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3

老舍等大家著作2017年進入公版期 親屬擔憂版本魚目混珠

2016-12-27
来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老舍尊重讀者,也請尊重他

  2016年12月31日即將到來,隨著版權保護期的結束,包括老舍、傅雷在內的20多位大家的作品,共計200餘部,都將進入公版期。中國老舍研究會官方微博為此於近日發表申明稱,目前老舍作品最權威版本為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年版的19卷本《老舍全集》,今後其他機構出版作品請以此版本為准。

  公版圖書曆來是出版社競爭的焦點,但瞎編胡改經典名著並不罕見。業內人士認為,在任何時候都應該倡導尊重經典、尊重大家。

  老舍女兒

  有的新課標圖書粗糙、不負責任

  談及中國老舍研究會發出的申明,老舍女兒舒濟說,研究會發申明,事先並未與她商量,她也是別人轉來才看到的。她表示,“老舍研究會非常仗義,具有中國良心,是以嚴肅態度對待出版的,我非常支持。”

  舒濟坦言,自己對父親作品進入公版期後,還是心存擔心。“現在一些公版書根本沒有校對,怎么節約怎么來,一翻拍一複印一印刷就完事了,有的新課標圖書、語文參考資料非常粗糙,對孩子、對讀者完全不負責任。”她認為,這是追求金錢至上的表現。她認真地說,老舍一生都是一絲不苟,對待讀者、對待人都很尊重,所以我們也要尊重他,一定要維護其作品的完整性、准確性。

  舒濟曾經遇到一些出版社出於好心想出版老舍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在雜志上發表過的一些作品,但她發現這些作品的一些字句存在錯誤,標點符號也有誤。“而人民文學出版社的《老舍全集》經過一二十年的反複校勘,錯誤是最少的。”舒濟認為,那些雜志上發表過的老舍作品,不能照搬出版,可以作為專家研究者的參考讀物,但普通讀者需要看到的是老舍准確的東西,哪怕是標點符號也盡可能沒錯,這樣才能體現他的思想、感情。

  對於老舍研究會發出的申明,人民文學出版社策劃部主任宋強回應:“來得很及時。”他表示,出版社已進行了布局調整,應對明年的老舍熱,“我們不太擔心明年市面上出現多種版本帶來的壓力。”他介紹,人文社已對老舍先生單本作品發行進行了調整,其中《駱駝祥子》有6個版本,包括語文新課標版、丁聰插畫本、高榮生插畫本、藏本等,《四世同堂》也有4個版本,這些版本都將陸續出版。“人文社作品的可靠性以及質量都擺在那裏,許多老師向學生推薦以及文學院學生論文引文等方面,都會明確要求是我們出版社的作品。”此外,宋強也提及,關於《老舍全集》中的注釋,人文社依舊有使用的專有權。

  版權專家

  不能隨意篡改、肢解作品

  對於讀者和出版業而言,即將到來的2017年是值得期待的一年。一份進入公版期的中外名家名單已在網上傳播,他們都於1966年辭世,其中包括老舍、傅雷、葉以群、趙少鹹、陳笑雨、鄧拓等中國名家,也包括弗蘭克·奧康納、伊夫林·沃、鈴木大拙、阿赫瑪托娃等國外大家。

  對著作權的權利保護期,各國有不同的規定,中國是作者有生之年至死亡後50年,即截至作者死亡後第50年的12月31日,而歐美的保護期都是截至作者死亡後70年。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總幹事張洪波舉例,盡管阿赫瑪托娃等國外名家的作品在歐洲的版權保護並未到期,但在中國已進入公版期,按照伯爾尼公約互惠互利的原則,中國出版機構不用獲得授權,即可出版。

  中國社會科學院知識產權中心主任李明德提醒,從著作權來說,一類是財產權利,具體包括複制權、發行權、出租權等權利,一類是作者的精神權利,即作者創作作品都會將自己的精神、情感、人格外化到作品中。因此隨著作者作品進入公版期,其複制、發行、在網上傳播等權利就沒有了,但其精神權利卻不容隨意篡改,“也就是說作者的署名權、作品完整權要保護,其作品不能隨意遭到篡改、肢解。”

  李明德還補充說,出版機構需要注意,按照《著作權法》規定,公版圖書新出現的草圖、說明、導讀、注釋、版式設計等,都歸相關創作權利人所有。“比如誰都可以出《唐詩三百首》,但是中華書局有自己的版式設計,而版式設計包括版心、字體、字號、開本等。”他說,版式設計保護期是10年,是從作品的第一次印刷開始算起,像傅雷、老舍的不少書,可能版式設計都已超過10年,“即便是這樣,我建議出版社最好還是自己排版。”

  此外,對於公版譯著的譯者權利保護也不容忽視,有專家提醒,以往這方面出現的問題也最集中。《舊制度與大革命》暢銷以後,出版界湧現了幾十個版本,多數是“中譯中”的產物。夏丏尊1924年版的《愛的教育》是中國最早的譯本之一,盡管早已進入公共領域,但有些譯本稍加改頭換面後,便明目張膽地將原譯者的名字換上了自己的名字。而人民文學出版社外國文學編輯室編審馬愛農也發現自己的譯作《綠山牆的安妮》被抄襲出版,從而訴諸法律,並最終贏得官司。

  業內人士

  讀者可挑名社、名編版本

  面對一眾國內名家作品進入公版期,學者止庵預測,老舍多部作品以及傅雷的《傅雷家書》等都將是公版重點書目,“已聽說不少出版社都在等著這一天,而且紛紛做好了准備。”

  “能在其辭世後50年還被人關注已經很不容易,對這些作家要充分尊重。”止庵還想起一個細節,去年是日本作家穀崎潤一郎著作權保護期的最後一年,他恰恰在東京一家大書店看到穀崎潤一郎36卷作品出版的大幅海報。當問及為什么選在版權保護期即將到期前推出,出版社回答說,只因受作者恩惠50年了,這是一場告別式,這樣也可以給作者家人一筆錢。“日本出版社曆來都有這個規矩。”止庵說。

  中央編譯出版社總編輯劉明清也表示,作家作品進入公版期後,表達尊重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好書、出好作品,絕不能瞎改、瞎編,要以敬畏之心來對待,“書中的索引、編排、校訂、設計都應講究。”

  但事實是,公版圖書、公版譯著的質量問題一直困擾出版界。翻譯家張熾恒直言:“譯著質量問題已存在多年,受到諸多因素制約,很難解決。”他認為,由於稿酬低廉,造成較長時間以來新增的好譯者不多,有的出版社只得勉強找人制作新譯本,低劣譯本越來越多。

  同樣書名、同樣作者一出就幾百種、上千種,如何甄別公版圖書的優劣,對讀者是個難題。劉明清建議,讀者一定要有品牌意識,緊盯名社、名編、名出品人不會錯。張熾恒則支招,判斷一本譯著的質量,最可行的辦法還是選擇譯者,可以通過書中介紹及網絡等渠道了解譯者,“我還有個原則,多人合譯、改寫、無譯者署名的譯著,一般不會買。”(路豔霞)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