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連平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中新經緯研究院特約專家
2021年下半年以來,中國房地產市場景氣度全面下行,市場預期迅速看淡。短中期房地產市場運行和政策變化引起市場高度關注。
短期看,我認為中國房地產市場是全面轉冷的,包括投資增速、供地、價格。展望2022年,房地產投資增速可能維持在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因為信貸擴張速度已經沒有辦法同2015年前的較高增速相提並論,整個金融環境也在收緊,包括信貸及其他非信貸融資。剔除掉疫情衝擊帶來的特殊影響,對比2017年、2018年、2019年三年平均水平,我們預計2022年商品房銷售和土地購置可能會出現負增長,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也會比2021年有所下降。
長期看,要看到流動人口已經並將繼續成為城市人口增長的主要動力。人口流動主要有兩個維度,一個是農村向城市流動,一個是小城鎮向大城市和核心城市流動。未來人口流動可能會呈現四個重要趨勢:一是人口持續向東部集聚;二是一線城市常住人口增速放緩,都市圈人口增速提升;三是中西部地區省會城市的虹吸效應將繼續較為明顯;四是公共服務水平將成為流動人口的重要決定因素,公共服務水平越高的地區對人口的吸引力越強。
新型城鎮化將推動區域性住房需求進一步提升。2020年,中國城鎮化率為63.89%,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差距,未來城鎮化發展的空間依然很大。根據我們的實證分析,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中國流動人口規模將增加0.07億。因此,我們預計2035年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有可能達到70-75%。這意味着未來14年中國將新增流動人口0.7-1.1億,城鎮地區將新增1.5-2.1億。因此,隨着中國城鎮化持續發展,流動人口規模增加,城市地區的住房需求也將隨之增加,未來整個房地產市場分化局面還將繼續,且可能比現在更加明顯。
我對中國房地產市場中長期的發展並不悲觀。住建部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到39.8平方米。但需求並不會因為現在人均水平已經近40平米而消失。其實兩方面的因素應該要考慮到:一是中國的計算面積為建築面積,並非實際有效面積;二是很多中小城市人口在逐步減少,但在一些重要城市人口則進一步流入,房地產市場還有很多的需求可以讓其保持穩增長。我認為,目前房地產市場出現的調整,是短中期調整。
對於房地產市場在中國經濟中的作用,以及這個市場發生的變化所帶來的影響,應該說是有目共睹的。未來我們可以進一步通過各種政策調整來減少對房地產市場的依賴,但要真的告別這種依賴還很難。說到底,房地產市場、房地產行業肯定還會是一國經濟中最為重要且影響最大的一個行業,它會對投資、消費等各方面產生一系列的影響。
對於未來房地產市場調控相關政策,我建議,長期而言,還是要使得住房和房地產政策能夠提高房地產市場資源配置效率,讓人口、土地、金融等各種資源在發展過程中很好地加以匹配。(本文據連平在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宏觀經濟熱點問題研討會上的發言整理,未經本人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