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3

圖書榜單看花眼 這么多到底該信誰?

2016-12-23
来源:新华网

   每到年底,各行各業的年終盤點紛紛活躍起來,要說哪一類榜單最五花八門,年度圖書榜單肯定入選。各種名目的年度圖書榜單讓人看花了眼,也不得不讓人追問:這么多榜單,到底該信誰?入選的圖書,評委們真的都看過嗎?這些榜單是否在有意迎合讀者?

 
  追問一 圖書榜單太多,該信誰?
 
  年度圖書榜單大有英雄不問出處的氣勢,其“出生地”既有報紙、雜志、電視等傳統媒體,也有數字雜志、數字報紙、網站等新媒體,還有書店、圖書研究機構、社交網絡平台、出版社。總之,年度圖書榜單少說有數百個,還不包括那些冷不丁冒出來的。
 
  年度圖書榜各個氣質不同。如今老牌圖書榜單大都還在戰鬥,有10年曆史的深圳讀書月十大好書榜,堅持獨立品格,其2016年十大好書有《我的應許之地:以色列的榮耀與悲情》《思慮20世紀:托尼·朱特思想自傳》《望春風》等。亞馬遜中國年度圖書榜單名目眾多,其中《島上書店》《解憂雜貨店》《這么慢,這么美》位居“年度紙質圖書暢銷榜”前三,但縱觀上榜圖書皆為市場上的熟面孔。
 
  一些默默無聞的榜單反倒帶來了意外驚喜。“2016年,長沙書店店員年度好書榜”似乎不夠“高大上”,入選的圖書卻品位不俗,如《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份關於平庸的惡的報告》《我們的中國》《雕刻時光》等。
 
  “榜單有一萬個也無所謂。”資深媒體人丁楊笑稱,圖書榜單不具備侵略性,不喜歡某個書單,完全可以無視它。深圳報業集團副總編輯、深圳讀書月十大好書榜創辦人之一的胡洪俠則認為,圖書榜單可以多,但不能爛。榜單也不會把讀者帶壞,讀者沒那么傻。
 
  但一些“密集恐懼症患者”更願意榜單少一些,精一些。對此,騰訊·商報華文好書榜創始人張英給出建議:從傳統精英媒體好書榜中選書比較可行。在他心目中,靠譜榜單包括深圳讀書月十大好書榜、南方周末年度好榜單、新京報《書評周刊》年度好書榜、中央電視台《讀書時間》好書榜等,不超過十家。他建議,對行業媒體的榜單、出版社自產自銷自吆喝的榜單,以及京東、亞馬遜、當當網這些純商業化榜單,都應保持警惕。
 
  追問二 參評新書,評委讀了嗎?
 
  “年度圖書榜單評委不可能把所有的書都讀過,這樣選出來的榜單,公信力多少是有問題的。”浙江文藝出版社上海分社社長曹元勇說出了不少讀者的擔心。
 
  記者最近參加了一場學術好書榜單評獎現場,也證實了這一點,當時有評委說了實話:“這些書沒看過,參加這個會,才知道有哪些書回去得買。”另一位評委也直言:“很多書都沒有看,只能現場簡單翻看一下。”真正看過幾本參評圖書的評委,不過兩三位而已。
 
  還有一個特別的現象,不少評委都是對學術讀物、文學讀物、古籍讀物,甚至少兒讀物“通吃”,不禁讓人好奇其讀書范圍何其寬泛。而且還有一個怪現象,各大圖書榜單往往都有翻譯類圖書入選,但是評委中幾乎沒有翻譯家。
 
  面對如此種種,圖書榜單主辦方其實頗多無奈,張英就坦言,“找到合適的圖書評委並不容易,畢竟以讀書為生的人太少,而且專家、知識分子參與大眾啟蒙的更少。”在他看來,國內學者往往不會說大眾聽得懂的“普通話”,只是常年陷入學術圈自娛自樂罷了。而按照胡洪俠的分析,不少評書機構並不知道到底該選什么樣的書,所以覺得評委難找,“深圳讀書月十大好書榜的評委就不斷被別家搶來搶去。如此,評委就都變成老面孔了。”
 
  至於評委中翻譯家的缺席,似乎是新近才意識到的。胡洪俠自曝,深圳讀書月十大好書榜評委之前從未請過翻譯家,今年終評才新增翻譯家李家真。結果經過其審讀,不少翻譯書籍多多少少都存在問題。《裏爾克詩全集》很重要,譯者陳寧也已去世,但後來覺得譯文不那么“裏爾克”,最終該書並未入選十大好書榜。
 
  追問三 推榜單,該不該聽讀者的?
 
  但凡一個圖書榜單的出現,讀者、網友都會紛紛吐槽,這也成為年終閱讀界一大“規定動作”。
 
  深圳讀書月十大好書榜早在2006年就問世了,那時圖書榜單幾乎沒有,胡洪俠幽默地說:“這么多年來,我們虛心聽取讀者批評,就是堅決不改。”《聶紺弩舊體詩全編》《集權主義的起源》《萬有引力之虹》,還有厚厚的小說《2666》等,該榜單曆年推出的十大好書,哪一本都不好啃。以至於不少讀者抱怨“太小眾、太高深”,而胡洪俠不留情面地回應:“我們是為真正堅持人文閱讀、把讀書作為生活方式的人選書,不是為大眾選的。”他還透露了選書標准,選學術著作注重原創和前沿性,選文學著作注重開拓性,而且經過多年運作更達成共識——不選當年諾獎獲得者的書,不選當年茅盾文學獎獲得者的書,對市場熱門的暢銷書則緊閉大門。
 
  資深媒體人丁楊參加過多次圖書榜單評選,他總結道,大眾讀者和專家其實是兩群人,一個榜單不可能既滿足讀者,又滿足專家的閱讀喜好,“如果是那樣的話,將是一個很怪異的書榜。”而事實上,這樣的榜單倒是不少。
 
  追問四 追榜單讀書,有點兒冒險?
 
  一個榜單無法涵蓋圖書市場上更多的好書,在曹元勇看來:“各種好書獎在上個世紀傾向於放大一本書的文化價值,但現如今則傾向於放大一本書的市場價值。”
 
  最近在網上,讀者們紛紛亮出自己的2016年閱讀書單,就像行為藝術一樣。一位讀者似乎很有積怨,“我不喜歡各種年度好書榜單,完全不管吃瓜群眾的接受程度和層次,粗暴得近乎不近情理。”他說,希望每一本推薦的書都帶著推薦者雙手的溫度。而讀者孔婷學會了自我安慰,她說,自己依舊會讀很多書,依舊會有很多自己認為不錯的書不會上榜,但又何妨?讀者劉子彧則更相信自己的判斷了,“你覺得好的,他覺得爛;你覺得爛的,他卻捧上天。有自己的看法就好了,不要人雲亦雲。”
 
  即便是活躍在各地的讀書會也愈發對圖書榜單保持謹慎。資深閱讀推廣人石恢主持“一起閱讀”俱樂部,他認為,書還是要讀沉澱下來、真正有口碑的,“如果純粹去追榜單讀書,有點兒冒險。”這個讀書會堅持“有人讀過、覺得好、願意跟人分享”的選書標准,當代著名女作家系列小說專題閱讀,如《偶遇者》《微物之神》《熱與塵》《鋼琴教師》《又來了,愛情》等,均為書友讀過之後再推薦給大家的。
 
[责任编辑:林涛]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