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1

難民代表團給裏約奧運加了不少分

2016-08-08
来源:新京報

  作者:孫興傑

  在國際賽事上把難民權延伸到參賽權,是對奧運精神中內含的和平價值的最好傳遞。

  昨日裏約奧運會正式開幕,而奧運會史上首支難民代表團在東道主巴西代表團前,倒數第二個步入會場,這引發包括潘基文在內觀眾的起身鼓掌,也讓不少人倍感感動。

  難民代表團,無疑是個特別的存在。國際奧組委會曆史首次在國際賽事上把難民權延伸到參賽權,也是種極具象征意義的突破。眼下全球有6000多萬難民,達到二戰結束以來新的高點,如此龐大的人群,也需要在奧運會上有自己的能見度和存在感。

  毋庸諱言,當今世界大部分難民都是戰爭難民,他們所在國家的動亂、內戰或區域戰爭,讓他們流離失所;他們雖然還有國籍身份,卻失去了來自母國的領事保護。像這次難民代表團中的多人,就是從生死線上撿回了一條命,也經曆了與家人的生離死別。

  難民被國家拋離到了國際社會,國際社會則是空氣稀薄的高原,無力賦予這些人群新的身份的認同:從國際難民公約到聯合國難民署等,對難民的保護仍止於保障其生存與安全權利上。

  10名無法在本國接受專業訓練的難民運動員,出現在奧運賽場上,不僅是要引起人們對難民的關注,更是種抗爭。如果難民身份無以改變,那就以難民的身份參與競技體育比賽,沒有獎牌,也能獲得一種“他者”的認同。

  是的,國家依然是國際社會的基礎,所謂的國際社會也被認為是“國家”構成的社會,包括奧運這種國際性賽事,以國際榮譽為競技目標也很正常。難民代表團的出現,則代表了一種未來的可能性,一種超越國家之外的生活方式。隨著經濟交往網絡的延伸和深化,以興趣或共同遭遇為紐帶的共同體逐漸形成了,在這種新的組織中,人們能獲得一種認同感。難民來自不同的種族、文化,但“沒有國家”是他們共同的標識。

  6000萬難民,若以國家來衡量的話,也是個人口大國,他們的確需要得到應有的關注,國際奧委會設立這樣的代表團,也體現了和平、人道與包容的理念。在國際性賽事日漸衰落的今天,奧運會需要從精彩的競技體育中適度轉型,讓奧運會真正成為人類社會的共同紐帶,這也是奧運精神的充實和發展。以往曆史上有過為奧運而止戈的先例,如今讓難民代表團來到奧運賽場,亦是對和平價值的最好傳遞。

  對難民運動員們來說,他們從難民營中走到賽場,也完成了自我身份的確認,無論能否拿到獎牌,他們來過,就是勝利;而對整個世界來說,借由世界頂級賽事托出的“如何更好地保障難民權利”的議題,也無法回避。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