制形成的一个指示器,如果能在关键节点打开民资投资空间,让民资能进入更多的投资领域,那将会为中国经济奠定稳定增长的坚实基础。

  如果民间投资的活力在短时间内未能得到明显恢复,单凭只占全社会投资总盘子1/3的国有投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超量投放货币,经济回暖的态势不会持续太久,并且在中央已经明确不会在重走4万亿的老路,今年一季度如此大力度的财政和信贷刺激也是不可持续的。

  这也就是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针对民间投资安排督查组,发力刺激民间投资的根本原因。

  激活民资需为民着想

  为了推动民间投资相关政策落地,将於5月下旬开展的民间投资专项督查将重点包含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政策、加强和改善政府服务、营造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大力推进PPP模式等八方面情况。

  李克强强调,要针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适时优化调整民间资本投资政策: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同时优化服务;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民营企业支持力度;各项政策对国企和民企要「一视同仁」;积极引导城市资本投资农业。发改委也於5月4日发文指出,下一步将推动出台「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加强投融资体制改革顶层设计,充分激发社会投资动力和活力。并且通过完善价格政策等,构建合理有效的PPP项目投资回报机制,吸引民间投资参与。

  朱启兵认为,要促进民间投资的回升,关键还是在於改善民间投资的回报,同时要让制度跟上措施。一方面,通过减税降费等手段,降低民间投资成本;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使民间投资获得更多盈利机会,开发垄断领域让民资进入,假如一直都停留在基建方面,哪怕进驻督查组也无法解决投资预期方面的问题。

  林江则表示,要通过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是金融资本市场的开放,提供多渠道的融资。二是政府要更多替民间资金着想,逐利的民间资金对公益性的项目建设不感兴趣是很正常的。

  「现在关键在於我们是否有办法把项目通过金融创新、投资融资渠道的创新方式打包起来吸引更多的民资参与。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大量的可行性研究,可能需要保险公司的介入来提供保险担保,假如达不到预期的盈利目标就由保险公司进行一定赔偿,让民资放心投资。」林江说,更重要一点是地方政府的规划问题,要先给出项目周期规划,让民资有心理预期,政府现在缺乏这样的规划意识。

  此外,要真正对社会资本开放市场,实质上需要对市场体系进行改革,对国企垄断和政府干预进行改革,约束政府权力,避免行政力量对微观经济的干扰。可以相信,只要社会资本的权益能够得到保障,投资项目也足够吸引人,「稳民资」就不会再成为难题。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