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出海

出海

責任編輯:實習生怡婷 2022-06-10 16:28:37 來源:香港商報網

    沈念

    百度百科:寶安低山丘陵,背山面海,自古就是對南洋(含中東、歐洲)通商的要塞。

    老民謠:寶安只有三件寶,蒼蠅、蚊子、沙井蠔。十屋九空逃香港,家裏只剩老和小。

    走出寶安境內的西鄉北帝古廟,我又想了天井牆上掛着的那幅手作長卷。

    嚮導也講不準確這幅畫的作者姓甚名誰,只說是一位信眾,也是一名歸國華僑。幾十年前從寶安背井離家、渡海過洋的很多人,攜妻帶子,陸續返回後,都會做一個相同的決定,要來北帝古廟覲拜。

    北帝古廟,是他們離開的起點,也是歸來的終點。

    寶安大變,也許遠遠超出了他們的想像,睜再大的眼睛也尋找不到存在過的記憶。也許,唯有北帝古廟是不變的,是能讓他們恍若回到兒時,回到舊夢重溫之地。其實古廟也無時不在變化之中,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公元1537年)的它,歷經約500年的風吹雨打、歲月蹉跎,來來往往的步履,青石板上的磕磨,老物件上的包漿,留不住的斑駁時光,皆已物是人非。

    我站在廟門前,熙攘的人流,林立的鋪面,長長的街道,都被眼前這棵高大鳳凰樹的繁枝茂葉所遮蓋。一個聲音從耳邊飄過:

    「出北帝廟門,就是海!」

    但眼前沒有海,也看不到河流。車水馬龍,城市繁華,走到這條西鄉老街的古廟前就噤了言。是時光的水流將歷史沖積到了這個角落和原點。疫情之囿,龍獅坐鎮的廟門是緊閉的,獅身乃大理石鏤空雕刻,看得到毛髮、舌紋的刻功之精細,兩旁的龍柱上龍紋、雲紋、人物的神情,栩栩生動。我們經側門而入廟,磚木結構的廟宇不大,面闊七米八,進深十四米,三開間兩進一天井布局。前殿開着一張凹斗式門,屏門上掛着「玉虛宮」木匾,筆重線壯,天井兩側各有卷棚頂廊廡,廟內供奉的「北方真天精武玄天上帝」端坐後殿內的神台之上。據嘉慶年間的《新安縣誌》記載,當時的北帝廟,與孔廟、關帝廟並列為官方認可的廟宇。時間刷刷洗洗,古廟卻僅是於清道光八年(1828年)、1994年進行過兩次修繕,現狀所存之完備,可見保護之妥帖。

    古代對北帝的信仰本質上也源於對星辰的崇拜,而民間說北帝管水,對水的敬畏,也被視為是向鎮護北方主司風雨之神尋求佑護。這讓我信了「出門就是海」的言說。那些出海的人,在家翹首等待的人,唯一的聯繫是天上可以看到的星辰。互相思念,相互牽心的親人,守望著夜空中最亮的星,祈禱著風調雨順,平安團聚。

    恭立於牆上的手作畫卷前,我端詳了很久。圖上可以看到深圳河、珠江口,對面是香港,更遠的地方有一個巨大的「南洋」。1983年,歸來的華僑憑藉母親和鄰里老人講述的記憶,精心畫出了這幅《西鄉晚清繁華錄》。市井、風物、建築、民俗、人事,西鄉的舊時光景鋪陳畫紙而一展無遺,這頗似張擇端名傳史冊的《清明上河圖》。我真真實實地從畫卷上看到,這個曾經是伶仃洋畔一個小漁村所擁有過的龐大喧譁,也看到逐水而居、斬浪而漁的人們就是從這裏出海奔赴遠方。

