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宣布與廣東省政府簽署落實《粵港合作框架協議》2020年重點工作,共同推進涵蓋八大主要範疇的57項措施。經民聯今發表聲明認為,面對疫情及全球經濟前景不明朗的情況,香港要提振經濟,必須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積極參與「國內國際雙循環」,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大好機遇。要實現這個願景,還需要粵港澳相關政府部門和業界繼續攜手合作,落實配套政策措施。因此,經民聯非常歡迎粵港兩地簽署落實有關協議,進一步深化粵港兩地合作。
聲明續指,事實證明,國家改革開放40多年來,香港人抓住機會,成果豐碩,也為內地的發展,特別是珠三角一帶的巨大變化作出了重要貢獻。香港在「一國兩制」擁有特殊地位及多方面優勢,在經濟、法制、文化、專業等範疇都與國際接軌,因此香港可利用自身優勢與大灣區各市互惠互利,未來的融合發展,大有可為。經民聯也就如何把握當中機遇,多次向特區政府提交涉及各範疇的建議。
經民聯歡迎協議有關措施積極回應聯盟及工商業界的聲音,例如:粵港政府將重點推動完善港珠澳大橋跨境車輛通行及出入境政策,以及支持粵港企業及專業界別加強合作。聯盟認為,措施將促進大灣區物流往來、人才交流,支持香港企業在大灣區拓展業務,提升大灣區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引領作用,符合國家主席習近平要求積極作為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動粵港澳三地經濟運行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的期望。
經民聯也樂見協議採納聯盟的一系列建議,包括重點落實改善港人在粵購房、完善港人子女義務教育入學、考試,以及未就業港人享有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等政策。聯盟相信有關措施將為北上港人帶來多便利,加強他們在大灣區學習、工作及生活的信心,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經民聯同時促請特區政府爭取盡快落實香港的金融、工程、建築、醫療、法律、會計等專業到大灣區開拓業務的措施。經民聯主席盧偉國亦倡議特區政府設立基金,加強資助本地中小企業和專業人才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和創業,以配合國家「十四五」規劃和參與「國內大循環市場」;並設立「青年專業發展基金」,資助年輕人考取專業資格;同時推展香港與內地的專業資格互認,協助香港青年專業人才進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經民聯期待,特區政府與大灣區相關政府部門和業界合作,爭取在大灣區先行先試,讓港企獲得相關的政策和財政支持,以及鼓勵兩地企業聯合競投國家級和跨國大型項目,進一步實現優勢互補,互惠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