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導報
中國的市場經濟制度在加入WTO之後不斷完善和健全,並基本實現了與國際接軌,如今,中國不僅全面履行和兌現了對WTO的承諾,而且更加積極主動地打開國門,通過更高水平更深度的對外開放,讓中國經濟全面深度地融合到國際經濟體系之中。特別是近幾年來,中國的開放呈現加速態勢,譬如,中國在上海舉辦進口博覽會,吸引全世界商家進駐中國市場;中國通過擴大自貿試驗區規模,升格海南自貿區為自貿港,令到中國經濟開放廣度和深度大大提升;中國通過與東盟等國家簽署了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區域全面夥伴關係協定即RCEP。
可以說,到目前為止,中國經濟的絕大部分領域都已經實現了高度開放化,海外商人進入中國市場相當便捷,近年來中國連續高速增長的外貿數據也表明,中國市場是國際商家的必爭之地。綜觀中國經濟開放,相較而言,開放度相對較低的只有金融領域。
中國金融領域的改革開放特別是資本市場的改革開放起步較其他領域為晚,而且,由於金融領域屬於國民經濟的血液系統,中國在金融領域的改革開放顯得相當謹慎和小心,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卻是不容置疑的。譬如,中國的主要商業銀行都實現了IPO,成為公眾上市公司,其中幾家主要的商業銀行都在香港股市上市;人民幣國際化邁出了關鍵步伐,最顯著的標誌是愈來愈多的國家和國際機構認可人民幣並作為儲備貨幣;近年來,人民幣匯率隨行就市,在國際金融市場的波動中始終保持穩定螺旋升值狀態,是全球表現最好的貨幣品種。
中國在資本市場開放方面取得明顯成效。截至2021年10月末,外資持有A股流通市值3.67萬億元人民幣,佔比約5%;與此同時,中國資本市場開放不斷深化,境內境外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機制逐步建立,增加了境外投資者參與A股市場的投資渠道:符合條件的科創板股票正式納入滬深港通標的,滬倫通機制運行穩定;QFII新規落地實施,投資範圍擴大至商品期貨、商品期權、股指期權等;由於外資高度關注和認可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進程,因而,外資流入A股市場的態勢有增無減。2021年1至10月,境外投資者通過QFII、滬深股通等渠道累計流入約2400億元。
特別引人注目的是,中國金融領域的行業准入限制已全面放開:中國已經於2020年全面放開證券、期貨和基金管理公司外資股比例限制,外資機構在經營範圍和監管要求上均實現國民待遇,很多國際知名機構加快在中國投資開展業務的步伐;與此同時,金融產品的開放穩步推進,商品期貨、期權國際化品種範圍不斷拓展,已經有9個品種向境外投資者開放,滬深港ETF互通、中日ETF互通相繼推出,順利推進。種種跡象顯示,中國金融領域特別是資本市場的開放正呈現追趕之勢,開放度相對滯後的資本市場有望在今後幾年不斷取得新的突破,開放大門將愈開愈大。
(原文載於香港經濟導報12月20日刊出之卷首語,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