    遠方有多遠?那些離去的人和歸來的人,臉上堆滿海風颳亂的皺紋。皺紋相連,誰也沒測量過距離有多遠。但不論多遠也得回來,回到故地再看一次「海」。

    「海」是盛大的廟會。北帝誕辰日「三月三」,名目繁多的戲劇表演和民間歌舞,在這一天把西鄉喧鬧成一片「海」。巡遊的隊伍從西鄉公園後門出發,行經荔園路、南城橋,又回到真理街,鑼聲鼓點,且行且舞。古廟門前,是另一番鬧騰,龍飛獅舞,跳躍騰挪,眼花繚亂。炮聲隆隆中,人們抬著推著稱為「色櫃」的小舞台,一群妝扮好的孩子,踩著藏匿在長裙短袍的「鋼座」之上,凌空而立,英姿颯爽。這種被稱為「飄色」的傳統表演,其實是一種融魔術、雜技、音樂、舞蹈於一體的民間藝術,是一群人「回到」過去進行的講述。這讓我想起家鄉被高蹺、地台簇擁的長樂故事會,也擁有著一群與之相似的歷史「講述者」。

    「講述者」的歷史和歷史的「講述者」,似乎要幫人們挽留住時光,呈現時間裏的傳奇。那些眺望大海又從這裏出海的人,有誰想到自己會成為傳奇呢?我又想起手作長卷中的西鄉繁華,在濃墨淡筆中,是鱗次櫛比的建築,是岸邊的大小船隻,是海的起伏波瀾,也是被符號化的人群。

    出北帝古廟,踅轉西行數百米,我尋找到長卷中的綺雲書室。翹簷,飛角,門庭闊大,那是緊鄰當地鄭氏家族祠堂的一幢建築,佚名畫者呈現的西鄉晚清,正是它誕生的年代。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的「鄭氏手作」,已成為深圳歷史上最大的私人書室建築。

    它的主人是鄭姚,一個有著好手藝的木匠,也是後來香港殖民時期粵港有名的房地產商。在我眼中,這是個出海者,也是能和木頭、石頭說話的人。跨門而入,前中後殿的木雕,東船廳、西書樓、花園裏的石刻磚雕,精美的圖案中透出精湛工藝,屋內柱樑是整根紅木,百年風雨摩挲依舊堅固如初。若不是出過海的人,怎會有如此魄力和心氣來建一間書室。3000多平方米的宏大規模,代表着當時建築藝術的頂尖水平,是歸來的出海者才有的開放胸襟和尖銳眼力。晚年的鄭姚像造海上燈塔般建造著這間書室。他懂得真正的塔尖是人才,家族子弟、鄉鄰後人的培養和品德教化此後就在這間書室完成。他點亮了「燈塔」,不只是讓出海者看到回家的路,更是讓他們看到遠方的光。

    綺雲書室的聲名大噪還與鄭家的另一個出海者有關。她是鄭姚的孫女鄭毓秀——十四歲東渡扶桑求學,十五歲加入同盟會,數次參與反清刺殺行動;遠赴巴黎攻讀法學博士,後與丈夫魏道明一道返滬,成為滬上三十年代身份顯赫的大律師;抗日戰爭爆發,魏道明接任胡適為民國政府駐美國大使,她又前往美國參與抗戰工作。追溯她的足跡,還有太多漫長的敘說。其履歷清單上的第一,足以令人生出切齒的敬仰:中國第一位女博士、第一位女律師、第一位地方法院女性院長與審檢兩廳廳長、國民政府時期第一位省級女政務官、第一位非官方奉派法國的女性外交特使……這位人生如同傳奇的出海者,就是在綺雲書室接受的啟蒙教育,是從北帝古廟前上船去的天津,爾後去到日本留學,開啟了她的人生海海。

    一座古廟,一幅畫卷,一條老街,一幢建築,一段出海人生,都是這片土地前世今生的講述者,也都是這片土地翻天覆地的締造者。深圳是從寶安脫胎換骨的,西鄉的海就是寶安的海,這片土地叫西鄉、寶安,也叫深圳、粵港澳大灣區——我在腦子裏盤算著他們複雜而又簡單的數學算式,似乎只有一個答案:向海而生、向海而興。我仿佛又聽到一個聲音,是那些從過去到現在,一代代望海、出海又回來的人們,在說著同一句話:是山就要崛起,是海就要浩蕩!

    地址: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大道186號湖南省作家協會

    郵編:410013

    電話:18817180880

責任編輯:實習生怡婷 出海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