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化 > 文學書廊

封網絡小說類貼吧,就能治好盜版了?

2016-06-02
來源:文化觀察

   [摘要]從來都是聽李逵暴揍李鬼的故事,但在網上基本都是盜版的李鬼吊打擁有版權的李逵。百度貼吧官方沒有很好地負起平台的監管、維護正版的責任,是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

  作者:仲岸

  早前百度貼吧發起整頓清查盜版內容行動,一口氣關閉了數千個文學類貼吧,現在多數貼吧仍未開放。外界普遍認為,這是對近期起點中文網等原創類網站起訴百度的回應手段。  

封網絡小說類貼吧,就能治好盜版了?

 

  有分析肯定此舉為“刮骨療毒”,不過,互聯網時代,關閉小說類貼吧,能治好盜版嗎?

  一、文學貼吧的確是盜版鏈接的溫床,追究監管責任時,不應忽視平台固有的分享屬性

  網絡上文學作品盜版已是沉屙頑疾,並已造成不小的經濟損失。據艾瑞諮詢今年初發布的《中國網絡文學版權保護白皮書》顯示,2014年盜版網絡文學如果全部按照正版計價,累計損失已達100多億。

  百度貼吧又是盜版重災區。南方都市報曾報道,文學類貼吧里有一群人叫“打手團”,“他們一邊看正版一邊打字,幾分鐘內就可以在貼吧里連載”,可以做到與正版網絡文學作品同步更新,而“維權無望”,投訴貼遭百度官方刪除,盜版文學作品被貼吧官方推薦。盜版者還一度聲公開聲稱,將作者列入所謂“嚴打囂張作者名錄”,公然叫板版權方。

  從來都是聽李逵暴揍李鬼的故事,但在網上基本都是盜版的李鬼吊打擁有版權的李逵。百度貼吧官方沒有很好地負起平台的監管、維護正版的責任,是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

  然而熟悉快播案的人可能會想起另一個問題,盜版固然猖獗,可那是用戶的自主行為,包括文學貼吧內的所有貼吧,其發帖機制激發了會員天然的分享沖動,每個傳播者都是一個信息流動的中轉站,吧內有多高的流量,就有多強大的信息流。可以說,盜版文學作品,就是在這樣的機制下生產出來的,由此带來了超高的點擊率和強大的影響力。像前幾年飽受盜版困惱的《斗破蒼穹》,這部被譽為網絡作家天蠶土豆的巅峰之作,正版作品在起點網上總點擊超過了1.4億,成績不俗。對應盜版作品比較嚴重的相關貼吧活躍度一度成為百度貼吧類第一,會員數很快突破百萬。  

封網絡小說類貼吧,就能治好盜版了?

 

  部分被封禁的文學類貼吧

  有人會問,是用戶不當使用了發帖技術,技術有罪嗎?在快播案的最終判決結果出來之前,技術有無罪,抑或技術的開發方,平台的監管方該負起何種責任,暫難以回答。不過,這一問題之所以被人反復提出、追問,恰恰說明互聯網時代,以傳播與分享為主要功能的信息平台,面臨自由流動與規約限制的矛盾,而之所以出問題,往往是後者的制約力度滯後于前者的流動強度。

  追究百度對文學類貼吧的監管責任,不應忽視平台本身天然的促進信息自由流動的屬性,粗暴關掉、封停貼吧,或許能短暫治住盜版現象,但無疑也深深地傷害了平台自身以及大多數用戶的利益,可謂殺敵一千,自傷八百。

  二、互聯網時代,付費閱讀、過度保護版權易阻信息流動,不妨改變傳統的版權保護觀

  大量網絡文學作品的版權方和閱讀平台目前都是依靠比較簡單的收費閱讀模式在維持運轉,但我國的現實是,多數網民不願意在網絡文學作品上“花錢”,在網上,文學作品都是一樣的字,一樣的載體,正版與盜版傻傻分不清楚,免費的盜版有得看,誰會去花錢。

  這種意願之強大,以至于“我支持網絡小說正版保護工作,但你不能呼籲我不看盜版小說”的觀點特別流行。從這一意義上來說,收費閱讀的正版文學作品,不願花錢的讀者更大可能的選擇是不看,它已成為信息傳播大流中的孤島。島上,誰都看不出他是什麼,會影響它的傳播以及後續IP的深度挖掘。  

封網絡小說類貼吧,就能治好盜版了?

