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3

《百年孤獨》:馬孔多問世前,馬爾克斯的最後之戰

2017-06-19
来源:澎湃新聞網

  就在加西亞·馬爾克斯即將完成《百年孤獨》的前幾個月,馬爾克斯依然為這本小說的質量而忐忑不安。他在給朋友的一封信中這樣說道,“當我把自己剛寫完的東西再讀一遍的時候,覺得自己也被困在這幻滅的迷宮裏了。我不知道這種感覺是幸運還是災難。”

  鮮為人知的是,馬爾克斯為了打消他對自己作品的疑慮,曾發表過書裏的七個章節。那時,《百年孤獨》尚未完成,也沒和出版社簽約。直到1966年8月,他才把作品完成,9月10日確定了書名。1967年5月30日,《百年孤獨》出版,今年恰好50周年。

  1965年的馬爾克斯正在寫《百年孤獨》

  當年,《百年孤獨》的這七個章節在超過20個國家的報刊雜志上發表。《百年孤獨》總共20個章,這被遺忘的七章幾乎是小說的三分之一。它們如今並不保管在馬爾克斯所有私人檔案的哈裏·蘭塞姆中心(Harry Ransom Center),而是散落在世界各地國家圖書館的館藏資料裏——法國,美國,哥倫比亞,西班牙等等。

  這七章之所以被遺忘,因為它們被誤認為與1967年發表的小說第一版內容一樣。但如果仔細比較,還是有所不同。從第一頁起就有諸多區別,不論是語言,結構,還是氣氛,以及人物的描寫。

  馬爾克斯可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完美主義者是不會展示工作過程的。據說老馬一收到《百年孤獨》的首印版,立刻對外宣稱,所有創作時的筆記和手稿已付之一炬。於是,這些被遺忘的章節就更具文學價值。對比這些反複斟酌而修改的詞句,不僅能體會到老馬創作的艱辛,更重要的是,你還能了解馬爾克斯寫小說的方式。

  《百年孤獨》西班牙文首版,1967年出版。

  有42處不同

  1966年5月1日,小說的第一章在哥倫比亞的報紙《觀察報》(El Espectador)首發,此時距離完成全部作品還剩三個月。而這天在報紙上發表的版本,從第一章第一頁起就跟最終版本有42處明顯不同。

  《百年孤獨》中的馬孔多家族,並非像最終版本所說的住在“ 泥巴和蘆葦蓋成的屋子”裏,而只是簡單地用了“ adobe” (風幹的泥磚)一詞。從中可以看出作家對語言的精益求精。除此之外,還有幾處在總體結構上也有明顯的變化。比如,1967年的版本,白蟻預示著布恩迪亞的衰落,白蟻破壞行動在結尾時才出現。但在《觀察報》的版本裏,“粉碎地破壞了房子的地基”,從第一章就開始了,一開頭就提到白蟻,把預言家族衰敗的戲劇效果提前了。

  在最終版裏,馬孔多是一個遠離文明,與世隔絕的村莊,它的地理位置是未知的。相比之下,發表在《觀察報》上的版本裏,馬孔多就在哥倫比亞,馬格達萊納河西邊的沙丘,是一個容易到的地方。加西亞·馬爾克斯刪除了這個關於人口、地理位置的具體信息,拓展了想象空間,對於讀者來說,故事發生在任何一個典型的拉美國家。

  奧雷裏亞諾的眼淚

  另一個明顯的改動是奧雷裏亞諾·布恩迪亞上校的出生,最終版本裏說他“在母親肚子裏時就流淚了,出生時睜著眼睛”,但《觀察報》的版本則比較平淡無奇,“被助產師狠狠地打了三巴掌後”,才開始啼哭。

  後來的章節自1966年8月陸續刊登在巴黎一本叫做《新世界》的雜志上。作為當年“拉美文學的聲音”,《新世界》處在主流世界文學的中心,奠定了拉美文學爆炸的基礎。這本雜志當時的發行量是22個國家6000本,其中包括美國,荷蘭,西班牙,葡萄牙,以及幾乎整個拉丁美洲。

  《新世界》上發表的一章與最終版本共有51個不同之處。比如何塞·阿爾卡迪奧(José Arcadio),他的母親是出生時帶根豬尾巴的烏爾蘇拉,他出生時是個“健康的小孩”, 然而在最後的版本裏,作者為了營造戲劇感,說他出生時就“ 長有巨大的生殖器”。

