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2

重識中國人口學第一人《馬寅初傳》再版

2016-08-15
来源:香港商报

  隨著中國二胎政策的全面放開,對於計劃生育政策的討論一度成為輿論熱點。在討論中,不可避免的會提到政策的理論來源《新人口論》,於是這篇論著的作者馬寅初,再次成為熱議的焦點。馬寅初身上有著一股耿直的韌勁,正因這股韌勁,他歷經三個時代的一生,充滿了跌宕起伏的傳奇色彩,他的論著也曾飽受爭議。當一切爭議被歷史塵封以后,為了客觀還原一個真實的馬寅初,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於近期再版了新華社高級記者楊建業所著的《馬寅初傳》,真實、生動地再現了馬寅初坎坷而光輝的一生。  香港商報記者黃鶯

 

 

  與中國人口問題緊密相連

  馬寅初(1882-1982),中國當代經濟學家、教育學家和人口學家,是舉世公認的「學術泰斗」、「一代師表」。1949年8月,出任浙江大學校長;1951年任北京大學校長。上世紀50年代初,他就注意并開始研究中國人口增長過快的實際問題。在著名的《新人口論》中,較系統的論述了中國的人口問題。提出了「中國人口增長過快」的命題,對控制人口的必要性、迫切性進行了論述。

  《新人口論》指出人口多、資源少是中國一個很嚴重的矛盾。建國以來,中國人口增長率為2.0%,以此推算,如不控制人口,50年后中國人口將達到16億。馬寅初說:「人口固然是一個極大的資源,但也是一個極大的負擔。」要保住這個大資源,去掉這個大負擔,辦法是提高人口品質,控制人口數量。他建議國家實行計劃生育政策,結果受到批判。尽管現在來看「新人口論」在理論的周密和深度上以及對問題的闡述上,還有某些不足、不完善、甚至某些不確切的地方,但是,它確實提出了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今天重讀「新人口論」,仍感到甚至更感到它的直接現實意義。1960年1月4日,馬寅初因發表《新人口論》被迫辭去北大校長職務,1979年9月,平反后擔任北大名譽校長。

  馬寅初的名字和中國人口問題緊密相連,半個多世紀以來,曾幾次成為社會輿論的中心,甚至轟動了世界。本書中細緻描繪了馬寅初與毛澤東、周恩來、陳雲、陳毅、鄧穎超等知名人士的交往,以及同蔣介石和國民黨的斗爭,披露了中央為馬寅初平反的內情。首次出版,便以其史料的權威性、記述的客觀性受到了馬寅初家人的充分肯定,陳雲特為本書提寫書名,本書也是首屆中國傳記文學「東方盃」獲獎作品。

  「年近八十直至戰死為止」

  據說馬寅初在中國讀書時,身體并非強壯,赴美留學后,一個美國老教授教給他一個健身秘訣洗冷水澡,馬寅初養成了這個健身習慣,有了個好身體,后來得享高壽,活得了100歲。由此,他親身經歷了對他冤假錯案的平反,晚年贏得了無數的鮮花與掌聲。

  上世紀50年代,正當毛澤東提倡「人多力量大」的時候,馬寅初毅然提出「節制生育」的理論主張。當時,馬寅初遭到批判自然不可避免。遭遇集體圍攻時,馬寅初說了一番讓當代知識分子心折不已的話:「我雖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敵眾,自當單身匹馬,出來應戰,直至戰死為止,決不向專以力壓服不以理說服的那種批判者們投降。不過我有一個要求,過去的批判文章都是『破』的性質,沒有一篇是『立』的性質;徒破而不立,不能成大事。……據《光明日報》的意見,我的學術思想是資產階級的,那麼應該寫幾篇富有無產階級學術思想的文章來示一個範,使我們也可經常學習。」馬寅初還曾說過:「因為我的理論有相當把握,不能不堅持,學術的尊嚴不能不維護,只得拒絕檢討」。「不怕油鍋炸,即使犧牲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

  馬寅初的這段話,非常硬氣,尤其考慮到當時那個時代的氛圍,馬寅初鐵骨錚錚的形象呼之欲出。20世紀80年代,馬寅初的人口理論得到重視,國家在其基礎上制定了計劃生育政策,影響至今。

  一生坎坷而光輝

  1986年出版的《馬寅初傳》,真實、生動地再現了馬寅初坎坷而光輝的一生。在本次再版中,作者楊建業對全書進行了一次全面增訂,進行了必要補充和修改,新增39張有關馬寅初的珍貴工作和生活照片,并著重增加了馬寅初去世以后,國家采納他在《新人口論》中的建議,把「計劃生育政策」確定為中國基本國策的史料,以及政策執行情况簡述,將歷史與現實做了一個很好的連接。

  繼《馬寅初傳》之后,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還將再版馬寅初的代表著作《我的經濟理論哲學思想和政治立場》。這兩本書的出版,將有助於廣大讀者重識馬寅初,重識舊式知識分子的膽識與風骨。

  本書作者楊建業,筆名楊泉,高級記者、傳記作家、終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965年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后,被分配到外交部工作;長期以來,接觸、研究并采訪過許多國家領導人及政治、經濟、軍事等領域的知名人士,寫有大量的傳記文學及新聞理論文章等,發表、出版的作品總計近700萬字。主要代表作有《馬寅初傳》、《黃昆傳》、《姚雪垠傳》、《風雲人物采訪集》、《李鵬》、《延河之子李鵬》、《耕耘外宣,奉獻人生》;作品曾在全國範圍內多次獲獎。
 

[责任编辑:林涛]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