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7

揮瀟灑彩筆 圖風雪人物 李志清繪畫金庸

2017-03-13
来源:香港商報

  金庸的小說膾炙人口,不單是對華文文化影響遠大,亦為流行文化提供豐富的文創養分。2月28日,香港首個「金庸館」開館,全面展現了金庸先生輝煌的創作生涯。為配合「金庸館」成立,博物館於一樓聚賢廳舉辦為期一個月的「繪畫‧金庸」專題展覽,展出由金庸授權的畫家所繪插畫、漫畫等。展覽期間,策展人、著名畫家李志清親臨現場,與眾分享其繪畫金庸小說畫作的點滴與挑戰,帶領大家一起遊走並欣賞畫家筆下的金庸武俠世界。展覽將展至3月27日。

  香港商報記者 陳柳燕

  獲金庸授權出版小說漫畫版

  在大眾心中,港漫已成為一種符號。李志清作為香港漫畫界中歷史與武俠類型作品的首席大家,被譽為「金庸御用插畫師」,其作品可謂備受歡迎。李志清,1963年生於香港,1981年開始從事繪畫美術工作,是第一位在日本發表漫畫作品的香港漫畫家。其早期參與《漫畫皇》、《怪異集》、《猛鬼冤魂》等製作,作品多散見於玉郎漫畫。在其早期的創作中,呈現的是極富傳統港漫基因的作品。然而,其往後的發展卻與其他港漫漫畫家有所不同。

  在香港以彩色漫畫為主流的背景下,李志清選擇了「適合自己的創作方向」,其取材古典,執意黑白,以「綱紙」分明、灰、暗的不同層次,成為二三十年代香港漫畫的另一抹色彩。其中以1991年推出的漫畫《三國志》最為成功,成為第一套打入日本市場的香港漫畫作品,在香港和日本大受歡迎。1994年,李志清成為《中華英雄》的主筆,1995年出版了《孫子兵法》,獲得台灣行政院頒發小太陽獎,自此奠定了他在歷史、武俠類漫畫的地位。

  據介紹,從1955年到1972年,金庸武俠小說先在報章和雜誌上連載,隨後坊間出現各種各樣的翻版盜印本,而正版小說則由金庸先生校訂、授權並出版。1996年時,日本德間書店首次出版日文版金庸小說全集,負責監修的由美教授邀請李志清繪畫全集的封面及插畫,是金庸小說首次專為小說創作封面的版本。到了1998年,李志清與金庸先生創立的明河社合組公司「明河(創文)出版社」出版了《射雕英雄傳》漫畫版。李志清介紹,此時出版的《射雕英雄傳》漫畫版並沒有採用香港漫畫慣用的彩色薄本編排,而是以黑白印刷,每月出版一本,每本約160頁,在香港、台灣、內地、日本、新加坡、泰國、印尼等地發行。他告訴記者,在眾多以金庸小說作為藍本的漫畫作品中,只有新加坡的黃展鳴、台灣的林政德、香港的區晴、黃玉郎、馬榮成、何志文和他自己得到金庸先生的授權。「不同的主筆有不同的處理方法,出版形式也不盡相同。」他亦坦言,此類漫畫以市場銷售為主,必須多從讀者閱讀的角度去考慮,因此不太強調主筆的個性、情感的抒發,而且不能擺脫小說本身的敘事角度。

  融中國元素 水墨漫畫獨樹一幟

  在李志清眼裏,金庸筆下的武俠世界是一個寶庫,為不同的藝術形式提供了近乎無窮無盡的創作靈感。從金庸小說衍生出的創作類型有很多,包括電影、電視劇、動畫、漫畫、電玩遊戲等,而屬於「繪畫」範疇的,則有小說封面、插畫,漫畫,水墨畫三大類。而在金庸授權的畫家裏,李志清則是唯一一個三種繪畫形式都涉獵的畫家。他說,「我能感受到金庸小說衍生可能性的無限,每一種類型都可以衍生出不同的新創作、新角度」。因此,作為此次專題展的策展人,他亦表示,希望通過「繪畫‧金庸」的展覽,將以上三種不同繪畫形式的作品直接呈現給觀眾,讓讀者、市民可以對金庸小說有另一個層次的了解。

  李志清介紹,近十年來,與金庸小說相關的繪畫作品延伸到水墨創作,「其中得到金庸先生授權的,有董培新和我兩位香港畫家。」他指出,「水墨畫不同於插畫與漫畫,它並非以出版書籍為目的,而是直接掛在牆上作欣賞,展示之用。因此,其原畫的尺寸便有別於插圖及漫畫,一般都比前兩者大得多,而以水墨畫形式創作的作品,創作的空間更為自由,因此也可以加入畫家的個人感受及主觀意念,藝術性會相對地得到提高。」

  在李志清看來,水墨的創作是不同角度、不同取材的延伸創作,「我相對較多的選取小說中的抽象成分,再加以感性地創作。」如其最具代表的作品《射雕英雄傳》,則著重表達人物關係與故事的深層意境,同時加入多些中國畫的元素,將這個家喻戶曉的武俠巨著進行重新演繹。又如其創作的神雕俠侶及楊過的場景,「通過水墨特有的韻味,製造出空靈感,將人物與雕佔據二分之一的畫面,又將雕故意做到如心型般,而雕的眼神是往回看的」,李志清說,「這與楊過站在一起,要等小龍女16年,那種孤獨的身影是一個對照。特別的構思能帶引讀者的視角進入其中,捕捉主人公的精神面貌。」在現場,李志清亦特地講述了一幅關於《天龍八部》的水墨畫。「我們許多人只知道天龍八部是一部武俠故事,但深層的背後,其實有佛學的意境在其中。『天龍八部』這名詞出於佛經,指的是佛說法是圍繞在他周圍的八種神道怪物。金庸以八部象徵不同的現實人物,在小說中挖掘深刻的人生。」他說,「這幅畫作,我沒有遵循原作的劇情,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把天龍八部的武俠故事和天龍八部的佛教故事裏的人物,放在一個畫面,產生一種重疊感」,「如此直接呈現在觀眾眼前,其效果有一種直接的視覺震撼」。

  展覽現場亦展出李志清與金庸先生的繪畫與書法同框,金庸先生提筆贈言:「揮瀟灑彩筆 圖風雪人物。」可以說,李志清畫金庸作品,從插畫到漫畫,從漫畫到水墨畫,層層遞進。從對瞬間的抓取,到對全局的敘述,再到意境的升華,李志清通過水墨工筆,把中國畫的元素和意境帶到漫畫中,突破了漫畫家的範疇,卻不失漫畫的本質。相比於作為小說補充的插畫而言,水墨漫畫的創作讓觀者看到了李志清自己,看到了其藝術的氣質與獨特魅力。正如其所言,藝術的可貴之處,在於作品的獨一無二,是有靈魂的東西蘊含其中。如果說,因為金庸,我們知道了李志清;那麼因為李志清,我們則看到了更多與金庸小說相關的繪畫演繹。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