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有片 | 航天員與本港學生「天地對話」 林鄭冀港科研者為科技強國出力

有片 | 航天員與本港學生「天地對話」 林鄭冀港科研者為科技強國出力

責任編輯:蔣璐 2021-09-03 13:00:03 來源:香港商報網

 (視頻:黃麗盈)

    「『時代精神耀香江』之仰望星空話天宮」活動——中國空間站系統建設座談會今日(3日)中午1點10分在北京和香港舉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3名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在天宮空間站,與本港學生進行實時連線交流,回答大家想知道的問題,並帶領香港市民參觀空間站的「天和」核心艙。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致辭時表示,希望香港的傑出科研人士發揮優勢,為香港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科樞紐,為國家建設成科技強國出力。

 林鄭冀港科研人士發揮優勢 為國家建設科技強國出力

 林鄭指出,國家在航天事業取得的成就令人震奮,過去2個多月,不少港人通過新聞報道緊貼航天員在太空生活的點滴,3位航天員順利完成出艙任務,在太空生活如常起居、做運動。她指,自己非常敬佩科學家,科學家求知、求真精神,追求至善至美的毅力,值得孩子們學習。我國航天科學家都是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奮鬥及力求國家科技自主的愛國者,人人不可能皆為科學家,但人人都應以國家發展為榮、以中國人身份為傲。

1630653347831287.jpg

 林鄭續指,今年6月下旬「時代精神耀香江」之百年中國科學家展覽在香港舉行,當時載人飛船神舟十二號升空約一星期,不少市民特別是同學都問航天員幾時可以來香港訪問,跟大家分享在太空的任務,今日大家能通過網上連線跟北京航天專家和航天員交流對話,實在是一次畢生難忘體會。她強調,航天員的奮鬥經驗,也是小朋友學習的好榜樣。

 林鄭表示,政府有責任積極培養創科人才,一直通過不同計劃,向中小學提供資助,鼓勵學校推行科普教育。「創科實習計劃」已恆常化,為在本港修讀理工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安排短期實習,提升投身創科事業的興趣,助香港及國家孕育更多創科人才。為吸引更多國際科研人才來港,港府推出「傑出創科學人計劃」,資助大學聘用國際知名創科學者來港任教,壯大本地創科人才庫。

 林鄭強調,國家在「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成立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並銳意在粵港澳大灣區推動綜合性國家科技中心,香港的傑出科研人士摩拳擦掌推動人才交流,務求發揮香港的基礎科研優勢,並通過推動各地人才交流,創科融資和培育新興產業,為香港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科樞紐,為國家建設成科技強國出力。

 林鄭說,出席今日活動的年青人應得到啟發,懷着開拓未來的夢想,學習航天員的精神,在科研路上不怕失敗,勇敢探索,成就理想,在國家和香港未來發展路上發光發亮。

 譚鐵牛:「天地對話」體現中央對港青的無限關愛

 中聯辦副主任譚鐵牛表示,航天員與港生的「天地對話」是中央送給香港同胞,特別是年輕人的跨越天地的特殊禮物,體現中央對香港青少年的無限關愛,相信大家可以感受濃厚的家國情懷。

1630653363674961.jpg

 譚鐵牛指出,國家近年的航天發展迅速,成功排除西方的排擠及打壓,展示「特別能吃苦、戰鬥、攻關、奉獻」的航天精神。香港已經邁入由亂及治的新階段,香港的發展需要創科,創科的未來在於青少年,而祖國有着廣闊的事業舞台,香港創科有着美好的發展前景,現時是一個香港青年成長成才、建功立業的好時代,希望青少年加倍珍惜青春年華,不負時代。

 郝淳:歡迎香港同胞更多參與工程實踐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表示,希望香港同胞繼續關注支持載人航天事業發展,歡迎香港同胞更多參與工程實踐,讓更多的香港智慧閃耀太空。

 郝淳指出,載人航天工程是中國航天史上規模最大、系統最複雜、技術要求最高的國家重點工程。自1992年以來,載人航天工程攻克一大批關鍵技術,實現航天員天地往返、航天員出艙活動和交互對接,工程按照中央批准的載人航天發展戰略穩步推進。現在已經全面進入空間站建設的時代,按照計劃,中國空間站將於2022年完成在軌建造。

1630657471123495.jpg

 郝淳續指,今年上半年中國已經成功實施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的發射,及天宮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發射,9、10月份又將完成天舟三號和神舟十三號發射,明年將實施問天艙和夢天艙發射,完成空間站的在軌建造。

 他說,載人航天工程取得的成就是全國上下一盤棋、萬眾一心的奮鬥結晶,體現了中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

 郝淳表示,載人航天工程一直得到了香港同胞的關心支持,香港科技界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參與了多項技術研究和項目研製;香港青少年設計的試驗項目,還在神舟十一號進行了搭載試驗;神舟五號完成任務後,載人航天工程代表團多次訪問香港,深刻感受到香港同胞對國家航天工程的熱情和支持。

