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中證監主席易會滿深圳「發聲」信息量滿滿

中證監主席易會滿深圳「發聲」信息量滿滿

責任編輯:黃麗盈 2021-09-07 12:23:59 來源:深政觀察

    9月6日至9日,第60屆世界交易所聯合會(WFE)會員大會暨年會在深圳舉辦。在6日舉行的開幕式上,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發表視頻主旨演講,深圳市市長覃偉中做了視頻致辭。

    據悉,WFE年會是該組織最高規格會議。WFE主席烏爾斯·約格賽格、WFE行政總裁南蒂妮·蘇庫馬爾等都出席了本屆年會。

    本屆年會以「韌性與復蘇:疫情下的市場基礎設施」為主題,由深圳證券交易所承辦,採用「線上+線下」的方式召開,來自全球主要經濟體的91家證券期貨交易所及結算機構、37家金融監管機構的高層負責人出席會議。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的主旨演講信息量滿滿。

    易會滿表示,服務實體經濟、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是資本市場發展的根與魂,也應該是全球交易所和監管者的首要目標。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全球資本市場展現出強大韌性,迅速恢復正常功能,在世界經濟穩健復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走向未來,開放合作是全球資本市場融合發展的必然趨勢。

    中國證監會正按照國家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統一部署,研究推出進一步擴大開放的相關舉措,包括繼續拓寬滬深港通標的範圍,拓展和優化滬倫通制度,擴大商品和金融期貨國際化品種供給,推動建立境外從業人員資質認證機制等等,為境外機構和投資者參與中國資本市場提供更加公平、高效和便利的服務等。

    以下為易會滿演講全文:

微信圖片_20210907122221.jpg

深化資本市場開放合作 促進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復蘇發展——易會滿主席在第60屆WFE年會開幕式上的致辭

    尊敬的烏爾斯·約格賽格主席、南蒂妮·蘇庫馬爾行政總裁,尊敬的覃偉中市長,王建軍理事長,

    各位線上線下的嘉賓,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很高興出席2021年第60屆世界交易所聯合會(WFE)會員大會暨年會。在此,我謹代表中國證監會,對本次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對線上線下參會的各位嘉賓表示熱烈歡迎!

    近年來,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發生深刻複雜演變,疫情的發生和反覆給全球經濟復蘇和金融穩定帶來重大挑戰,主要經濟體貨幣金融政策邊際調整的外溢效應逐步顯現。人類是命運共同體,疫情當前我們必須攜手合作,共同承擔促進全球經濟金融穩定發展的重大責任。這次大會以「韌性與復蘇:疫情之下的市場基礎設施」為主題,圍繞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金融形勢、深化資本市場開放合作、基礎設施的作用和技術創新等議題進行深入探討,分享各自的實踐和經驗,這對於增進互信、共克時艱,攜手應對風險挑戰,構建國際金融治理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藉此機會,我想就上述問題談一些認識和思考,同大家做個交流。

    一、資本市場在全球經濟穩健復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疫情發生後,各國各地區加強宏觀政策協同,綜合運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就業政策,全力恢復正常的經濟金融秩序。總體看,全球資本市場經受住了疫情的衝擊,展現出強大韌性,迅速恢復正常功能。一方面,主要經濟體股市表現良好,對穩定信心和改善預期發揮了重要作用。全球主要市場在經歷了去年初的劇烈震盪後,都恢復並保持良好的運行態勢,主要股指基本恢復或超過了疫情前水平。資本市場平穩運行,本身就是對經濟恢復增長的重大貢獻。另一方面,資本市場基礎功能有效發揮,有力支持了實體經濟恢復發展。各國各地區監管機構紛紛採取積極措施,加強制度工具創新,助力強化融資服務。2020年全球主要資本市場融資規模總體保持穩定增長態勢,為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和經濟加快恢復創造了良好條件。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國資本市場2020年春節後如期正常開市,並實現常態化運行,一系列體現監管彈性和溫度的政策措施陸續落地,為中國經濟率先恢復正增長提供了重要助力。

    應對疫情的經驗再次啟示我們,服務實體經濟、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是資本市場發展的根與魂,也應該是全球交易所和監管者的首要目標。應當看到,當前疫情演變仍然充滿不確定性,世界經濟復蘇不穩定不平衡,我們要繼續擔負起資本市場的使命責任,進一步強化市場功能發揮,堅持依靠實體、服務實體,推動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的良性循環,同時要警惕資金空轉泡沫化,防止脫實向虛風險累積。面對疫情、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供應鏈受阻等多重考驗,中小企業處於比較艱難的階段,支持好、發展好中小企業是當前全球經濟恢復發展的重要課題。習近平主席在中國國際服貿會上宣布,將繼續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我們將以此為契機,加快構建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全鏈條制度體系。

