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不曉莎士比亞,似乎又無人真正知曉莎士比亞。有人說,隨著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碎片化閱讀正在席卷全球。今年適逢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莎翁金句與心靈雞湯也成了網上最熱鬧的內容之一———“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莎士比亞似乎成了靠金句走紅的網紅作家。
在一個特定的場合,聽一些受惠於莎士比亞的寫作者談談莎翁,顯得有趣而有意義。本屆上海書展將國際文學周首場論壇題目定為“莎士比亞的遺產”。黃浦江畔,英國詩人肖恩·奧布萊恩,艾略特獎和普利策詩歌獎得主、美國詩人沙朗·奧茲等來自海內外的數十位作家、詩人和學者,坐在以冰塊降溫的古老建築裏,圍繞著莎士比亞侃侃而談,回溯莎翁在各自文學之路上留下的深淺痕跡。在這看似有些刻意的儀式感中,他們想提醒讀者,莎翁作品的魅力恰恰在於對複雜性的描寫,碎片化正是莎士比亞作品的最大敵人。
要有品位就談莎翁:各種文風的心靈雞湯充斥四周
今年莎士比亞突然躥紅。在網上,各種社交平台,微信朋友圈裏,莎士比亞堪比網紅,談莎翁成了一些人社交時彰顯品位的象征,一批類似心靈雞湯的莎翁金句仿佛一夕之間出現了,替代了閱讀原著,成為速讀莎翁的捷徑。諸如“莎士比亞作品裏最狠的10句吐槽”“莎士比亞最著名的愛情名言金句” “聽君一席話,句句戳人心,聽莎士比亞教你做生意”等等專題冒了出來,並迅速地在年輕人中間轉發走紅。
如果你只知用“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這一句來談論莎士比亞,那你就嚴重落伍了。莎士比亞四大悲劇、四大喜劇以及著名的十四行詩等都被搜羅出來。有格言型莎士比亞:“黑夜無論怎樣悠長,白晝總會到來”“會閃光的不全是黃金”“適當的悲哀可以表示感情的深切,過度的傷心卻可以證明智慧的欠缺”;有勵志型莎士比亞:“在灰暗的日子中,不要讓冷酷的命運竊喜;命運既然來淩辱我們,就應該用處之泰然的態度予以報複”“在時間的大鍾上,只有‘現在’兩字”;還有鴛鴦蝴蝶派莎士比亞:“要和一個男人相處得快樂,你應該多多了解他而不必太愛他;要和一個女人相處得快樂,你應該多愛她,卻別想要了解她”更有好事者羅列了所有的可以稱得上名言金句的莎士比亞語錄,這些類似心靈雞湯的文字一數竟超過1000條。
這種現象並不只出現在中國。英國詩人肖恩·奧布萊恩在論壇上發言說,當然不可能拋開莎士比亞談詩歌,但我們都知道,莎士比亞更重要的角色是戲劇家。他向我們呈現了精彩的世界,如今舞台上的戲劇台詞基本都能在莎士比亞的作品中找到根源。他那海浪般的寫作描述是史無前例的。然而,即使是在英國,也經常有學生問我說“今天,莎士比亞和我們有什么關系?”在私下裏,奧布萊恩透露,英國的年輕一代也會認為莎士比亞劇作有一些不符合現代戲劇審美的特點,比如脫離性格的冗長獨白、正面人物有失謙遜的自我贊揚等等。這對習慣了碎片化閱讀的人們構成閱讀障礙,但“如果連我們都不深讀莎士比亞了,那么英國文化的聯系與傳承可能就要斷了。”
拿起莎士比亞,是放下碎片最好的方式
憑借詩集 《雄鹿的跳躍》 先後獲得英國T.S.艾略特詩歌獎和普利策詩歌獎,美國詩人莎朗·奧茲也出席了在黃浦江畔舉行的論壇,她談莎士比亞時充滿感性,她說:“我的父母是工人,小時候家裏也沒有莎士比亞的書。當我14歲在書店中第一次看到莎士比亞的作品開始,他就成為了我最喜歡的作者。讀莎士比亞,讓我體會到了文學具體意味著什么,我在他提供的文學盛宴享受著句法、韻律和詞彙之美,除此之外,莎士比亞還告訴我們文學的魅力可以超越人性中的恐懼和害怕。”
莎士比亞的特點之一就是拒絕片面化,上海作家陳丹燕特別說到,莎翁筆下的人物和故事,寫出了人的複雜性、人處境的複雜性,這是文藝複興精神,也是莎士比亞跨越時空的魅力,這種精神不是只言片語能夠概括的。
采訪中,戲劇人紛紛對莎士比亞的精神遺產正被碎片化的閱讀消費表示出遺憾。戲劇導演徐昂表示,“碎片式”正是莎士比亞作品在當下遇到的最大敵人。互聯網讓我們的大腦變得更“善於雜耍”。我們習慣於蜻蜓點水般,從多種信息來源中廣泛采集碎片化信息,越來越難聚精會神,越來越難忍受“靜默”,一旦你開始靜默,你會驚訝於自己心底的聲音如此巨大,大到需要有人幫你解答或者幫你理清。這就是為什么在已經互聯網化的今天,劇場居然還是可以滿座的原因。因為在那兩個小時裏靜默了,你清醒地沉醉著,也沉醉地清醒著。“拿起莎士比亞,正好是你放下‘碎片’的機會。”(陳熙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