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人民幣國際化前路廣闊

2016-06-22
来源:香港商報

   淩昆

  最近美國加入人民幣離岸業務和A股未能納入大摩的MSCI新興市場指數,都引起了不少議論。無疑,這些關乎中國匯市股市的重大金融開放事項,引來注視不足為奇,對有關問題應詳加探討,以求科學的認知。

  美獲RQFII額度

  近兩年中國在推行人民幣國際化上甚為積極,實行全球布網,主要的歐洲、亞洲國家及其他地區都獲得設立人民幣結算中心及RQFII額度等離岸人民幣業務基礎設施。最近美國也加入這個全球網絡,並獲得2500億元的RQFII額度。作為全球最大的金融及經濟體系,美國的加入自可令網絡的覆蓋面更為全面,達到了真正的全球化境地,對人民幣的國際化必然有助。另一方面,從性質上看,這並非中國貨幣開放的政策性突破,與其他國家的納入網絡並無不同,只屬正常的擴容。這顯示人民幣國際化的機制已經成型。

  在美國加入後,主要大國中便只有日本未有,原因是政治性而非經濟性的。兩國關系欠佳妨礙了相關協商的進行。美國較遲加入也有政治因素:為保住以美元為基礎的金融霸權,美國一直抗拒其他國際流通貨幣的建立,過去便因此阻礙日本提倡的亞元計劃,對人民幣國際化自然同樣存有戒心。正是這種地緣政治心魔拖延了美國接受人民幣,但兩大因素改變了事態的發展:一、去年美國力阻盟國加入亞投行失敗,令美國明白人民幣國際化是阻擋不了的,因此不如加入,何況IMF亦已把人民幣納入SDR。事實上在美國加入前,人民幣國際化還是不斷取得進展。二、美國金融及工商界為商業利益希望加入。紐約金融中心絕不可能坐視對手倫敦急速發展人民幣離岸業務。美國工商界也希望有多一個國際貨幣選擇,並希望借助人民幣離岸業務來推動對華出口。雖然美商仍可通過其他中心(如香港、倫敦等)進行交易,但有了美國中心將更為方便。因此早於去年業界便成立了人民幣交易及清算工作小組,由紐約市長彭博任主席,由兩位美國前財長Paulson及Geithner領軍,組員包括美國的商會及中美兩國的銀行界代表等。看來小組的努力終於取得成果。

  中國要把自己的事辦好

  人民幣的全球業務網至此已可說是基本建成,今後仍可添磚加瓦及完善化。但國際化能走多遠則要看市場需求,當中重要甚至是關鍵的乃中國因素,包括經濟能否穩定發展、金融體系是否穩健、貨幣及匯率政策是否恰當,和央行的功能發揮是否良好等。顯然,中國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辦好,這乃最基本者。

  國際環境利人民幣上位

  與此同時,國際貨幣環境也對人民幣的上位有利:現時主要的國際流通貨幣包括美元、歐元及日圓等都各自面臨嚴重問題,正是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歐洲日本經濟疲軟難振,且歐盟凝聚力不足,脫歐呼聲日高,而日本公債過高均不利貨幣穩定。美國暫時經濟形勢較優,且美元因歐日不濟有避險功能而維持高位,但未來卻受制於多個不利因素,如:一、美國經濟已有轉弱跡象,財政問題又將再度浮出,不利貨幣長線維穩。二、國際經濟再平衡(Re-balance)不利美元地位。過去曾出現中國對美加工出口及外貿盈餘大升,而美國則貿赤及外債上升;中國所賺美元回流美國買債,形成了加工美元循環。但在再平衡後中國貿盈與美國貿赤齊跌,美元循環流量相對減少。與此同時,美國與中東間的石油美元循環,亦因美國油氣自給度上升而減弱,美元作為商品及加工制品的角色隨之降低。三、地緣政治因素引致與美敵對國家避用美元。例如一些伊斯蘭國家及俄國等因受美制裁,不能或不想多用美元。四、美元治外法權。近年曾發生過法國巴黎銀行與伊朗交易被美國判罰,和阿根廷債務被美國判違約,都是因使用了美元作交易,當時法國財長便曾表示要避用美元。五、美國佔世界經濟總量持續下降,在貿易、引資、制造業等各領域漸失「一哥」地位,令美元的國際流通基礎收縮。

  總之,中國因持續發展並改善外匯管理機制,人民幣國際化已獲IMF及美國的認可,循此路走下去,其國際地位自必日高。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