 

  另外,通過收費方式人為提升文學作品的閱讀門檻,過度追求保全保護,對後續別人的創作本身會有一定影響。因為文學創作並不是一項閉門造車的工作,寫一本書、一個故事的背後都需要汲取知識、獲得素材。如果版權保護極其嚴格,相關內容被嚴格限制使用,後來人自然就會更難寫出好文章。

  但話又說回來,能寫出好作品的作者理應得到更多的回報,不論這份回報是經濟上的,還是榮譽上的。如果沒有足夠的回報,作者失去創作動力,那麼大家以後也就看到什麼好作品了。

  互聯網時代,版權保護的確面臨促進信息流動、產生社會效益與個人權益之間的矛盾。在既有版權保護觀之下,政府往往更注重保護版權所有人的權益。國務院去年1月發布“嚴厲打擊網絡盜版侵權”的通知。通知說,要“加強對視聽節目、文學、游戲網站和網絡交易平台的版權監管,規范網絡作品使用,嚴厲打擊網絡侵權盜版,優化網絡監管技術手段。”並未提出具體辦法,仍泛泛地談論監管。在美國,2011年就曾提出《禁止網絡盜版法案》,該法案因提出版權所有人可以合法地對傳播盜版內容的網站“監控、審查、封鎖”的強力懲罰,爭議極大,最終沒有通過。

  然而按照現有法則保護版權,網民的很多行為都可能違法。比如朋友圈內分享的很多照片以及音樂是有版權的,未經作者授權發布就侵權。用戶從Youtube上搬運到境內視頻網站的視頻,很多也是沒有版權的。目前微信公號發布他人文章一般都會注明作者授權發布,然而更多公號仍以抄襲方式傳播,作者要維權恐怕得窮其一生。

  正如2012年署名醒客的作者所說,“在互聯網新的環境下,重新考慮著作權、版權與傳播自由的平衡問題。傳統的嚴格的版權規定可能不再合時宜”“在新的快速、碎片、扁平的傳播形式下,重新設計權利的保護規則,在新的環境下建立新的合理性。”傳統的版權保護觀念、法則,是否要考慮變一變?

  三、封停不能解決盜貼,探索既滿族用戶需求又維護版權方權益的商業模式應是努力方向

  然而在現有版權保護規則尚難改變之前,百度的封吧之舉,不可能根治吧內的盜版。

  比如,一個直接是作品名字的貼吧被封了,大家很快就能轉移到一個相關或者無關的其他貼吧去繼續分享盜版文學作品。一個便宜三個愛,何況盜版是直接免費的資源。面對這種情況,

  只能發現一起,消滅一起,百度勢必得投入大量人員,疲于奔命。

  “堵不如疏”。貼吧會員多,交流方便,百度也一定程度上掌握了PC端流量入口的巨頭。為什麼不想着直接給會員們送“福利”呢?  

封網絡小說類貼吧,就能治好盜版了?

 

  2012年,美國人民在街頭抗議“禁止網絡盜版法”的提案

  收費閱讀網站為了作者利益而收費,百度只要花點錢把作品版權買下來,一口氣把盜版變正版,花錢賣來的正版作品,在百度旗下瞬間就可轉化成為最值錢的流量。再認真想辦法把流量變現,把買作品的錢又賺回來。

  不過,這又會面臨一個問題。吧友是可以免費閱讀了,但誰又能保證更多人不會把免費正版復制粘貼到別的渠道,從而稀釋貼吧流量?可能一般的網站需要擔心這個問題,可百度自己不用擔心。在PC端,百度幾乎就是所有人接觸互聯網內容的入口,若將流量引向正版,屏蔽盜版鏈接,未嘗不可行。

  事實上,視頻網站也曾是盜版大戶,它的從良經歷或可借鑒。在吸納巨量用戶流的基礎上,依托前期廣告積累的資本,放手買版權,而後建立會員制,交錢就可以看所有正版視頻。百度文學類的貼吧,若也能建立區別于文學付費閱讀網站的會員制,引進“正版”,版權方或許也樂見其成。

  上述小編不成熟的意見,在百度可能已有的解決方案看來,也許多慮。然而當今網絡版權越來越受重視,百度貼吧與版權方合作,探索一條既能促進信息流動,又能維護版權所有人權益的商業模式,應該是比較明智的努力方向,一味地依靠舉報、再刪鏈接打擊盜版,並非長遠之計。

  結語:

  網絡盜版從有互聯網的那一天開始就注定存在。寫作者艱辛,網上盜版者固然可恨,封禁可以在幾個小時內解決眼前的盜版鏈接,可盜版很快又會卷土重來。一味封禁並不是長久解決問題的辦法,靠壓縮網友們本就有限的文學探討空間來治理盜版,最終很難有什麼效果。

  如何順應讀者需求的同時,保證寫作者的利益,不止是百度貼吧一家需要關心的問題。

[責任編輯:郭美紅]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