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歷史回聲

歷史回聲

責任編輯:實習生怡婷 2022-06-13 15:40:39 來源:香港商報網

    溫亞軍

    再次看到虎門炮台的瞬間,我竟然有些恍惚,因為在威遠炮台的旁邊,新建了一座高大雄壯、氣勢非凡的現代化橋樑——虎門大橋。十八年前,我第一次來到虎門,看到的是舊長城式的青磚和土牆呈現出的斑駁與安寧,讓我覺得它是經歷了漫長歷史的,它被戰爭洗禮,被風雨侵蝕,被悠遠的時間侵蝕。實際上,無論哪段城牆和長城相比,虎門炮台的歷史都是相對短暫的,它是漫長歷史長河中的年輕者,可它歷經炮火硝煙的摧毀損壞之後,依然挺立,在一段被欺侮和反抗欺侮的歷史長河中,見證了中華民族的血性與錚錚鐵骨。

    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清朝政府逐漸衰落,國內國外日漸交困,西方各國開始覬覦中國,英國將大量鴉片從海上販運到中國,用另外一種形式來愚弄、消弱中華民族的鬥志。果然,從官員到民眾很快染上了毒癮,而且吸毒人數在成倍遞增,有人為了購買毒品,賣兒賣女,拋家棄妻也大有人在。煙毒泛濫之下,搶劫、兇殺成風,社會混亂不堪。

    這個時候,民族英雄林則徐挺身而出,堅決主張禁煙,挽救中華民族於水火之中。他於1839年抵達廣州,頂著朝廷各方勢力的威脅,不畏西方列強的施壓,收繳了鴉片兩萬多箱,計兩百三十七萬多斤,於當年6月3日至25日在虎門海灘,當眾放火全部焚毀。二十多天熊熊燃燒的火焰將虎門海灘照亮,濃烈的煙火喚起的是愛國者的良知,火焰燒毀的只是毒害民眾的毒品,卻不能喚醒那些已沉入毒海的煙民,他們沒有毅力戒煙,毒癮發作吸不到鴉片,依然胡作非為,燒殺搶劫,社會依然一片混亂,導致朝廷圖謀不軌的權臣藉此大做文章,試圖攻擊銷煙英雄林則徐。

    虎門外瀕伶仃洋,內聯獅子洋,控制外洋內河至關重要,所以,虎門一直是廣東防務的重中之重。內外交困之際,林則徐把個人名譽、安危放在一旁,為防止列強入侵,銷煙後和水師提督關天培一道動員民眾籌備防務,加固和新建了11處炮台,共設置大炮300多門。以沙角、大角炮台為第一重門戶,威遠、鎮遠、靖遠、鞏固、永安、橫檔前山月台為第二重門戶,大虎炮台為第三重門戶,組織起三道防線。又在橫檔島、武山之間的江西,設置木排兩排,大鐵鏈372丈,阻截敵艦,在鴉片戰爭中,屢挫英國侵略軍的進犯。

    1841年1月7日,英國駐華商務監督查理·義律以追討鴉片為名,派出大小戰船二十餘艘突然襲擊珠江口大角、沙角炮台。因此時清廷主張義和的大臣琦善已將虎門各種防禦設施撤除,沙角炮台的守將陳連升在退無可退,防無可防之下,最後率六百多守台兵與敵人展開肉博戰,終因槍械落後,壯烈殉國,與把守虎門第一道防線的將士為抵禦外敵譜寫了一部感人肺腑的英雄壯歌。

    沙角炮台戰敗,珠江口門戶洞開,英軍的戰艦隨時都能沿珠江一路北上,攻打內陸廣州。琦善私下向查理·義律求降,答應割讓香港、開放廣州,賠償煙款。這一喪權辱國的條款傳到朝廷,道光帝感到失地賠款,嚴重損害了清朝聲威,不予准許,隨即下令對英宣戰。

    沒想到查理·義律早有防備,先下手為強,於2月25日率軍艦18艘進攻虎門炮台,關天培身先士卒,率先死戰,多次擊退英軍的進攻,但因一直等不到救兵,堅持到當天晚上,終因寡不敵眾,關天培與四百餘名守台將士全部壯烈犧牲。

    虎門之戰後,清軍反攻無力。國弱兵不強,落後就只能投降、挨打。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的代價非常慘重,割地賠款,簽訂不平等條約。而且清政府為了平息這場戰亂,給英國一個交代,盡快息事寧人,將主戰的林則徐撤職查辦,發配新疆伊犁守邊。

    無論壯烈的反抗還是屈辱的低頭,被欺侮的歷史終在時間的長河裏漸行漸遠。但歷史的痕跡不會被時間徹底消彌,它不僅僅存在於記憶之中。現今的虎門炮台舊址除少數位於番禺區外,大部分歸鴉片戰爭博物館管理,按地理位置的分布情況,分成相對集中的沙角炮台和威遠炮台兩組,分別成立沙角炮台管理所和威遠炮台管理所。

