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7

電影資料館展映 8部香港早期聲影遺珍

2016-12-26
来源:香港商報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電影資料館的「尋存與啟迪珍」系列將推出第三輯,由明年2月11日至4月1日在資料館電影院放映八部曾失落海外多年的香港早期電影。此外,資料館一樓大堂亦於明年2月11日至4月2日舉行「曲、影、劇多栖麥嘯霞潜龍再現」展覽,介紹這位活躍於上世紀三十年代的粵劇編劇、撰曲人及電影創作者,展覽免費入場。

  聚焦戰前戰后創作

《血淚情花》(1939)劇照

  戰前作品《血泪情花》(1939)和《血灑桃花扇》(1940)分別由蘇怡和麥嘯霞執導,是兩位早期粵片導演唯一僅存的菲林拷貝,非常珍貴。譚蘭卿在《血泪情花》飾演風韻猶存的少婦,希望獨力撫養幼女(紫羅蘭),但可惜女兒被表姨養大后變得驕寵任性。電影把王爾德的《溫夫人的扇子》放在華人語境,并加入抗戰熱情,是東方電影改編西方文學就地域時空所作變更的上佳示範。

《血灑桃花扇》(1940)劇照

  《血灑桃花扇》藉一群商家從不問國事到醒覺要為國難出力,道出抗戰的主旨。電影難得保存了唐滌生夫人鄭孟霞表演劍舞的片段。

  《辣手蛇心》(1947)改編自靈簫生的報章連載小說,情節離奇又大起大落,刻劃戰后人性和社會失調。吳楚帆由正轉邪,甚至自毀;黃曼梨由女警變作無依苦婦人;小燕飛被污辱后無辜死去;正直的老師盧敦不但失明更被學生加害。電影的鋪排處理,也反映戰后港片復興初期的混亂與不安。

  白燕在《難測婦人心》(1947)對丈夫一往情深,更同意丈夫娶其歌女情人為平妻;后因妒忌而動起殺機。白燕罕有地擔演反常人物,收斂慎微,眼到神會。導演畢虎頻繁運用特寫鏡頭,反覆對比空間,彰顯劇力。

《归来燕》(1948)剧照

  《歸來燕》(1948)講述英俊的富家子薛覺先與小燕飛、紫羅蓮兩姊妹的三角戀。電影還以小人物主導的喜劇枝節,側寫人們在戰后倉皇求存。

《青衫紅淚》(1948)劇照

  《青衫紅泪》(1948)中,白燕南來到港,因為樣子漂亮,獲工廠經理聘請為私人秘書。電影改編自望雲的小說,把白燕塑造成不相信愛情的女子,是五十年代的香港電影中較為罕見的角色;而劇情發展亦令人意想不到。

《石鬼仔出世》(1949)劇照

  由粵劇神童羽佳主演的《石鬼仔出世》(1949)講述石鬼仔由被欺凌的窮家子,搖身一變成為霸氣的軍中將令。當時年僅十歲的羽佳演得頭頭是道,且文唱武打有板有眼;其佻皮的孩子氣,更令他成為票房靈丹。影片還有神怪石人特技、「盞鬼」的廣東話曲詞等,趣味十足。

《辣手碎情花》(1949)劇照

  珠璣的言情片《辣手碎情花》(1949),改編自怡紅生的報章連載小說。片中受過高等教育的白燕和曾藍施,兩姐 妹共侍一夫;男方雖敢於違背家庭的意願,尋求自主獨立,但舉步維艱。

  8場座談會和8部參考電影

  為加深觀眾認識戰前戰后的創作氣氛和深化觀影層次,資料館於明年2月至4月期間將舉辦八場座談會和放映八部參考電影。座談會由不同講者以粵語主講,包括資料館節目策劃和研究主任、學者、影評人和電影研究員。

  參考電影則包括描寫多重情感糾葛的劉別謙經典默片《美人之扇》(1925),影片設現場伴奏;粵劇名伶紅線女和羅家寶合演的《李香君》(1990);白燕飾演狠毒婦人的《血染杜鵑紅》(1951);糅合荷里活黑色電影、女人電影、家庭通俗劇的《難測婦人心》(1945);講述姊妹愛上同一男子的《情劫姊妹花》(1953);寫十九世紀巴黎劇場女主角與四個男子的感情的《天上人間》(1945);大老倌林家聲、鳳凰女、靚次伯盡展武打功架的《十三太保》(1962)及由大膽前衛的荷里活女星瑪蓮·德烈治演出的《金发維納斯》(1932)。

  《難測婦人心》(1945)和《金发維納斯》為英語;《天上人間》為法語,其餘影片為粵語。《美人之扇》、《金发維納斯》及《天上人間》設英文字幕;《難測婦人心》(1945)、《歸來燕》及《青衫紅泪》設中英文字幕;其餘影片均不設字幕。

 

[责任编辑:肖静文]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