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2

劉世錦:房地產稅鋪開勢在必行 推後或會抑制房價

2016-11-22
来源:新華網

  房地產投資需求峰值已過?

  Q:城鎮化的發展推進了房價的上揚 ?

  劉世錦:房價的問題大家都很關注,尤其年輕人很關心,上海、北京、深圳和其他一些城市上漲的幅度比較大。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飆升。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個變化?第一,中國城鎮化的進程正在推進。但是現在出現了分化。主要是幾個大的都市圈,比如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這幾個大經濟圈在加速形成,包括資源和人到這些大都市圈,特別是年輕人比較多,這樣就產生了需求,住房的需求是在上升的。這是中國城鎮化發展到這個階段之後出現的正常現象。

  第二,和土地制度有關系。我們實行的是政府對城市裏的建設用地獨家控制的。一家在這控制著土地的供應,沒有競爭。而且我們現在這麼多年,形成了一個稱之為“土地財政”的運行模式,相當多的地區,地方財政,賣地的收入構成了重要的部分。

  有的地方甚至三分之二,既是獨家供地,獨家壟斷,同時讓賣地的收入盡可能多。我們也注意到最近有些年有些地方供地的速度放緩,有些城市連續幾年供地的計劃都沒有完成,所以一方面需求在上升,供給比較慢,這就造成了房價往上走。

  Q:近兩年房地產投資需求出現了負增長,是否房地產需求峰值已過?

  劉世錦:從中國的城市化發展過程來講,2014年構成房地產70%的城鎮居民住宅需求曆史峰值是1200到1300套住房,住房的投資,就是最高點在2014年已經出現了,出現了之後,就會逐步走平,然後是逐步下降,到了去年9月份之後,房地產投資當月同比增長速度已經出現了負增長。

  為什麼今年一季度房地產投資又開始回升了,最高回升了9%左右。現在我們采取了一些限制需求的措施,包括有些地方金融調控加碼,一戶居民只能買一套房子,限購,有人做假,假離婚,這是限制需求。這種措施在短期之內采取一下,應該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是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要增加供給。比如,有些城市,供地的速度能否加快一點,一線大城市公布一個三年的供地計劃,預測一下三年土地供給有多少,你宣布三年供地計劃,釋放一個信號,供給就能穩步提升。

  房地產稅勢在必行

  Q:為何去庫存的壓力主要在三四線城市?

  劉世錦:最近一些年我們在推動城市化,但是各級政府事先有一些規劃,比如大城市,包括我剛才講的一線大城市,都是有城鎮發展規劃的,人口過去可能設想先開始是1千萬人,以後是1500萬,現在超過2千萬了,總得感覺是人口來的太多了。人為什麼要到這些地方來?實際上是有規律的。全世界,當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到目前這樣幾個階段,形成幾個都市圈、都市帶,這是大勢所趨,城市的集聚效應超過我們的預期。

  供給側改革主要的內容是去庫存,最大的壓力就是三四線的城市,比如有一些縣城和地級市,過去他們對自己的發展前景預期很高,覺得這個地方將來會有幾十萬、幾百萬甚至更多的人口,按照那個規模搞建設,後來發現沒有那麼多人來,包括農民進城直接到大城市,沒有到這些地方來。

  一線城市不存在去庫存的問題,房子不夠,價格飆升,城市發展戰略需要調整思維方式,城市的發展有自己的規律,很大程度是和市場的演進是一致的。一個城市原來估計最多是1千萬人,現在的快超過2千萬人,將來超過3千萬人,包括公共產品的提供,道路、供水、供電醫院、學校等,這些相比於實際需求出現大的缺口。

  Q:近年來大家非常關注的房地產稅很快就要鋪開,您認為房地產稅能起到怎樣的效果?

  劉世錦:房地產稅是勢在必行。我們過去用另外一種方式體現房地產的收益,就是賣地收入。下一步這個潛力越來越小了。我們要轉入到新的、可持續的政府的收入機制,這就是房地產稅。

  三中全會把征收房地產稅明確了,現在按照既定的程序逐步的推進,但是這個稅收在推進過程中要解決很多問題,但是還是要往前推。推了之後,可能對現在過高的房價也會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更重要的是我們將來地方政府有了一個量相當大、可持續的這樣一個收入的來源,來支持城市各方面的發展,特別是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發展。

  中國經濟已經離底部很近了

  Q:進入經濟新常態後,中國現在的增長速度是否正常?

