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出席第二屆會稽山論壇 現場作打油詩寄情山水
圖為當日論壇上發言的莫言。 張茵 攝
圖為當日論壇上發言的莫言。 張茵 攝
九月的浙江紹興名山會稽山巔白雲繚繞,比深山白雲更幽深的是文化名流的陽春白雪之論,滿含中華傳統文化的氤氳。9月24日,在會稽山舉行的第二屆會稽山論壇上,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現場作起打油詩,寄情會稽山。
會稽山是中國曆史文化名山。為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光大延續會稽山地區的文脈,由稽山書院主辦的“第二屆會稽山論壇”於23日-25日在紹興舉行。知名文化名流、學界砥柱緣聚會稽之巔,共赴傳統文化精神之旅,回味會稽山飄逸的詩詞魂。
這些天,莫言有些忙。他前幾天剛從敦煌文博會參會結束趕到紹興會稽山,從這機場到那機場,匆匆的步履在莫言看來,有好多話想說。
他說,腳下有千萬裏路,走不完;路上有千百卷書,讀不完,而人生就是在讀書中走路,在走路中讀書,坐下來寫點書。在論壇中,莫言想起自己連日來的行程,忍不住現場作起打油詩,“中午宴飲嘉峪關,晚上雅集會稽山,古人舟車半年路,如今只要小半天。”
作完詩的莫言,還笑稱,自己的詩僅僅是打油詩,沒有什么深奧意義,只是一些大白話。
據悉,在今年舉行的第二屆會稽山論壇上,文化名流雲集,嘉賓們從唐詩談到宋詞,詩歌賞析更是此次論壇的重要內容。
寫小說的莫言談吐之間顯得謙虛。他說,自己就上過小學五年級,純屬沒有文化的一輩,他認識500字,認識500字就可以寫一部小說,如果是認識5000字,就可以寫經典小說。
盡管連日來步履匆匆,莫言認為,作家所有的生活都是為他的創作做准備,看到的、聽到的事物都有可能觸發他的創作靈感。
當日的論壇是於會稽山之巔而舉行,人站在山頭眺望山腳處,時而可見霧氣茫茫。
談到人與自然的關系,莫言有些感慨。他說,在茫茫宇宙中,人就像一粒微塵,從時空衡量來算,一萬年算得什么,人的百歲又能算什么,如此想來容易產生悲觀,而如果從人的角度來看,在宇宙中如此小小星球上,竟然生存有智慧的人,上可看天,下可俯地,相對於動物、植物而言,做人是一件多么榮幸的事,應當珍惜。
從人與自然的關系,再談到人與小說,在當日的論壇中,莫言的發言思維有些跳躍,而主題卻始終圍繞中華傳統文化。
他把寫小說同寫詩歌中的絕句相比較。他認為,小說的語言有漫長的敘述,而絕句28個字要經過反複錘煉,但寫小說也要講究語言,讓人物的對話與人物的性格相對應,讓讀者能感受到語言之美。
無論是從詩詞歌賦中感受精煉詞句,還是在小說裏體悟語言之美,在當日的第二屆會稽山論壇中,始終圍繞不開的是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殊不知,作為主辦方的稽山書院,也還有著悠久的曆史。
稽山書院始於北宋,范仲淹任越州知州時創建,曾是“越地講學聖地”,文人推崇備至,四方受業者甚眾。宋代理學家朱熹曾在此講學論政,以倡多士;明代著名的思想家王陽明於此闡述“致良知”之學,並撰《稽山書院尊經閣記》。(完)(謝盼盼 塗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