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獲悉,上海已於12月22日開始暫停公寓式辦公樓的規土管理各項審批事項的審批。
一般而言,公寓式酒店和公寓式辦公樓都是類住宅產品,市場內40、50年產權的類住宅產品都有,“因此很難分得那麼清楚是全部暫停了還是部分暫停審批。”一名業內資深人士說。
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局日前召開研究加強“類住宅”管理有關工作部署會議,明確表態對類住宅加強管控,並督促各區對類住宅的供應量、銷售量、存量等基本情況進行摸底、排查。
一名資深業內人士評價稱,這表明上海有可能率先對類住宅進行整頓,以後房企要想借類住宅打住宅概念的擦邊球將會面臨阻力。“相關部門摸底調研,或許為進一步加深市場調控的信號。但市場調控整體是一盤棋,不能只看某些方面,或從某些角度解讀。”
上海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數據統計顯示,截至12月27日,上海類住宅2016年成交201萬平方米,同比增加76%;成交均價23404元/平方米,同比漲幅12.4%。
資金流入類住宅明顯
類住宅特指除了住宅、辦公樓之外的有居住功能的邊緣類產品,包括酒店式公寓、公寓式辦公、LOFT、SOHO公寓等。類住宅產品的產權大多數分為40年、50年兩種期限。從產品形態上看,上海的類住宅與北京市場俗稱的“商住房”概念相近。
由於類住宅地塊沒有辦法單獨統計,綜合多家第三方機構提供的數據可見,自2012年上海房地產市場開啟限購模式以來,上海全市出讓的691塊經營性用地中,商辦地塊有359塊,超過5成。上述業內人士透露,在郊區有不少辦公產權的用地出讓,但在上面建設辦公類產品往往由於郊區人氣不足很難銷售或者出租,企業或者投資客對接盤也比較謹慎。因此房企拿了這種地以後,往往會改成商住兩用或者辦公產權的公寓產品,通過類住宅與純住宅的價差,推動銷售,從而加快資金回籠。
這從一定程度表明在上述359幅地塊中,用於建造類住宅產品的地塊占據較大比例。今年上海“325”樓市新政之後,酒店式公寓成交開始走高,6-8月成交創下曆史新高;類住宅產品的市場價格也快速增長。住宅限購,加上房企借酒店式公寓等住宅過渡性產品概念打擦邊球,導致資金流入類住宅市場日趨明顯。
綜合第三方機構的數據可見,今年1月份商辦類產品(包括類住宅與辦公產品)的成交均價為2.2萬元/平方米,到12月成交均價已達3.17萬元/平方米。環比來看,11月上海商辦類產品成交1523套,成交面積8.79萬平方米,均價2.69萬元/平方米;截至12月26日,成交1251套,成交面積7.19萬平方米,均價3.17萬元/平方米。
進入12月以來,類住宅的供應量在增加,但成交量遠超供應水平。12月5日-12月11日這一周,全上海類住宅供應量為4.1萬平方米,環比上漲32%;成交量為4.7萬平方米,環比上揚9%。均價3.1萬平方米,環比上漲6%。12月12日-12月18日這一周,類住宅供應量為1.9萬平方米,環比下跌53%;成交量為2.3萬平方米,環比下跌51%。到了12月19日-12月25日這一周,供應量已經連續兩周下滑至1.1萬平米,環比下跌43%;成交量為3.3萬平米,環比上漲43%。
成交均價卻一直上漲,比如12月中旬成交均價為34670元/平米,環比上漲11%,
由於成交量上漲,類住宅存量逐漸減少。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進入12月,類住宅產品的行情爆發,也成為有關部門關注的主要原因。11月類住宅存量99.19萬平方米,按近12個月月均去化23.46萬平米計算,出清周期約需4.23個月;12月中旬存量94.42萬平米,按近12個月月均去化23.44萬平米計算,出清周期約需4.03個月。到了12月19日-12月25日這一周,存量94.67萬平方米,按近12個月月均去化23.29萬平米計算,出清周期約需4.07個月。
一個趨勢是,資金的進入導致類住宅有供不應求的苗頭出現。11月類住宅的供應呈現環比大幅下滑48%,項目主要集中在外郊環間,來自青浦新城板塊的萬達茂中心。11月類住宅成交量與10月基本持平為17.1萬平方米,同比則上漲36%。
或成房企業績生力軍
隨著成交量與價格的上漲,類住宅已成為房企關注的一個新的業績增長點。日前,陽光城相關人士就透露,明年在產品線上的研發,SOHO將是其中一款主打產品。
而在近期熱銷的類住宅產品名單中,不乏上市房企身影。12月以來,成交金額居前的是華漕板塊的中駿廣場虹橋CLASS、長江國際商貿中心等。
據不完全統計,各大上市房企中,不少大型企業均擁有相當數量的公寓式辦公樓項目。在住宅、類住宅、寫字樓以及商業等多條產品線上的發展,導致龍湖近兩年在上海業績提升增速。實際上,龍湖在上海郊環區域布局的多個大型商業綜合體項目,就包含有相當部分類住宅產品。2015年,上海龍湖簽約額超過48億元,其中北城天街攬獲上海類住宅產品銷售金額第五,銷售面積第一;2016年,龍湖位於上海松江的龍湖新壹城、北城天街SOHO產品貢獻了主要業績,這從龍湖集團上半年總簽約額貢獻中,長三角區域以49%占比位列第一可見一斑。
與龍湖類似,2016年上半年,綠地銷售業績穩居上海頭把交椅,但其在售項目中商辦物業比重較高,商業地產類項目多達45個,銷售面積達15.40萬平方米,占到綠地上半年銷售總面積的近三分之一,盡管其中類住宅比例尚無法統計,但可見非住宅類產品銷售對於大房企業績也有一定作用。
上述業內人士指出,上市房企在住宅限購政策加碼的城市,正以類住宅提升銷售業績,在調控逐漸走向深遠周期的過程中,房企將面臨調整與隨機應變的能力大考。“房企倚重類住宅產品開發與銷售,在政府發出整頓信號的當下,無異於火中取栗。”該名業內人士認為,住宅成交下滑與類住宅產品面臨調控,不僅考驗房企資金運作能力,對於前期的布局與規劃都將會帶來影響。
作者:沈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