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網約車新政是改革與穩定的雙贏

2016-07-29
来源:

  作者:劉遠舉

  中國模式能否處理好新經濟、“互聯網+”對傳統商業模式的沖擊,不但關系到在未來中國的互聯網公司能否走出去,更關系到未來中國經濟的轉型提升。社會關注已久的網約車新政終於出台。整體上看,此次新規,制定了新的運營車輛類別,把網約車車輛的報廢裏程提高到60萬公裏,為私家車參與分享經濟留下了空間,肯定了網約車的合法性,長久以來的爭論塵埃落定,是李克強總理多次呼籲的分享經濟在中國的一大發展。

  此次新政是大的改革力度與穩定的雙贏。

  長久以來,讓政策制定者猶豫的是,改革力度太大,對既有利益傷害太大,會引發抱怨、對立,影響市場,具體到出租車市場,會引發群體事件。不過,實際上,新技術與市場已經不等政策,已經事實上改變了中國的出租車市場格局。在很多城市,網約車雖然沒有最後的一紙憑證,但已經大量的存在。比如,此次北京大暴雨,打不到車的抱怨已經很少了。從這個角度上,在這一領域,改革力度越大,反而對現實的改變越小,風險越小。

  此次新政,是中國模式理應呈現出來的優點。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逐步實現技術趕超,中國接下來不僅僅是面對成熟的技術轉移,而是要面對不確定的創新與產業提升,“中國模式”面臨的一個很大挑戰就是如何處理創新,是否能做好新結構經濟學所說的“因勢利導”?

  理論上,中國模式的優勢在於壓低協調成本,促進交易的發展。這些能力如果能應用恰當,在中國,創新應該更加順利。比如,在歐美國家,傳統出租車行業的工會就是Uber等智能出行創新的阻力,那么,沒有工會的壓力,相對已經非常明確可行的“互聯網+”的新趨勢,產業升級應該更快,更順暢。正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所說:“我們過去常說,在信息尤其是互聯網領域,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現在,我們很可能就站在這樣一條起跑線上。而且,在某些方面,甚至比發達國家擁有更大的優勢。”

  此次新政,把滴滴、易到這樣的公司,從基層管理者的權柄下解救出來,讓他們有更多的精力去改善產品,甚至走向國外。某種程度上,中國模式能否處理好新經濟、“互聯網+”對傳統商業模式的沖擊,不但關系到在未來中國的互聯網公司能否走出去,更關系到未來中國經濟的轉型提升。

  此次新政,是自下而上的“邊緣改革”的勝利。

  邊緣改革,一直是推動中國過去30年重要改革的真正力量。這種邊緣改革,首先是底層個人、企業自發的進行改革,然後這種自下而上的,有利於改善勞動者和微觀生產積極性的體制探索,得到中央認可,並自上而下的在全國范圍的推動,土地改革、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都是如此。

  這就意味著,簡政放權,不光在於由上而下的改革意願,更在於由下而上的權利生長。所謂的邊緣改革,換個角度,就是尊重市場的首創精神,更多的傾聽民間的呼聲,讓民眾更多的參與到公共政策的制定過程中來。

  但是,應該看到的是,新規還是有一些舊的管理體制的痕跡,比如縣級的許可,人為增加了企業的行政審批成本。這實際上向縣一級的相關機構輸送了大量的尋租空間。今後如何防止權力尋租,是相關領域高層部門的一個挑戰。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