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瞭望】內地通脹溫和平穩

2019-07-16
来源:香港商报

內地上月通脹按年升2.7%。

  國家統計局公布最新的2019年6月份的CPI和PPI數據,數據顯示,今年6月份中國內地CPI同比上漲2.7%,和市場預期完全一致,而上個月的CPI前值也是2.7%,基本等同於過去五年的歷史均值。從6月份的生產者價格指數PPI來看,與去年同期比持平,而較上個月的環比則有所下降。顏安生

  從公布的最新數據及歷史比較來看,無論是內地的消費者物價指數還是生產者價格指數,在過去五年時間裏的總體物價水平,是非常溫和且穩定的。

  內地經濟呈健康良性

  那麼,溫和平穩的通脹有什麼意義呢?應該說,由於內地經濟處於一個非常良好的供需平衡狀態,無論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無論生產消費還是居民消費,各種需求與供給之間皆保持了一個比較好的對接與契合狀態,沒有出現供不應求或者供過於求的狀態,因此,才會令到通脹數據如此溫和,而且在近五年時間裏幾乎變動很小。這說明國家總體經濟表現相當健康良性。特別在中國內地經濟已經邁上高質量發展軌道的背景下,經濟結構和增長方式正在全面轉型升級,因此,能夠使通脹數據如此良好實屬難得。

  眾所周知,如果中國內地的生產供給與消費需求之間出現嚴重脫節,那麼,就有可能出現嚴重通貨膨脹或者嚴重通貨緊縮,這種情況在以往的經濟發展過程中曾多次出現。譬如,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由於長期計劃經濟的後遺癥影響,內地整體處於短缺經濟狀態,也就是生產供給嚴重不足,市場供應滿足不了消費者的需求,從而帶來物價的暴漲。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內地的CPI指數居高不下,物價指數上漲往往呈現兩位數,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皆十分嚴重。

  中央措施起關鍵作用

  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特別是自2010年中國內地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之後,生產領域發生了重大變革,短缺經濟一去不復返,在局部領域出現較嚴重的產能過剩,不少企業庫存嚴重,市場無法消化,如果這種局面不能夠及時調整並進行糾正,一旦漫延到整個經濟領域,那麼就有可能出現嚴重的通貨緊縮,雖然物價會大幅下降,但卻會給眾多生產企業帶來嚴重傷害,甚至給國民經濟帶來重創。

  慶幸的是,中央政府及時意識到產能過剩問題的嚴重性,及時採取措施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並通過產能國際合作將內地過剩的產能轉移到有需求的國家和地區,從而確保了內地的生產與消費的再平衡。

  應該看到,在經濟全面邁上高質量發展的今天,能夠保持如此溫和和穩定的通脹水平,還得益於內地經濟與全球經濟的高度融合。今天,無論對內地普通消費者還是對廣大企業來說,內地市場不能生產的或者生產成本過高的產品可以通過外貿管道從國際市場進口,同樣,內地市場供過於求或者價格過低的產品可以通過國際貿易將該產品推向那些有需求的國家和地區,從而有效地平抑了內地市場物價水平。也就是說,由於內地國際貿易的規模十分龐大,幾乎涉及到產業的各個方面,因而,今天的國際貿易已經成為內地物價走勢的重要穩定器。

  從過去五年中國內地物價水平及通貨膨脹情況來看,隨着經濟規模的進一步擴大,以及與國際經濟聯繫的進一步深化,特別是隨中央政府對經濟運行調控能力的不斷增強以及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預期內地的物價和通貨膨脹水平不僅仍將繼續保持溫和平穩狀態,而且會愈趨平穩與溫和。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