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奔跑的鄉村

奔跑的鄉村

責任編輯:實習生怡婷 2022-06-10 14:42:29 來源:香港商報網

    譚談

    十一月,時令已是初冬。而嶺南,風和氣爽,暖陽高照,正是一年最美的季節。我又一次踏入了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這些年來,我不知多少次奔向這裏,這塊改革開放最前沿的土地。以前,注目的是特區都市,看那標新立異的高科技企業,看那日新月異的城區……常常被短短四十年間,一個小漁村變成國際化大都市的人間奇蹟而驚嘆!然而,這一回,我們的腳步,卻移出了城區,走進了這裏的一個一個鄉村……

    煥新的圍屋

    秋長鎮谷里村,是北伐名將、新四軍軍長葉挺將軍的故鄉,一個典型的客家山村。傍晚時分,我們走進了這裏,面前,聳立著一片碩大的建築。這是客家人的傳統民居——圍屋。屋前,是一個寬廣的青石板鋪就的地坪,當年是圍屋裏的人用來晾曬稻穀等農作物的。坪外,是一口半月形的水塘。下雨天,圍屋內的雨水,被收集在這裏,取肥水不流外人田之意。一旦圍屋發生火災,又能到此取水滅火,有消防的功能。一座屋,即是一座城。數百間房屋規則地排列開來,接納下整個家族數百乃至上千口人。為了防禦外盜、土匪,外牆高大結實,窗子很小,一個大門進去,裏面是一片廣闊的天地,是一個小小的社會。有水井,有糧倉。如果被外人圍住,個把月不缺水斷糧,不影響生活。圍屋有兩種,方的和圓的。這是客家人在長期的生存實踐中創造的防盜、禦敵的理想居所,凸顯了客家人的生存智慧。這天,我們落宿的這棟圍屋,是方形的。五隴,中間那隴,是葉氏宗祠。剛剛維修過,雖舊如新。牆上,還張貼著用紅紙書寫的維修宗祠的捐款名錄。客家子民,是把漢民族的文化傳統保存得最完整的。

    客家人,是漢民族的八大民系之一。追尋歷史,遠在秦始皇征嶺南融百越時期,一批中原漢人就踏入了嶺南。以後,或因災荒,或因戰亂,一批批漢人從中原往南遷徙。歷魏、晉、南北朝、唐、宋等朝代,至南宋時,便形成了相對穩定的族群——客家人。目前,分布世界各地的客家人,多達八千萬之眾。而集中居住區是廣東的惠州、梅州,江西們贛州丶福建的汀州等地。

    原本,圍屋是客家先人創造的最理想的居所。然而,時代在奔跑,歷史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到了改革開放的今天,圍屋裏的子民,奔向了新的生活,圍屋一天一天被冷落了,成了空屋。可是,這圍屋集中了前人的智慧,是祖宗留下的財富,是客家人的歷史記憶啊!真不忍心將它們冷落於此。於是前些年,一些明智的人,將它打扮成一個旅遊點,將一批批外地遊客,引進了圍屋。

    今天,秋長谷里人,更具智慧。當年,遊客看看就走了。而今,他們把圍屋裝扮一新,讓遊客入住。一間間客房,保持客家人的習俗,既現代,又傳統。各種各樣的農具,如鐵犁木耙,如蓑衣斗笠,如鋤頭……都在當年的原位。圍屋裏的水井、穀倉,也都保存如初。一走進屋裏,一股濃濃的鄉愁,一種強烈的家的感覺,就入心入肺而來……這時候,你遠逝了的童年猛然間又來到了你的面前,你過世多年的親人,仿佛又站到了你的身邊。在這裏住上一晚解鄉愁,在這裏呆上一天,便能滿足那些離開圍屋許多年卻又時時刻刻想回圍屋的人的心∵願。

    在谷里圍屋落宿一晚,令人終身難忘啊!

    變臉的觀背

    這個村,就在博羅縣城旁邊不遠。我們從縣城出發,很快就到了。一走進村里,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個很大的書吧。裏面陳列的圖書真不少。布置也挺別致,處處招惹眼球。走過書吧,就是中醫館。按摩、針灸,什麼都有。村街不寬,但十分整潔。南方特有的三角梅,在一家一家村舍的牆頭,笑脒眯地開着。

    這村子最美啊!

