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1

瑞士鍾表業真的要日落西山了嗎

2016-09-09
来源:南方都市報

  作者:昭楊

  從長時段來看,瑞士鍾表業因其內在的特質,擁有強大的韌性,曾經成功度過多次重大危機,足以應對未來的挑戰。

  提起瑞士,人們一定會想到瑞士鍾表。的確,瑞士鍾表業在世界上享有盛譽,已經成為瑞士的名片。經曆數百年的輝煌後,瑞士鍾表業似乎在近年遭遇嚴重的衰退。瑞士鍾表出口額自2015年起連續下滑,在亞洲市場尤其嚴重。普遍認為,中國的反腐、新興國家經濟增長放緩帶來的奢侈品消費需求減少以及近年來科技公司發布的智能手表對傳統手表的沖擊是近年來瑞士鍾表業遭遇危機的主要原因。這些因素真的會讓瑞士鍾表業從此日落西山,一蹶不振嗎?筆者以為未必,因為從長時段來看,瑞士鍾表業因其內在的特質,擁有強大的韌性,曾經成功度過多次重大危機,足以應對未來的挑戰。

  瑞士鍾表業自宗教改革時期起因接納出逃法國的新教徒工匠而崛起,至今已400餘年。因為缺乏礦產、港口和良田,瑞士人必須專注於需要投入很多人工精力才能完成的工作。但當時瑞士新教領袖將首飾、十字架、聖餐杯皆視為無意義的浪費而禁止制作,瑞士人只能專注於鍾表制造業。1800年前,鍾表一直是利潤豐厚的奢侈品,制作過程最需要耐心、精力和技巧,特別符合瑞士國情,因此逐步成為其主導產業。

  曆史上的瑞士鍾表業至少遭遇多次比今天更嚴重的危機,第一次是19世紀末機器制表業的沖擊,當時的美國在鍾表工業中引入了全新的標准化生產和流水線作業方式,憑借規模效應迅速占領市場。一時間,瑞士在鍾表業的霸主地位似乎岌岌可危。但瑞士人用多功能手表和豐富的設計款式揚長避短,在美國大工業的沖擊下維護了自己的傳統和優勢。再加上世界大戰導致美國鍾表廠轉產軍用儀表,讓一直專注鍾表業的瑞士很快重新領先。

  第二次危機更加劇烈,瑞士機械手表遭遇亞洲石英電子手表的挑戰。雖然電子表和石英表的發明者都是瑞士,但瑞士鍾表業低估了此技術的前景。然而日本卻在石英電子表領域取得突破,不但獲得了1967年世界鍾表大賽的勝利,還不斷降低手表的成本,對瑞士手表造成了致命威脅,一度使瑞士鍾表業從業人員下降到危機前的三分之一。面對危局,瑞士鍾表業的應對措施是一方面堅守傳統和品質,另一方面主動迎接潮流,應對轉型。瑞士堅持保留高檔機械表作為旗幟,但在堅持精益求精的同時挖掘其文化內涵和象征意義,用工藝和文化應對日本電子石英表的低價競爭。同時專門成立一家新公司Sw atch,放下身段和日本在石英表領域展開競爭。1994年瑞士終於從日本手中奪回世界第一鍾表大國的寶座。

  從瑞士應對兩次危機可以看出,瑞士鍾表業雖然對於新技術的反應總是慢了半拍,但是總能找到比較優勢,最終渡過難關。事實上,近年來瑞士手表面臨的真正威脅並非來自需求不振,還是來自智能手表。因為需求不振更多和經濟周期有關,而智能手表建立在互聯網技術之上,相當於一台微型的可穿戴式電腦,具備極大的發展潛力,和傳統手表功能無法同日而語。可以預見的是,智能手表將對同檔次同價位的普通手表造成嚴重的沖擊,但未必會對瑞士鍾表業帶來太多影響。這主要是因為瑞士手表經曆了日本廉價石英表和電子表的沖擊後,已經成為高端手表的代名詞。和平均價格數千元的智能手表相比,瑞士手表出口產值的三分之二都是由單價2萬元以上的手表創造的。瑞士手表高質高價的背後是消費者對曆史傳承和精密手工工藝的認同,智能手表作為快速更新換代的消費性電子產品很難對作為奢侈品和身份承載符號的瑞士高端手表造成直接挑戰。更何況,瑞士鍾表業也不會面臨智能手表的風潮坐以待斃,已經有多個瑞士手表品牌發布智能表帶,保留傳統手工制作的手表表頭,再次體現出堅持傳統和適應未來的統一。因此,未來我們更有可能看到瑞士手表的智能化,而非智能手表取代傳統瑞士手表。

  今年,工匠精神成了熱門詞,科技部部長萬鋼說,工匠精神實際是一種敬業精神,就是每個人對所從事的工作鍥而不舍,對質量的要求不斷提升。瑞士鍾表業是工匠精神的代表恐怕並沒有爭議,從瑞士應對19世紀以來三次鍾表業沖擊的經驗來看,整個行業保持專注和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能夠創造最大效益的保障。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