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郭美勤 萬柔報道:打好脫貧攻堅戰是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堅戰之一,2018年如何響應國家政策打好脫貧攻堅戰?3月8日,全國人大代表、晶科能源CE0陳康平表示,光伏作為一種清潔能源,光伏和扶貧結合,直接響應了精准脫貧和污染防治的號召,光伏扶貧會是我們始終如一的選擇。
光伏扶貧晶科有“模式”
經過幾年的探索、摸索,國內光伏扶貧的模式已經相對成熟,晶科光伏扶貧有哪些常用模式?陳康平以實例向記者做了解答。光伏扶貧主要是靠發電,以電費收取支持貧困戶。2016年底,晶科用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在江西上饒懷玉山村捐資建立了一個300千瓦的光伏電站,村莊總共有700戶農戶,其中超170戶是貧困戶,通過這個光伏電站,村莊每戶每年增加了收入約3000元。
“光伏電站發電效果完全超出預期的好,比原來的可研報告還要好,多出來的資金也可作為村集體謀發展的資金。” 陳康平表示, 光伏扶貧可以政府牽頭,銀行融資,企業專業建管高效率的電站,通過光伏扶貧電站的建設,以輸血改為造血功能的產業化進行脫貧,使上饒六個月內有一萬多戶的貧困戶享受這個補貼收入,解決了脫貧。所以上饒地區在2017年已經摘掉貧困的帽子。
光伏扶貧進入深度攻堅狀態
根據國家能源局研究制定的《2018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今年將大力實施光伏扶貧三年行動計划,繼續推進村級和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建設,計划新建2000多個村級電站,總裝機約30萬千瓦。
“現在國家政策全力支持和發展光伏扶貧,政策方向已經非常明確,但要實現脫貧攻堅的目標,還有薄弱環節需要突破。”去年,我國光伏扶貧市場容量達到了近7GW,發展迅速,增量變化明顯。面對發展形勢良好的光伏扶貧,陳康平表示,光伏扶貧在實施過程中仍需要進一步解決一些薄弱環節。比如,現在一些連片的貧困區或偏僻山區的電力設施還不夠完善,包括設施落後及容量比較不足等,若要通過光伏達到扶貧效果,就需要提前規划做好基礎設施布局。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加快新舊發展動能接續轉換。忙過了2017年的“搶裝潮”,2018年,光伏人的更多精力或將用于戰略調整。國補逐年下降促使光伏由“補貼驅動型”市場向“技術驅動型”市場轉變。隨着技術的創新和升級,光伏系統成本進一步下降。
現在中國光伏距離平價上網的目標越來越近了,陳康平表示,光伏扶貧還需要國家出台更支持的綠色+扶貧的政策來保駕護航。因此,陳康平此次的兩會議案中建議到做好光伏扶貧工作,需要政策、資金等方面更大的支持力度。
“盡快將已投運的村級光伏扶貧電站納入新能源補貼目錄,使光伏扶貧產業盡早產生扶貧收益,增強貧困群眾獲得感,助力攻堅脫貧。”陳康平建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