  劉世錦:中國經濟過去6年多是一個回調的態勢。從需求的角度來說,高增長是由高投資帶動,三大需求,出口、基礎設施、房地產,高投資要觸底,這“三只靴子”要落地。目前來看,出口已經落地了,基礎設施占整個投資比重最高的是在2000年左右。最後一只靴子就是房地產,房地產的曆史需求峰值已經出現了,今年一季度之後一線城市房價飆升帶動的房地產投資的回升,這是一個短期的現象。過上一段時間之後,房地產投資速度會逐步下降,將來就是一個低速增長,也不排除某些時間會出現零增長或負增長。

  從供給側角度來說,過去幾年我們遇到了比較嚴重的產能過剩,我認為在過去一段時間,去產能還是取得了一定的進展,這也是供給側改革的一個重要成果。一方面,我們用一些行政性的辦法推動這個事情。市場本身也在做積極的反映。

  還有一個人們的預期也在發生變化。最重要的是兩個指標發生了變化,一個是工業品出廠價格,就是PPI經曆了54個月的負增長在今年9月份由負轉正。工業企業的利潤增長速度從2014年8月份以後經曆了一年多的負增長,今年以來也是由負轉正,最近一段時間各個行業盈利狀況有所好轉。這就反映了我們在供給側方面也是接近底部了。

  從供求兩個方面來看,中國經濟由過去高速增長的供求關系向中速供求關系增長的調整已經接近底部了。當然接近觸底和真正觸底是兩回事,今後一兩年有很大的可能會實現觸底。但是這個時間出現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會超出以往。我們要關注一些不確定因素的沖擊。

  Q:那麼中國經濟大概何時觸底呢?

  劉世錦:比如,我們剛才說的房地產的泡沫是否會破滅?金融風險是否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國際上也有一些影響的因素。對這些問題,我們能否正確的處置,和應對這個過程中出現的一些不確定因素和風險因素的沖擊?

  我們應該爭取今後一兩年中國經濟能夠平穩的觸底,觸底以後進入這樣一個中速增長的平台。這個平台從國際經驗來看,它應該是能夠保持5年、10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這樣我們更長遠的目標有一個得以實現的比較好的基礎。

  “L型”增速=經濟轉型成功?

  Q:您認為供給側改革有哪些任務?“主戰場”在哪兒?

  劉世錦:供給側改革有些短期的任務,也有一些中長期的任務。在目前中國經濟轉型處在一個比較重要的這樣一個時期,我們的供給側改革主戰場是要素市場的改革。所謂要素市場?就是勞動力、土地、資金、技術,這些要素,讓他們市場化。

  我們有一些行業,特別是基礎行業,還是存在所謂行政性壟斷的問題。這個比較突出的表現在我們一些基礎產業領域,比如石油天然氣、電信、電力、鐵路、金融等等這些領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著這些方面的問題。

  比如,電信市場,我們現在最大的中國移動,還有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應該說這幾年發展也比較快,但是消費者還是感覺到資費比較高,一直呼籲要降低資費。但是大家又感覺到在目前這種市場格局下,能否降低資費?感覺到很困難。為什麼呢?是你讓它降資費,而不是它自己要降資費。

  現在IT產業一些民營企業發展的比較快,進入一兩個民營企業適度競爭一下,資費一定會下來。中國有全世界最多的電信用戶,理應成為全世界資費最低的地方。這個領域還是要放寬准入、鼓勵競爭,這是什麼改革呢?這就是供給側的改革。

  Q:那麼供給側改革成功有哪些標志?

  劉世錦:供給側改革搞的好不好一個最重要的指標就是是否提高了全要素生產率。有人覺得中國經濟不會好,是L型低迷的狀態,我想說,這是中國經濟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一個轉型成功的標志。

  因為中國經濟將來保持一個中速增長,這個中速增長是穩定的、有質量、有效益,沒有水分,有競爭力,全要素生產率保持一個比較高水平的這樣一個中速增長。這個中速增長確實需要供給側改革取得一個實質性的進展。

  L型不是一個低迷、消極的增長狀態,它是符合規律增長的。通過供給側改革深入推進之後,成為一個沒有水分,有質量、有效益、穩得住、可持續的增長平台,這是我們今後幾年要努力爭取的,也是供給側改革最後成功不成功,是不是取得預期成果了,應該說是一個驗證的標的物、一個目標。

[责任编辑:肖静文]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