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內地財經分析指,自9月2日宣布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以來,北交所的設立及開市,顯然將對境內資本市場、乃至金融市場的融資結構帶來長遠且深刻的影響。
首先,相對寬鬆的上市要求,將為更多中小企業拓寬了股權融資和證券化的路徑,提高了金融助力實體經濟的能力;其次,北交所投資者門檻確定至50萬元與上交所科創板對等,也給予了公眾投資者參與投資中小規模企業、早期企業的機會;再次,北交所的中小企業定位和更加「袖珍」的融資規模,也將對投行業務的收入結構帶來改變。
正如監管層給出的「創新性中小企業」定位,即將開市的北交所和滬深市場相比,上市選手們呈現了更加「袖珍」的特徵。W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11月12日,在71隻亟待平移至北交所上市的精選層個股中,45隻個股市值不超過20億元,佔比超過60%。相比之下,1057隻創業板公司中,同期市值不超過20億元的個股數量只有64隻,佔比僅為6%。
這也意味?,北交所為更多中小市值企業提供上市舞台。
券商給出三大投資邏輯
宣布成立北交所以來,精選層市場活躍度穩步上升,整體估值水平有所修復。但不少機構認為,與創業板、科創板同行業企業比較,當前精選層企業整體估值依舊較低。北交所開市後,必然帶來豐富的投資機會。
華輝創富投資總經理袁華明表示,北交所開市會提升精選層關注度並帶動資金流入。當前精選層的估值相對於主板有吸引力,開市後精選層整體估值提升可能性較大。
安信證券新三板首席分析師諸海濱表示,北交所的投資邏輯主要有三類。一是成長型投資。北交所集中了大量成長型公司,投資者可以更早參與到,適合做成長型投資。二是產業鏈投資。北交所企業大部分往往是某一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在產業鏈景氣度較高時,這部分細分行業龍頭公司往往也會獲得較好的成長。三是ESG等投資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