 郝淳說,今天通過特別的方式分享祖國發展成就,希望通過這次活動,進一步增進香港青少年對祖國航天事業了解,促進香港和內地的科技文化交流。

 聶海勝示範倒立踩單車

 3位航天員在回答問題前,劉伯明以導遊身份帶領香港市民參觀太空站的天和核心艙,並透過核心艙的窗戶,回看地球的即時面貌。

1630653282157494.jpg

直播截圖

 有學生關注航天員能否在太空鍛鍊,航天員聶海勝表示,在太空生活必須要鍛鍊,否則時間長了會影響身體健康和工作能力,核心艙內設有鍛鍊的設備,包括應付太空內失重的跑步機等。他還即場示範在無重狀態下,在核心艙內倒立踩健身單車和耍太極等。

 聶海勝說,相信隨着科技發展,以後還會有更多先進太空鍛煉設備。

 有同學問航天員在太空中喝的水是哪裏來的,如何喝水?航天員劉伯明介紹說,水資源主要三部分,一是自己攜帶到太空的少量水;一部分是再生水,再生水亦有兩部分,一是收集的冷凝水,第二部分是尿液處理,形成蒸餾水。他還展示了冷凝水產生的過程和尿液處理過程。

 劉伯明指,再生水主要有三個用途,包括出艙時使用;電解部分水產生氧氣,以供呼吸;以及飲用水。

 劉伯明:從太空可以看到北京香港

 有同學提問,航天員出艙以後能否看到香港?能看到衛星嗎?太空看到的衛星和地面一樣嗎?劉伯明表示,在艙外作業,地球的美麗而波瀾壯闊的景象在他腦海里歷歷在目,如同科幻大片。

 劉伯明描述,打開艙門出艙一刻,最為難忘,用漂亮來形容也不夠:遠望天邊,如同雨後的彩虹五彩繽紛,左手是月亮,是地球唯一的衛星,右手是剛剛升起的太陽,沒有大氣層,旭日的陽光光芒萬丈。在轉移過程中,他看到腳下的藍色星球,看到大西洋、非洲沙漠、西西里島,看到愛琴海、黑海、里海。此後向東,可以看到中國,看到新疆的天山山脈,塔克拉瑪干沙漠,看到喜馬拉雅山,之後又找到「小河彎彎向南流」的香港,可以看到香港美麗的港灣。也可以看到長江,再向北看到北京。他說,沒有看到長城,但是可以看到黃河入海,波濤洶湧。

 劉伯明說,夜間在艙外可以看到香港的夜景,可以看到維多利亞港灣,看到繁榮夜景,還可以看到北京包羅萬象的景象,可以看到北京的六環。

 劉伯明指,看着宇宙,看着腳下的銀河,自己也獲得了啟示:只有相互照耀,才能群星閃爍。

 他最後表示,希望香港的朋友參加到航天隊伍中來。他說,「中國夢、航天夢,有你、有我」。

 楊利偉:太空中展示國旗時最酷

 現場有中學學生通過視訊的方式向航天員楊利偉提問,好奇他想成為一名太空人的原因及太空人最「酷」的地方在哪裏。

 楊利偉表示,最初的夢想是成為一名飛行員,在18歲高考之後進入飛行學院,實現飛行的夢想。在成為飛行員後,對航空航天萌生極大興趣,適逢此時,國家啟動載人航天工程。他說,自己的熱愛和國家的需要讓自己進入航天事業,成為一名航天員得益於國家的經濟、科技和綜合國力的提升。

 楊利偉提到曾多次赴港,和許多香港學生進行過交流。從神舟五號到神舟十二號,航天員在每次任務中都會展示自己很多工作和生活場景,這些航天員的身影個個都很「酷」,而自認最酷的時刻,就是作為中國第一個進入太空的航天員,代表國家展示國旗、向全體華人問好之時。

 今後將為港人提供更多航天科普活動

 有香港中文大學學生通過視訊的方式向北京專家提問,關心國家將如何用天宮開展科普教育。

 郝淳表示,我國空間站建成之後,將成為國家級的太空實驗室。我國空間站將長期在軌運行,航天員會連續在空間站駐留、生活及工作。

 郝淳說,今後將在更大範圍、更多領域組織開展科普活動,將常態化地進行天地連線,和航天員通話,讓大家了解他們在太空中的情況。將提供更多機會,讓中小學代表到載人航天工程的實驗現場近距離感受航天,和科學家及技術人員進行深入密切交流。

 郝淳強調,今後將為港人提供更多航天科普活動,讓港人了解天空,崇尚科學,追求夢想。

責任編輯:蔣璐 有片 | 航天員與本港學生「天地對話」 林鄭冀港科研者為科技強國出力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