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法委評維權事件:一次次拖拉扯皮 特斯拉擔當何在?

2021-04-20 16:06
來源:中央政法委長安劍

 特斯拉再陷爭議。

 19日,上海車展剛剛開幕,一名女子就站上紅色特斯拉車頂,張開雙臂對圍觀群眾高喊——「特斯拉剎車失靈!特斯拉剎車失靈!」

 幾分鐘後,女車主因行為過激,被工作人員抬着手腳拖了下去。更令人大跌眼鏡的是,事發後,特斯拉方面卻強勢而不失禮貌地回應:「對不合理訴求不妥協,同樣是我們的態度。」

 一石激起千層浪。近10億網友關注,車主維權走向極端,質量問題頻頻爆發,圍繞著特斯拉新能源車的爭議,再次甚囂塵上。

 20日上海警方通報:因擾亂公共秩序,1人被處以行政拘留5日,1人被行政警告。維權車主也在微博上發文道歉,警方執法客觀公正,不應採用錯誤的方式維權,造成不好的影響,但決不妥協。

 女車主以極端的方式大鬧車展,擾亂了公共秩序,應當道歉。但讓廣大網友心有戚戚的是:如果坐下來能解決問題,誰願意不顧體面,爬到車頂上去嘶嚎?

 而面對車主的一次次維權,特斯拉的回應中卻盡顯「老爺公關」的驕縱豪橫,讓中國消費者心寒。長安君對此有三句話想說——

 一次次拖拉扯皮中,損耗的是口碑和信任

 又漲價了?又失控了?又甩鍋了?從進入中國市場到今天,特斯拉如同一個「流量明星」一般,一直處於風口浪尖、從未間斷。

 2020年,特斯拉無視疫情的衝擊,業績狂奔。與此同時,特斯拉在中國市場卻真的「剎不住車」了——

 4月11日,上海的特斯拉車主劉先生的車子在車庫拐彎時突然剎車失靈,直至撞到牆面後才逼停。

 3月11日,海南海口一名特斯拉車主蒙先生在停車場停車時,車輛在連續踩剎車的情況下無法停下,導致撞上護欄。

 1月4日,山東臨汾一輛特斯拉失控衝進廁所,將洗手台撞壞。司機表示失控原因是踩不動剎車。

 海南海口、浙江紹興、河南安陽……

 但迄今為止,特斯拉的回應很難讓人心服口服——

 「路面存在積水」「女性踩剎車力量弱」,還有最著名的「甩鍋國家電網」。特斯拉回應車主稱,充電瞬間國家電網電流太大,不是汽車的問題,結果馬上慘遭打臉。

 「質量有缺陷」「態度很傲慢」「從來不負責」……一次次的拖拉扯皮中,特斯拉將「甩鍋」進行到底,揮霍的是公眾對企業的口碑,損耗的是車主對品牌的信任。

 在特斯拉維權爭議中,最讓人們氣不過的,不是誰向誰妥協的問題,而是到底車輛有沒有質量問題?到底怎樣正確操作才能避免危險?

 作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佼佼者,不能為車主提供安全可靠的產品,出了問題不能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爆出安全事故,一次次將車主置於險境,試問企業的責任和擔當何在!

 不論是否妥協,特斯拉都必須面對中國客戶的拷問

 一輛車不明原因,隨時可能會在路上剎車失靈,多人多次維權卻得不到合理解釋,任誰都難免焦躁。

 產品安全無小事,尤其是行駛安全。不論是汽車還是新能源車,「代替人類行走」都是其基本屬性,它的產品質量問題,不僅關乎車上的安全,還關乎馬路上無數不特定人群的安全,更關係到公共交通安全,甚至全社會的安全。因此,其產品質量帶來的社會隱患,必然要大於一般工業產品和生活消費品的質量問題。

 一個好的企業不僅在技術上要好,更應時刻將社會責任感放在心上。在事故發生之後,通過檢測及時準確查找原因,並對相關生產環節或產品功能進行改進,杜絕同類問題再次發生,這才是負責任的企業應該做的事。

 可特斯拉顯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不論是否妥協,特斯拉都必須面對中國客戶的拷問:明知隱患卻置若罔聞,企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讓「碰碰拉」繼續在路上當「隱形殺手」,無視公共安全風險,不在乎「賺中國人錢、撞中國人命」,試問企業的責任和擔當何在!

 誰給了特斯拉「不妥協」的底氣?

 事情發生後,有媒體質問:誰給了特斯拉「不妥協」的底氣?

 嘴上說著「不妥協」的特斯拉對外事務副總裁,在接受採訪時也表露出深諳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中國是特斯拉的另一個全球中心。」

 要知道,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突出業績,來源於中國老百姓。是中國消費者的信任給了特斯拉發展的契機,也是中國對外開放政策向特斯拉敞開了大門,這些才是特斯拉得以在中國發展的底氣。

 但信任換來的不能是傲慢,更不能對中國市場和消費者缺少敬畏。特斯拉進入中國的第一天就應懂得,在中國做生意,就要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規。

 今年2月,市場監管總局等五部門約談特斯拉公司,要求其嚴格遵守中國法律法規,加強內部管理,落實企業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有效維護社會公共安全,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對於被約談,特斯拉回應將誠懇接受政府部門指導,積極自查,始終尊重消費者權益。話雖如此,特斯拉卻在聲明的微博下關閉了評論。

 不願被批評,不願被公眾監督,這樣的態度,如何更好地服務大眾,承擔社會責任?中國一直在努力為各國企業提供國際化、市場化的良好營商環境。但一切大前提,一定是以法治為基礎。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

 唯有嚴格遵守中國法律法規,落實企業質量安全主體責任,維護社會公共安全,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才能讓所有致力於深耕中國市場的投資者和企業都走向美好的未來。

[責任編輯:岳昕]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