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濫用“洪荒之力”折射語言貧瘠

2016-08-16
来源:深圳新聞網

  作者:湯嘉琛

  如今常見的一種景象是,對網絡流行語簡單地“複制”和“粘貼”,正在讓漢語變得幹癟、乏味,而一些知識分子似乎也放棄了豐富漢語文化的努力,轉而變得過於迎合。

  社交網絡時代,是網絡流行語層出不窮的時代。尤其在年輕人的聊天文本中,總是充斥著大量帶有獨特印記的新式詞語。網絡流行語更新迭代的速度很快,人們總是樂此不疲地創造新流行,並不約而同地拋棄過時的表述,因此多數網絡新詞新句只會“存活”幾個月時間。不過,最近流行的“洪荒之力”是一個特例。

  “洪荒之力”的特殊性在於,這個表述不僅短時間內爆紅網絡,還因為使用得過於泛濫,不到一周時間就讓人們感到深度厭倦。嚴格說來,“洪荒之力”不算新詞,去年熱播電視劇《花千骨》和很多玄幻類小說中都可以見到。它最近成為網絡流行語,完全是因為中國遊泳隊員傅園慧在奧運比賽後的一段魔性采訪。

  這個詞有多熱?傅園慧受訪視頻在網絡熱傳之後,網友們將“我已經用了洪荒之力”“鬼知道我經曆了什么”制成了網絡表情包,網絡媒體和印刷媒體紛紛將“洪荒之力”寫進了標題,無數微信公號都在連夜撰文蹭這個熱點,各種廣告營銷文案也都以“洪荒之力”為關鍵詞……正因如此,很多人感到審美疲勞。

  坦白說,我並不覺得“洪荒之力”是一個多么具有創意的新式詞語。它最初走紅,更多是因為這種有別於“感謝國家”的誇張表達與傅園慧的魔性表情產生了某種化學反應。只有在當時那個特殊情境下,“洪荒之力”才是讓人眼前一亮的、有幽默感的。除此之外的其他場合,基本都可判定為刻意誤用或借勢營銷。

  一個具備流行潛質的表達,迅速被用於各種並不合適的場合,泛濫到讓人“一看到就想吐”,這是如今漢語文化中的尋常場景。無論是普通網民、媒體人或是段子手、廣告營銷人員,都將知悉並運用最熱詞語視為某種時尚,這種跟風最終必然導致網絡熱詞的“速生速死”。在這個過程中,語言貧瘠被展現得淋漓盡致。

  在我們從小所受的教育中,中華文化都與“博大精深”綁定在一起,漢語文化也是如此。但是,當人們將某些粗鄙的、浮淺的、刻意賣萌耍賤的網絡詞語奉為圭臬,甚至在潛意識裏擔心自己因為不會使用某個網絡熱詞而落伍時,很多人都會在流行文化的大潮中迷失。碎片化的社交網絡,更是加劇了語言貧瘠的趨勢。

  作為一個長期關注網絡文化現象的人,我一直堅定地認為網絡“造詞運動”極大地豐富了漢語表達,也很理解人們對網絡熱詞熱句的使用。但是,“洪荒之力”迅速走紅並迅速被拋棄,它所折射的大眾文化趨勢和社會心理,不得不令人擔憂。社交網站時代的一些新特質,或許正在沖擊網絡流行語文化的積極意義。

  學者劉瑜曾在一篇文章中說,“語言的饑荒會惡化思想的貧困”。如今常見的一種景象是,對網絡流行語簡單地“複制”和“粘貼”,正在讓漢語變得幹癟、乏味,而一些知識分子似乎也放棄了豐富漢語文化的努力,轉而變得過於迎合——如若不信,過段時間你看有多少大學開學典禮會出現各種過時的網絡流行語。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