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簡稱為虞,別名虞城、琴川、昭文、海虞。夏、商時期,常熟地域為古揚州屬地。商末,周太王古公之子泰伯、仲雍讓國南來,建勾吳古國。常熟市位於江蘇省東南、長三角的腹地,素有「江南福地」的美譽,是吳文化發祥地之一。常熟之名取「土壤膏沃、歲無水旱」,「原隰異壤,雖大水大旱,不能概之為災,則歲得常稔」之意。
常熟之地人傑地靈,清兩朝帝師翁同龢之故鄉,位於陽澄湖畔的阡陌葦香、柳堤聞浪、隱湖問漁、雙蓮水暖的沙家浜風景區等,好一片江南風光。
六十年代末,我在羅店衛生院工作,識得羅店中學校長徐均林先生。通過他介紹認識了孫寶楚老中醫。因當時的形勢是「把醫療衛生的重點放到農村去」,孫老中醫多不在常熟市裏工作,常去周邊農村、小鎮行醫。我們除了通信之外,我常去他下鄉的農村或小鎮探望他。那個年代交通不便,去鄉下探望他一次,常常要從上海出發坐長途汽車,再需換乘小火輪船,才能到達他下鄉的地方,一般是我從上海出發,要到傍晚才能到達,有時從船上下來,還要走十幾里田間小路。我們常在晚飯後,燈下促膝長談。孫寶楚醫師那時已年近六十,身形略為修長,說話慢條斯理,給人有一種文弱書生、儒雅之感。他的中醫學說崇依葉天士,他向我推薦葉天士的「臨診醫案指南」,並向我介紹他的臨床應用體會,溫病學派特點、價值及臨床作用。他擅長用黃芪,向我講解用黃芪體會,還有丹參之選的體會與要求,他還向我介紹中藥治療乳糜尿的心得,治療痰濕病,對痰濕病之分析。我向他討教風濕病之辨證分治,孫醫師他比較推崇當時南通中醫學院朱良春教師的學術思想及應用蟲類藥的醫技之長。找他看病的人很多,我們談話討論,往往被求診而中斷。在旁看他為人治病,從問診開始,到開藥擬定處方,對我來說,也是一種在臨床實踐的學習過程。他對望看舌苔也獨有心得,分析細膩,要點分析明確。每次赴常熟與他長談,常常是通宵達旦,而無疲意。結識了孫寶楚先生,對我在中醫內科,辨證論治的臨床實踐中得益匪淺。打實了中醫內科類諸症的臨症診斷、用藥的基礎,成為我學習上的指路人。在一段較長時間內,我一兩月就會去常熟向他請教,他也很樂意與我交談。後來他回到常熟中醫院上班,休息之日,我們常喜歡去虞山東麓言子墓道散步,一邊行山,一邊向他請教。有時,我去常熟與孫先生去建於南朝、有江南四大名剎的興福寺的茶舍,品嘗香茗,談談歷史上名醫史話。偶然會去王四酒店小餐一次,餐時談的還是中醫。
後來幾年,我工作重心移至上海,再加上繁忙,去常熟時間減少,但我們還常有書信來往,還介紹親朋好友赴常熟,請他醫治。在與他交往五、六年中,我學習到了許多中醫臨診實際經驗,中醫辨證分析實例,中醫一些理論的探討與實踐中的指導意義。對我在中醫內科理論及實踐中得益良多。同時在孫寶楚先生身上,我看到在中醫醫療的前線,這種默默無聲,為中醫事業作出貢獻的老中醫,他們不求名,不求利,把中醫作為終生職業與追求。這就是我們當代中醫世界所要發揮的可貴的敬業精神。寫此一篇以作懷念在江南地區為中醫事業默默耕耘、看似平常,但不平凡的老中醫孫寶楚先生。(文:吳文豹)
筆者簡介:吳文豹教授,前香港大學中醫學院副教授,從事中醫臨床、醫學教學55年。曾在滬時從業西醫骨科臨床經驗達17年。在中醫骨傷、推拿、針灸及中西醫結合領域頗有造詣。對臨床、教學有獨特見解與理論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