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內地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採取了建立多種通 道的模式。
新一輪金融開放目標是推動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高水平對外開放新格局,總體來看,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激發外資的參與積極性
2018年4月習近平主席於博鰲亞洲論壇宣布4項改革開放重大舉措,隨後人民銀行公布了11項金融開放措施。今年5月,中國銀保監會表示將推出12項對外開放新措施,取消外資單一股東對中資商業銀行的持股比例上限;取消外國銀行來華設立外資法人銀行或分行,其總資產需要分別達100億美元和200億美元的要求。
在經營業務範圍上,取消開辦人民幣業務審批,外資銀行在開業時已可即時經營人民幣業務。在保險業方面,允許境外金融機構入股在華外資保險公司,或投資設立保險類機構。取消外國保險經紀公司在華經營保險經紀業務需滿足30年經營年限,總資產不少於2億美元的要求。內地金融業對外開放將繼續按照國民待遇原則,逐步放開股比限制和業務牌照限制,縮短金融領域負面清單,在涉及金融牌照的全領域放寬外資金融機構持股比例限制,激發外資金融機構參與內地金融開放的積極性。
走向全面市場互聯互通
近年來,中國內地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採取了建立多種通道的模式,相繼推出滬港通、深港通,為境內外股票市場提供連接紐帶。2017年6月, MSCI把中國A股正式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以及全球指數,納入之初的權重為0.73%,是內地股票市場發展的里程碑,為境外主體配置人民幣股票資產提供便利。2017年7月,債券通「北向通」上線運行,為境外投資者進入中國內地債券市場增添了新管道。「債券通」業務開通以來,大概有三分一的新增投資境內債券通過債券通管道。股票和債券市場的互聯互通,可以更好地滿足國際投資者配置人民幣資產的需求。
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有利於打造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引導更多中長期資金特別是外資進入市場,改善市場結構,發揮資本市場在股權融資、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方面的作用和功能,推進國內金融供給側結構改革。
明確本幣優先原則
金融市場開放的重要環節是穩妥有序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開放,推動少數不可兌換項目的持續開放,按照「成熟一項、推出一項」的思路逐步擴大開放。目前大約有超過5萬億至6萬億美元的資產在追蹤國際三大主流債券指數。一些境外機構投資者偏好採用參照市場指數構建資產組合的被動性投資策略,人民幣債券納入全球主流指數後,投資者跟隨指數變化相應增加投資組合中人民幣債券的佔比,境外投資者在中國內地債市中佔比或進一步升至5%至10%水平,可能帶來高達3萬億至6萬億人民幣的資金流入。預計將有近390隻中國債券符合納入要求,未來中國債券可在54萬億美元的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中佔近5.5%的比重,使人民幣債券成為該指數中位列美元、歐元、日圓後的第4大貨幣債券。
自貿區發揮引領作用
在中國內地金融市場對外開放進程中,支持上海自貿區、海南自貿區將在金融對外開放方面先行先試,高度重視和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此外,《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推出金融開放和創新措施,提出建設國際金融樞紐,大力發展航運金融、科技金融、飛機船舶租賃等特色金融,支持廣東金融機構與港澳金融機構合作,共同發展離岸金融業務,逐步擴大大灣區人民幣跨境使用的規模和範圍等等。
在人民幣國際化的政策推進過程中,應注重國內外政策協調,兼顧國內外相關主體的切身利益,穩步推進,持續發展。
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 鄂志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