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政府招商引資作秀造假,騙得了誰

2016-07-18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南都社論

        在一定曆史時期,政府主導招商引資的確有其合理性,但從政府的職能來說,政府肯定不是招商引資的適當主體。

 

  紅旗飛揚,彩球飄飄,禮儀小姐落落大方……《人民日報》近日報道了西北某省一場招商會。在簽約現場,幾個項目的簽約雙方大筆一揮,雙手緊緊相握,一派笑意融融的場面。而在場的某市一位部門負責人則無奈地對記者說:“這裏頭我們市的幾個項目,早在半年前就簽過約了,如今無非是讓老板給個面子,再來捧個場。”

  已經簽過約,為了造出聲勢,如今集中重簽一次,這種重複簽約雖然白白耗費人力物力,但還只能算是作秀,比作秀更惡劣的是作假。《人民日報》的報道舉了一個例子,某市一個部門的任務是招商引資一個億,到5月份完成的任務還不到1/4,負責人著急地找熟悉部門的領導,看看有沒有可能在對方的項目中分一杯羹:“如果實在不行,就聯合招商,但是在土地等數字上面做一些工作,使幾千萬的投資變成幾個億。”……作秀,作假,所簽的所謂意向書並沒有法律效力,事實證明,在有些地方,看似熱鬧的招商會就是一場煞有介事的遊戲。但是遊戲卻常常可以堆砌出炫目的政績,只是這政績充滿了泡沫。

  客觀而言,在改革開放的初期,招商引資作為一種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通過項目帶動,可以在一個相對較短的時間內改善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局面。但隨著改革的深入,由於各類經濟主體對一個健康有序的市場的需求日益增長,由政府部門主導的招商引資在實踐中漸漸走形變樣,所暴露的問題遠不止“作秀”和“作假”。把招商引資成果作為衡量政績的主要指標,容易使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大項目,重高額投資,重發展速度而忽視發展質量,由此造成重複建設和資源浪費;不少地方以放寬環保准入標准、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吸引投資,給生態資源帶來了無法修複的破壞;通過政府招商而來的企業往往會在當地享受各種額外的優惠政策,從而造成了一種人為的不公平競爭;招商引資活動中的官商勾結更是屢見不鮮……

  坦率地說,在招商引資昔日幾乎成為地方政府一門“主課”的環境中,其暴露出如此多的問題並不令人奇怪,奇怪的是在新常態經濟已經唱響、各地據說已放棄GD P英雄論的當下,過去招商引資中出現的問題為何仍然存在?

  《人民日報》的報道中引述了一位經濟部門負責人的自我反思:“說到底,這還是一種虛榮的政績觀在作怪,國家現在強調不以GD P論英雄,但在當地事實上經濟發展指標仍然是目前最明顯的成績單。”

  “國家已經強調不以GD P論英雄,但在當地事實上經濟發展指標仍然是目前最明顯的成績單”,是否說明在考核幹部的問題上,基層似乎還沒有找到比單純考核經濟發展指標更好的方式?當然,基層政府強調發展經濟、抓經濟並沒有錯,但在新常態條件下,抓經濟的方式似乎需做一些改變。

  在一定曆史時期,政府主導招商引資的確有其合理性,但從政府的職能來說,政府肯定不是招商引資的適當主體。

  政府應該緊盯經濟,但政府緊盯經濟的目光和視野和一個企業主應該大不一樣,因為任何時候政府都不能放棄自己的職能,需要結合自己的職能去緊盯經濟和抓經濟。政府的職能是什么?概而言之,無非是創造法治市場經濟的大環境、提供優良的公共產品。這兩點是基層政府的主要職能,何嘗不也是在抓經濟?一個簡單的道理是,“栽好梧桐樹,不怕引不來金鳳凰”,一個地方市場健康有序、法治環境良好,“商”和“資”自然會找上門。過去有些地方給公檢法部門都制定招商引資量化指標,如今看來真是本末倒置。

  新常態下,政府應該大踏步從招商引資領域退出。如果說招商引資還是一種積聚人氣的不錯形式,那么市場化也是唯一的方向。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