    二、開放合作是全球資本市場融合發展的必然趨勢

     全球資本市場能有今天的發展局面,主要是靠開放合作,走向未來仍然需要深化開放合作。近幾十年來,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各國各地區的資本市場相互借鑑,相互融合,已經成為守望相依、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國際證監會組織、世界交易所聯合會等國際組織就是這一歷史進程的見證者和推動者。當今世界的資本市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上市公司、金融機構和投資者都是國際化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應當摒棄零和博弈的思維。世界主要的金融中心也都是資本市場比較發達的區域,承擔著匯集全球資金、配置全球資源的樞紐功能,理應為全球投資者服務,為跨境投融資提供便利,不應成為所在地政府打壓制裁他國的平台和工具。交易所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基礎設施,希望能夠繼續發揮多方溝通協調的橋樑作用,共同維護全球資本市場開放合作的良好氛圍。

    中國資本市場是改革開放的產物。三十多年來,我們始終堅持在改革中發展、在開放中進步、在合作中共贏,市場基礎制度不斷完善,市場生態持續優化,開放水平全方位提升,正在發生日益深刻的結構性變化。面對疫情衝擊和影響,中國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的步伐沒有放緩,反而進一步加快。科創板、創業板試點註冊制平穩落地;證券基金期貨行業外資股比和業務範圍國民待遇全面落實;滬深港通、滬倫通、ETF互通等持續拓展;公募REITs、期貨期權等產品創新開放穩步推進,對全球金融機構和投資者的吸引力明顯提升。

    資本市場的制度型雙向開放是中國堅定不移改革開放的一個縮影。我們正按照國家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統一部署,研究推出進一步擴大開放的相關舉措,包括繼續拓寬滬深港通標的範圍,拓展和優化滬倫通制度,擴大商品和金融期貨國際化品種供給,推動建立境外從業人員資質認證機制等等,為境外機構和投資者參與中國資本市場提供更加公平、高效和便利的服務。在當前疫情的特殊背景下,各國各地區的監管機構需要更加擔當,秉持市場化原則,發揮專業精神,共同推動解決合作中面臨的各種難題。我們將堅持相互尊重、有效溝通、互利共贏的原則,在中概股監管、跨境審計監管與執法合作等領域,同相關方開展務實合作,爭取更大的進展和積極成果。

    三、新形勢新挑戰需要交易所全面提升應對能力

    在全球資本市場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交易所作為市場的組織者和秩序的維護者,承擔着十分重要的職責,是保障市場安全高效運行的重要基礎設施。近年來,隨着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金融創新的迅猛發展,再疊加疫情衝擊,資本市場的運行模式和行業生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交易所發展所處的外部環境更趨複雜,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湧現,風險隱患增多。交易所傳統的管理和運營模式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需要我們增強憂患意識,樹牢底線思維,加強對關乎資本市場長遠可持續發展的一些戰略性基礎性問題的研究,強化自身能力建設,在基礎制度完善、金融風險防控和服務實體經濟等方面積極尋求應對之策。這裏有幾個問題,我想跟大家一起做個探討。

     一是一線監管的數碼化智能化問題。技術進步在提高金融服務效率、便利投資者參與的同時,也增加了一些跨境跨市場跨產品的風險隱患,違法違規行為也呈現更加隱蔽、更加複雜、更加智能化等特徵。這需要交易所深入思考目前自律監管的科技化水平是否足以適應和應對?在哪些方面還需要改進?

    二是社交平台發展帶來的投資者行為變化問題。前段時間,「散戶運動」引發了全球金融市場的廣泛關注和討論,在互聯網技術創新、自媒體傳播、做空機制缺陷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投資者的行為模式和市場影響跟過去已經大不相同。交易所對此是否有足夠的認知?又是否有有效的手段?

    三是發行上市模式創新的問題。近兩年,部分境外市場通過SPAC模式的上市融資活動大幅增加,還出現了直接上市等新型上市方式,這對傳統的IPO模式形成了顛覆性挑戰。有觀點認為,這本質上是一種IPO虛擬化和「脫媒」的現象,在公司治理、信息披露、投資者保護等方面都引發了不少新問題。我們持續在關注,是否在每個市場都具備條件呢?這需要我們進一步跟蹤和研究。

    四是新型交易方式的監管問題。在成熟市場,量化交易、高頻交易比較普遍,在增強市場流動性、提升定價效率的同時,也容易引發交易趨同、波動加劇、有違市場公平等問題。最近幾年,中國市場的量化交易發展較快。交易所對入市資金結構和新型交易工具怎麼看?希望大家做些思考。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進入新發展階段,中國正在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國資本市場也將邁入更加開放包容和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我們真誠希望與各國各地區的交易所、金融機構和監管部門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與互鑒互信,為共同戰勝疫情挑戰、促進世界經濟復蘇發展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最後,預祝本次大會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黃麗盈 中證監主席易會滿深圳「發聲」信息量滿滿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