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英国启动漫长的「脱欧」旅程,中银香港(2388)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接受本报专访时说,预期英国势将靠拢中国内地与香港,中国货物将会更容易进入英国。鄂志寰认为,「脱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仍处「可控范围」,加上年底人民币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纳入特别提款权(SDR)篮子货币中,故在可见将来,人民币将进入加快国际化的「机遇期」。
香港商报记者 邝伟轩
漫长的英国「脱欧」程序尚未启动,已经涌现的是众多疑问:日後英欧的贸易条件如何?何时完成「脱欧」?自贸区将如何安排?这些未知数随时可以制造惊心动魄的场面。
「英国公投支持『脱欧』标志『反全球化』的胜利,情况将危害全球经济增长。」鄂志寰说,这不但确认了贸易保护主义、甚至「孤岛主义」的思潮,中国的贸易增长也势陷入困难阶段。
中国货更易入英
鄂志寰强调,全球贸易收缩是一危险现象,英伦银行出乎市场预期扩大量宽规模,反映了该行对「脱欧」有明显忧虑。她说:「历史数据告诉我们,全球增长速度通常是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倍,但过去数年,前者增幅已远低於後者,属非常奇怪的现象。」她续说,如斯状况下,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将会加剧,全球贸易举步维艰的局面,将会继续下去。
外贸不振延续全球经济呆滞局面,为重拾活力,各国必须在贸易环节中重新取得平衡。鄂志寰称,为弥补「脱欧」对英国与欧盟关系带来的不确定性,英国将需要加强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从而减低「脱欧」的负面影响,「中国是英国第四大贸易夥伴,若(英国)顺利加强与中国的质贸易往来,中国商品将加强出口至英国,有利中国的双边贸易形势。」
英加快人民币资产配置
「脱欧」可能成为中英两国加强贸易往来的契机,又适逢今年10月人民币将被纳入到特别提款权之中,成为继美元、英镑、欧元及日圆後,第五只特别提款权篮子货币。鄂志寰说,正因为未来两至三年,英国与欧盟的谈判存在极大不确定性,相信在这个过程中,会促使英国加快配置人民币资产。
鄂志寰解释,相较其他主要经济体,英国早年已建构人民币资产,反映了英国在配置人民币资产相当进取。面对各国央行对分散风险的需要,假若人民币实现双向浮动,将可为各国央行提供多一个选择,实现资产多元化。此外,她指出,与其余四种特别提款权篮子货币不同,人民币是新兴市场货币,不仅发挥了分散风险的功能,更可为各国央行提供资产多样性及流动性。
在央行及商业银行层面,内地金融机构如何乘人民币10月获纳入SDR篮子货币,加强市场的人民币资产需求?鄂志寰认为,内地银行可开放银行间债券市场,向全球资金持有人提供更为顺畅的渠道,进入内地债券市场。至於央行,她认为一方面人行必须开放内地金融市场,同时扩阔人民币业务的深度,才能吸引资金配置人民币资产。
内银须扩债券与货币市场
不过,人民币获纳入特别提款权只是迈向国际化的其中一步。鄂志寰认为,为各国央行提供加强配置人民币资产的诱因,关键在於能否控制风险,以及提供足够的人民币资产供应。她说:「要给予市场足够人民币资产种类,才可以给予市场诱因,配置人民币资产。」
鄂志寰续说:「内地银行过往以发挥融资功能为主,但如今应该乘人民币获纳入特别提款权篮子货币的契机,扩充内地的债券市场及货币市场,从而把市场做大,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
中国不会压低人民币汇率
英国「脱欧」公投後,人民币汇率的确呈现下跌趋势,但跌幅已较其他货币为低,鄂志寰表示,现时的形势又提供另一契机,让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至於今後人民币的走势如何分析?鄂志寰认为,今天的人民币汇率是在相对灵活的情况下形成,汇率已非单纯由官方制订,在10月获纳入特别提款权篮子货币的背景下,内地可望扩大对人民币的维稳力度,相信人民币将不会加入货币战行列。
料「伦港通」先於「沪伦通」开通
英国「脱欧」提供契机,还其靠拢中国及香港。这是否意味「伦港通」及「沪伦通」将加快落实?中银香港(2388)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称,英国为强化竞争力,相信加快步伐落实「伦港通」及「沪伦通」,然而上海和伦敦两地市场在交易行为及监管仍有颇大差异,成为最大障碍,故相信「伦港通」将早於「沪伦通」落实。她期望,「沪伦通」5年内开通。
港资产管理业务受惠
「脱欧」带来的不确定性,令部分金融活动离开英国。「英国公投『脱欧』後,部分同时在伦敦及香港两地进行的金融交易,将会转至香港进行。」鄂志寰说,英国「脱欧」将有利香港扩大交易份额及影响力,从而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她呼吁,未来两至三年香港必须把握「脱欧」带来的机遇。
鄂志寰续说,环球大部分金融机构早已进驻香港,加上香港是自由港,与英国同样奉行普通法(Common Law),受惠这些优势,香港及伦敦金融市场将较易融合起来。她预期,香港的资产管理行业将会明显受惠於英国「脱欧」。
上海应先开放资本市场
至於上海应如何应对英国「脱欧」?鄂志寰表示,虽然国际社会对「沪伦通」的开通特别焦急,但上海应先行自我完善,及後才再讨论「沪伦通」。她建议上海努力让股票市场更加完善,调整及改革资本市场,并探索利用自贸区政策实现资本市场开放的可行性。鄂志寰说,沪伦两地金融市场在投资者构成、交易行为、监管及法律制度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尽管今天已落实『沪港通』,但沪港两地在市场结构、制度及法律之间的差异,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克服。」她又称,虽然中英双方均有意加快「沪伦通」,但落实过程须控制好风险以及解决技术问题。
内地需加大「去杠杆」力度
内地产能过盛问题挥之不去,中银香港(2388)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认为,虽然内地「去杠杆」至今只完成了一半,惟相对日本而言,内地经济拥有较强发展後劲,加上拥有庞大天然资源,相信不会重蹈日本「迷失廿年」的覆辙。
借监日本经验
鄂志寰指出,内地致力推行供给侧改革,并且实现由投资转至消费拉动经济,同时内地经济环节众多,有异於日本「岛国经济」的单一性,拥有众多优势,中国或许可逃过「日式衰退」。
不过,每日依然有不少经济学家,以今天的中国与上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的日本相提并论。鄂志寰分析,虽然时间相距30年,但中日的发展特徵或相近之处,包括两国皆面对本国货币停止升值,同时贸易占整体经济很高比重,加上两国同样晋身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系。
中国不是老龄社会
然而,中国内地面对的问题不如90年代日本那样严重。鄂志寰说:「日本陷入『迷失廿年』,主因泡沫爆破及人口老龄化,相反中国至今仍未步入老龄社会,纵然平均人口年龄正在上升。」
事实上,内地经济不曾陷入「迷失年代」的严峻局面,持续的改革措施应记一功。鄂志寰说,内地在结构性改革过程中,致力推动产业升值,促使内地至今未出现日本90年代延续至今的惨况。
上海作为内地的国际金融中心,专家呼吁上海调整及改革资本市场,探索利用自贸区政策实现资本市场开放的可行性。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