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生孩子這種事,就別勞煩公開信了

2016-09-22
来源:京華時報

  作者:吳龍貴

  宜昌公開信中雖沒有強制之意,但公權力的介入,尤其是公開信這種特殊的形式,還是難免給人造成一種心理壓力,從而構成道德綁架。

  9月18日,湖北宜昌市衛計委網站掛出一封《關於實施“全面兩孩”政策致市直機關事業單位全體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的公開信》,呼籲“年輕的同志要從我做起,年老的同志要教育和督促自己的子女”,宣傳生育兩個子女的好處和一個子女的風險,引導群眾負責任、有計劃地生育第二個子女。

  去年11月“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後,並未迎來想象中的生育高峰。有調查顯示,全國符合二孩政策的育齡婦女人數在5000萬以上,但真正有生育意願的不到三成。相比之下,宜昌的情況更突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調研報告顯示,宜昌從2000年開始就進入超低生育水平,近些年生育率還在持續下降。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後,該地區的生育率也未發生明顯反彈。由此來看,宜昌希望提高生育率,激發民眾生二孩的迫切心情,不是不可以理解。

  但在具體做法上,實在值得商榷。從社會發展和人口替代的角度來說,生育率過高、過低,都不是正常的現象。在目前生育率偏低的現實下,生二孩對於解決獨生子女家庭的失獨和養老問題,緩解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資源短缺的意義,無須多言。不過歸根結底,生孩子這種事屬於私權利的范疇,應當由家庭和個人的主觀意願來決定。更何況,孩子也決不是想生就能生的,如果條件不允許,再怎麼呼籲也生不出來。宜昌公開信中雖沒有強制之意,但公權力的介入,尤其是公開信這種特殊的形式,還是難免給人造成一種心理壓力,從而構成道德綁架。

  1980年,為推行計劃生育政策,中央曾面向全國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發過一封公開信。這封公開信被認為是“一胎化”確立的標志——據說宜昌公開信的靈感正來源於此。這顯然有東施效顰之嫌,同樣是公開信,但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意義和效果不可相提並論。36年前沒有網絡沒有手機,甚至連固定電話都尚未普及,通訊條件落後、信息來源單一,公開信幾乎是宣傳國家政策的唯一有效途徑。而在資訊發達的今天,公眾獲取信息再簡單不過,公開信這種宣傳手段顯得格格不入。

  不必諱言,宜昌公開信的形式意義遠大於其內容展示。更直接點說,幾大政府部門的本意,就是希望通過這種形式放大公開信的分量,甚至賦予其一定的政治意義。這恰恰是公眾最為擔心的:會不會因為生二孩意義重大,落到實踐中,呼籲和號召就會異化為變相的強制?有沒有可能因為政府格外重視,生二孩就成了一項攤派性的任務?這種擔心並不多餘,在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體系下,一些政策往往很容易在政績考核的壓力下,異化為強力推行。當地政府有關人士表示,目前只是將公開信發布到宜昌衛計委的官網,近期還將召開新聞發布會,部署更具體的宣傳計劃,“報紙、網站和新媒體都會利用起來”。這大有把號召升級為動員的架勢,而動員意味著什麼,大家似乎心有戚戚。

  要看到,當前生二孩意願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是養育成本太高——往往是生得起,養不起,養得起又未必養得好。因此,鼓勵和激發民眾生二孩,關鍵在於提高生育福利,通過政策引導、財政補貼以及公共資源的更合理配置,減輕和分擔家庭的壓力。這一點,在公開信中也有所提及,比如開展二孩生育全程免費服務,進一步延長產假,建立免費婚檢、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假期制度……竊以為,踏踏實實做好這些基礎性的工作,比一封公開信有用得多。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