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2

土地市場迅速降溫 合肥杭州等地王密集賣股“自保”

2016-11-08
来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作為房地產市場的風向標,土地市場在新一輪調控中首當其沖。

  "很多公司今年拿下的高價地正在尋找合作對象,我們公司就收到了不少邀約。"11月6日,一家擅長豪宅開發的地產商內部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說。

  據中原地產統計,2016年以來高價地數目高達228宗,在10月22個城市調控后,房企資金鏈趨緊,土地市場開始明顯降溫,228宗高價地面臨程度不等的市場壓力。

  記者調查顯示,目前合肥、杭州等地"地王"已出現密集股權變動,拿地方急于轉讓股權或選擇合作伙伴進行開發,粗略統計約占今年"地王"項目約30%。

  在房企資金鏈全面收緊、開發商普遍對后市不樂觀的情況下,不少拿地較多、價格較高的房企面臨的風險在加大。如信達、融信等;中原地產預計,要消化"地王"房價至少要在一年內上漲50%,而這似乎并不可能。

  部分拿地金額遠大于銷售金額的房企,未來一年將面臨巨大壓力,可能出現虧損,甚至在此輪調控中被淘汰出局。

  土地市場降溫

  史無前例的調控高壓之下,土地市場的變化顯而易見:一月前還是"地王"頻出,一月后便幾無溢價。

  2016年前三季度,土地市場持續火熱,并在8-9月達到了高峰,"地王"從北京、上海核心區域蔓延到延慶、密云等遠郊,甚至更多的內陸二線城市,如鄭州。

  在這9個月里,蘇州、南京、天津、杭州、合肥、深圳、鄭州、寧波、無錫等城市,土地溢價率動輒100%以上,土地出讓金均同比翻倍。

  然而到了調控頻繁出臺的10月,高價地便開始衰減。10月10億以上的地塊中,溢價率超過100%的地塊有17宗,主要出現在天津、長沙、南寧、上海、佛山、沈陽、南昌;而在9月,10億以上的地塊中,溢價率超過100%的地塊有50宗,8月則有46宗。

  11月首周,高價地數量急劇減少,全國合計出現22宗超過10億單價地塊,其中溢價率超過100%的高價地只有11宗,集中在濟南等少數城市。

  "嚴格執行調控政策的城市,基本告別了高價地。"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說,在10月調控前,賣地必然出地王的城市,如上海、杭州、南京等,在11月首周出讓的集中土地溢價率均在10%以內。

  整體來看,一二線土地市場明顯降溫。據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報告,10月10個典型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土地成交建筑面積2022 萬平方米,環比下降36.7%,;土地出讓金收入689.6 億元,環比大降52.6%。

  張大偉認為,在連續重磅政策的影響下土地市場開始降溫,主要原因是包括北京、深圳、合肥、南京等城市的信貸等政策力度較大。

  前述開發商人士進一步指出,隨著各部門政策出臺,從資金、需求、信貸等多方面,更限制了"地王"的出現。其中針對開發商的資金約束也達到了一個新高度。

  近期,上交所和深交所出臺分類監管標準,規定房企通過公司債[0.05%]募集的資金不得用于購置土地。

  這截斷了房企拿地的重要資金來源。根據中信建投[0.00%]梳理,從2015年至今年9月1日的土地擴張中,參與過地王項目的企業都發行了一定規模的公司債,包括A股和內房股。

  Wind數據顯示,2016年前三季度房企公司債發行規模便達到7481億元;但10月份為396億元,環比下降近一半。

  11月3日,央行上海總部發文,要求各商業銀行切實防止信貸等各類資金,尤其是理財資金違規進入土地市場,進一步限制了房企資金用于買地。

  易居報告稱,一月多來政府多方調控,限制"地王"已初步見效。

  "地王"消化難題

  土地市場降溫,隨之而來的問題是,這一輪很多"地王"背后的資金來源方為央企、國企、中小房企及金融機構,他們將如何消化"地王"?