    越往裏走,越是亮眼。有以「小時候」命名的小客棧,有書畫培訓的美世界,有音樂教學的好聽的地方,有展覽古玩的小博物室,還有小作家培訓班……這裏簡直是一個文化藝術的小天堂。

    陪同我們的是村上的一位中年女幹部。她對我們說:也許你們不信,幾年前,我們村可是全縣有名的髒、亂、差的典型。隨着她的講解,我們對面前這個靚麗的村子的前世今生,有了多一些的了解……

    村子叫觀背,改革開放前,是個以傳統的耕種養殖為主的城邊村。那時,倒也寧靜和美。改革開放的大潮來了,村子裏的人進城謀發展了。一時間,村子空了。於是乎,大量外來務工人員走進了這個村,收撿廢品的,經營外賣的,這裏成了各色人等的大本營。由於管理不到位,村里遍地是垃圾,臭氣熏天。治安事件頻發。一段時間,便臭名遠揚了。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縣委決定派一位陳姓第一書記駐村了。這確是一位能人,他進村後,他請來一批高人為村子的發展方向把脈,最後決定以文化立村。利用村子位居城邊的優勢,先後引進了六十二家社會文化團體,把全村建成一個文化交流、文化創作、文化展覽、文化觀光、文化培訓、文化輸出、文化娛樂、文化體驗的文化與藝術共享的文化部落。短短幾年下來,一家一家的文化藝術團體進村了,一棟一棟的農舍變身了,大幅大幅的壁畫出現在粉刷一新的牆面上。一間一間標新立異的店舖出現在村街上。換一個思路,換一批人,觀背還是那個觀背,面貌則全然不同了。一個髒、亂、差的典型,變成了文明村的標兵!

    這些,這些,看過,聽過,令人萬分感嘆。我忍不住提起筆來,在宣紙上寫下了:變臉的觀背,騰飛的新村。

    落宿稻田間

    酒店開在稻田裏,你信嗎?

    我就在這樣的酒店裏住了一晚。那一晚,離現在巳有近一個月時間了,然而,那時那景,一直深深地留在腦海,揮之不去。

    那是在博羅縣的橫河鎮河肚村。村裏有一所小學停辦了,校舍空在那裏。旁邊,就是成片的稻田。在新農村建設的熱潮里,村里一位智者突發奇想,就在這裏開家酒店,把城裏人引過來。稍加改造後,酒店開張了。白天,讓客人進田園,摘無農藥化肥的蔬菜,挑山間奔跑的土雞,看着廚師把自己挑的丶摘的食材變成美食。這滋味,你想想……

    入夜,躺在稻田上的臥室里,聽青蛙的鳴唱,聞稻禾的清香……這又將是一番什麼樣的滋味,你想想?

    我是初冬來這裏落宿的。蛙鳴是聽不到了,鳥啼卻是實實在在入耳而來。因稻田的旁邊就是山,樹林茂密,山鳥特多。天末亮時,它先醒了。它唱著歌兒,催你起床。窗外,稻田裏的穀子剛剛收割,陣陣穀子和稻草的清香撲鼻而來。空氣鮮得不能再鮮。而這些在城裏,花任何的高價也買不來。

    有帶孩子來這裏體驗扮禾、插田等農家生活的年輕父母,也有和老伴一道來回憶年輕時候在老家農村生活情景的古稀老人。酒店外面的稻田上,架有一條數百米長的木製棧道,走在上面,一會碰到迎面來的雞,一會又遇上對你友好地吠叫的狗。棧道兩旁,擺放各式各樣的農家用具。我們這些農村走出的人,見到這些熟悉又陌生的器具,特別的親切而溫馨。

    不覺間,離開那家別出心裁的稻田酒店,好多時日了。似乎,那股濃烈的穀子的清香,稻草的清香,還在鼻間。真要為河肚村人的這個美麗的創意,點一個大大的贊!

    在改革開放的浩蕩春風裏,嶺南的都市在飛速發展,嶺南的鄉村也在全速奔跑!

    2019.12.24於長沙

責任編輯:實習生怡婷 奔跑的鄉村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