  就這樣投石問路地發表了兩章,馬爾克斯第三次出手時,已是五個月之後的事了。馬爾克斯不僅需要用這五個月來重新審視這部小說,而且之後要發表的情節更加“危險”。因為美人兒蕾梅黛絲要隨著晾著的床單升天了!這一次, 馬爾克斯選擇了一家秘魯雜志“Amaru”,這家雜志專攻國際文學且風格前衛,他們的讀者群裏有相當的作家以及文學評論家。

  除此之外,為了檢驗作品,馬爾克斯甚至還請朋友們到自己墨西哥的家裏,在他們面前高聲朗讀自己的作品。1966年夏天,在他寫給一位阿根廷友人的信裏,他這樣說道“ 我找來最挑剔的人,專家,坦率的人,來聽我的朗讀,效果驚人,尤其是最後的蕾梅黛絲升天。”

  馬爾克斯像是一個煉金術的魔法師,在確定最佳配方之前,不斷尋找實驗陣地,用各種方式反複測試。

  之後馬爾克斯把試驗放在哥倫比亞文學雜志《回聲》上。在那裏出現了更離奇的章節,烏爾蘇拉之死。她是活到一百多歲之後去世的。對比1967年發表的版本,有一處最明顯的變化是,老馬刪去了一句話,烏爾蘇拉撒手人寰後,費爾南達·德爾·卡皮奧喃喃自語說“ 我的上帝,我忘了告訴你要看看前方的路”。

  1967年3月,馬爾克斯又將試驗陣地搬回了巴黎《新世界》,關於馬孔多村被“失眠症”侵襲的段落,在文字處理上,也有諸多不同,猶如馬爾克斯之後在幾次訪問裏提到的那樣,《百年孤獨》開始時,他希望要用老舊的詞語,古老的方式敘事,在結尾時,用更現代摩登的語言來結束。

  《百年孤獨》中文版。視覺中國資料圖

  最後一戰

  1967年4月,馬爾克斯將試驗的最後一輪安放在墨西哥雜志《對話》上。這一章節是關於馬孔多下了四年十一個月零兩天的雨。其中一處的明顯變化是,馬爾克斯不只是推敲詞句,同時嘗試在語言中添加新的內容。在費爾南達用獨語的方式抱怨了她的丈夫奧雷裏亞諾第二,最後她得出結論說,丈夫是一個“習慣靠女人生活的人。” 但在1967年的版本,在用幾頁篇幅記錄了費爾南達的抱怨後,馬爾克斯讓費爾南達用宗教和神話故事來結束抱怨——她的丈夫是“習慣了靠女人養活,自以為娶的是約拿的妻子,當她聽了鯨魚的故事就會心滿意足。” 把貫串費爾南達一生強烈的宗教感發揮得淋漓盡致。

  就在《百年孤獨》即將出版前的最後一周,阿根廷雜志“Primera Plana”發表了關於奧雷裏亞諾·布恩迪亞發動了32場戰爭的段落。Primera Plana 是一本面向大眾的月刊,月發行量大約在六萬,在阿根廷國內外都有發行渠道。盡管此時馬爾克斯已經沒有時間再改動了,但他依然像布恩迪亞一樣,自己發動戰爭,用以吸引大家的目光。

  就像馬爾克斯在信件中所提到過的那樣,他先把所有最離奇,最“危險”的故事段落發表,是為了能多多聽取朋友和讀者的建議。這些被遺忘的《百年孤獨》的篇章背後,我們不僅可以發現馬爾克斯創作《百年孤獨》時的艱辛,以及後期編輯自己文章的才華,還可以隱約感覺到馬爾克斯早在五十年前,對於讀者反應的一種先天敏感度。但這位完美主義者所有的努力,都只是為了減少他自己創作這部小說時“ 沮喪的心情”。

  在經曆了不斷的試驗後,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在1967年5月30日出版。 經過魔法師千錘百煉的完美配方,一經問世,立刻在文學界引發了一場世界級的震動。五十年過去後的今天,其地位仍然無法取代。

  (本文部分內容參考2017年5月27日西班牙《國家報》刊登的相關報道。)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