  "協商退地,囤地待房價上漲,合作開發等等方式都有。"前述開發商人士透露,有些"地王"在拿地時便和地方政府有默契:必要時可以退地,或者延遲繳納土地出讓金,或者降地價等。

  但絕大多數"地王"的捕獲者并不具備這樣的能力。而過去多年來消化"地王"的老辦法:坐等房價上漲,似乎也難以奏效了。

  張大偉分析,一旦房價進入調整周期,房企很可能面臨巨大的銷售難題。短期內,部分過去報價過高的項目和二手房價格會快速回調;整體看,市場的調整期還將維持6-9個月,信貸收緊的尺度將會影響這一輪市場的調整幅度。對于溢價率超過100%的地王來說,如地王區域未來1-2年售價漲幅不到100%,入市的難度都非常大。

  轉讓股權、合作開發、分散風險,成為大多數"地王"的選擇。除了那些在拿地階段便多家公司捆綁在一起的項目,21世紀經濟報道調查發現,調控風暴剛開始,便有多個"地王"項目轉讓股份或引入合作方。

  如本身并不具備強操盤能力的信達,早就打算引入合作方。10月中旬,信達地產[-2.30% 資金 研報]稀釋杭州濱江奧體地塊股權至50%,融創和濱江分持濱江奧體地塊股權40%、10%,123.18億元的土地款也由信達、融創和濱江房產按持股比例承擔。

  11月7日,信達在上海的首個"地王"項目面世,該"地王"引入了泰禾集團[2.01% 資金 研報],雙方具體合作方式是,信達地產全資子公司上海信達銀泰和上海坤瓴投資分別出資2000萬元和8000萬元設立項目公司,其中坤瓴投資由信達地產持有8.75%,泰禾集團持有11.25%,寧波匯融沁齊股權投資基金持有80%。在這一模式中,信達主要是財務投資,泰禾少量持股,主要負責操盤和代建。

  在杭州,10月18日,綠城杭州潮鳴項目宣布將引入建發地產,這是雙方首次合作,建發以財務注資為主,股權占比30%,綠城則負責項目操盤、管控。

  從機構來看,不具備操盤能力的小型開發商、金融機構成為"地王"股權轉讓的主力;從地區來看,目前轉讓股權較多的"地王"項目分布在合肥、杭州、上海等地。

  深圳中原地產研究總監王飛認為,部分房企稀釋"地王"股權,是因為嚴厲調控使樓市降溫明顯,房企在資金、成本控制上都面臨更大的壓力。

  部分房企風險加大

  截至目前,調控月余的市場正在發生巨變,房價與地價的互相傳導效應正在顯現。前述開發商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由于調控壓力,以及北京、深圳等地轉變土地出讓方式,控制地價,競拍配建房甚至持有面積,開發商現在對于土地市場的熱情都降低了很多。

  政策高壓和市場降溫之下,哪些拿了地王的房企壓力最大?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1月1日,年內搶地最積極的39大房企合計拿地為10138億,平均拿地成本為7089元每平方米。相比2015年標桿房企的企業拿地平均成本增加高達52.8%。

  "地王制造機"信達地產便是其中的典型。信達地產是去年以來樓市火熱時買地的積極分子。自2015年以來,信達高調入局一二線城市土地市場,以高溢價率地價橫掃其他房企,將多塊高價地收入囊中。

  21世紀經濟報道統計發現,去年以來,信達地產通過公開競價的方式獲得房地產項目總耗資高達352.03億元;今年前9個月,信達銷售金額為114億元,但拿地已經支出了215.13億元。

  福建房企融信是另外一個地王先鋒。近一年來,融信在上海、杭州等土地市場耗資總額超過340億元, 而其去年的銷售收入約74.1億,簽約銷售額約119.16億。

  以業內通行的當期買地金額對比銷售數據來衡量,超過12個月則有風險,融信、信達等企業需要17-18個月的銷售金額,都屬于拿地非常激進的典型房企。

  拿地多、特別是在調控城市內拿地多的企業,很可能面臨市場全面限價、限購的影響;50大城市拿地金額中有超過70%分布在調控城市中,如果這些城市調控政策繼續重壓,這將導致未來銷售壓力巨大。

  一個值得警惕的現象是,盡管2016年房企的資金成本明顯下調,但由于土地成本大幅上漲,前三季度房企的平均利潤率已經跌破8%,業內普遍預計,在利潤下調的情況下,將有越來越多的非專業房地產公司離開房地產領域,留下的公司也將面臨核心盈利能力下滑、財務風險加劇的難題。

  易居研究院指出,部分房企融資成本低,將利好下半年拿地和企業戰略擴張,尤其是一些央企代表如保利地產[0.00% 資金 研報]、金融街[2.00% 資金 研報]等企業更是如此。而對于一些房企來說,在下半年獲取低廉的債務融資會比較困難。

  以融信為例,2015年下半年開始,融信通過低利率的債券市場獲取了巨額資金。據統計,去年下半年以來,融信發行公司債券和私募債總額高達110億元,但在監管層收緊開發商融資后,若無強大銷售現金回籠,融信后續資金來源堪憂。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