    沙角炮台舊址位於虎門鎮沙角社區珠江入海口東岸,地位扼要,始建於清嘉慶五年,與大角炮台相對斜峙,構成了虎門海口第一道防線,被譽為粵海第一重門戶。在虎門銷煙時,林則徐曾偕同鄧延楨親赴沙角炮台調度,收繳鴉片。沙角炮台是目前我國保存較為完整的清代海防炮台,是瞻仰炮台雄風、憑弔英雄忠魂的場所。威遠炮台舊址位於珠江入海口東岸威遠島臨江最險要處,包括威遠、鎮遠、靖遠、南山頂、蛇頭灣、定洋諸炮台,屬於虎門要塞的第二道防線,為廣州海路險隘關防。這些炮台構成了立體的海防防禦體系,在鴉片戰爭及其後來抵禦外國侵略的戰爭中均發揮了重要作用,被譽為「南方海上長城」。虎門炮台多為條石和灰、砂、黃泥砌築,平面圓形或半月形分為露天台和暗台兩類。

    威遠炮台至今保存完整,為花崗岩石砌築,共有25個炮位,每個炮位高2.9米、寬4.2米、深6.6米。炮位旁設儲藏室和官兵休息室等,這些殘缺或者破舊的建築雖都被蒙上了歲月的風塵,然而,昔日守城將士英勇抗敵的壯烈精神,是什麼都無法遮蔽的。

    此時,烈日似血,將威遠炮台暄染得更加莊重、威嚴,站在虎門主炮台遺蹟上,望著遠處波瀾壯闊的大海,耳畔響起海浪的巨大濤聲,似乎能感受到那一段羸弱挨打的歷史中,駐守炮台的勇士們呼嘯奔騰、激烈壯懷的保家衛國之情。

    歷史不僅僅是遺蹟,也是用來回望的,那些陳列在博物館裏的遺蹟硝煙已逝,它們沉寂在如今的盛世之中。而虎門,無論曾經,或者現在,依然是中國戰爭史上極其重要的一部分。

    望濱海灣

    走出威遠炮台遺址的鐵門,心情有些沉重。偶一回頭,目光越過歲月斑痕的炮台,看到高大、壯觀的現代化虎門大橋,心頭頓時一亮:今昔何昔,牢記歷史,展望發展。心裏感嘆,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在遭受了重創、阻礙、奮鬥之後,真正強大起來了。

    這座橫跨珠江口的虎門大橋東起虎門威遠,西接南沙,橫跨珠江口,溝通珠江東西兩翼,是中國第一座大型懸索橋。撫今追昔,歷盡滄桑的古炮台記錄了鴉片戰爭的屈辱,而氣勢如虹的虎門大橋則見證了新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同時,也詮釋了東莞人「敢為天下先」的氣魄。

    從沉重的歷史中走出來,來到煥然一新的濱海灣新區,心情自然不同。再沒有明火執仗的侵犯,沒有炮火硝煙的侵略,這塊被戰爭洗禮過的土地,早已改換了舊顏。

    濱海灣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幾何中心,毗鄰港澳,連接穗深,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土地連片且尚未開發,周邊有成熟的工業體系支撐,有自貿區,是濱海片區先行區和片區中心,更是東莞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地區。而靠近虎門的威遠島板塊,重點布局人工智能和智慧城市產業,謀劃建設大灣區大學、大學科技園、威遠島國際智慧城、大灣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合作交流中心。

    先是到海灣感受了一下海風,看海鷗在海空上飛逐。然後緩步走在濱海景觀活力長廊,聽工作人員介紹,沿線布局建設約十五座高品質的濱海驛站,為市民提供觀景、遊覽、休憩的服務配套設施。目前,已建成啟用的首座濱海驛站位於新區交椅灣板塊中海路南端,緊鄰海岸線,包含驛站、停車場、園路、景石、綠植等,每個驛站佔地面積約六百平方米,是濱海景觀活力長廊試驗段的重要組成。在這裏,參觀者可親臨大海,眺望廣州南沙、深圳前海,感受大灣區藍綠交織的生態之美。置身其中,我們確實有種與日常窩居高樓大廈之中所感受不到的開闊與遙迢。

    時間尚早,來到緊鄰海灣的東寶公園,遙望位於莞深交界的茅洲河入海口,水草豐美,風光秀麗。這裏是東莞最貼近濱海風光的生態濕地公園,所在地塊原來是一片荒涼的灘塗地,土壤鹽鹼化嚴重,海岸線海水侵蝕明顯,原來有大量的污水積存,離很遠就能聞到腐水的臭味。後來通過採取土壤修復工程,淤泥換填、鹽鹼化治理、海岸治理工程、種植紅樹林等濕地植物,建設成現在的遊覽棧道、草坪、旱溪等,將地塊打造成行人步道、濕地植物、小橋草坪待錯落有致的濱海生態濕地公園。據說,今年春節由於疫情防控需要,不能回老家過年的人們假期把這裏當成了最佳遊樂場所。

    驕陽西斜,海岸線清晰可見,對於大海並不陌生的人們還是沉浸在迷人的海洋美景之中,不忍離去,但還有更大的驚喜在等著我們。

    這就是濱海灣青創廣場。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來到青創廣場,從平面圖上來看,青創廣場位於新區交椅灣板塊核心黃金區,目前正在建設階段,預計年底能夠建成。這裏包括三座產業中心、一座商業中心,一座城市濱海觀光塔。其中,濱海灣港澳青年之家創新創業基地人員架構已經到位,具備「產、學、研」產業轉化升級、國際文化交流、一站式創新創業辦公孵化、港澳台僑青年實習及就業、粵港澳社團聯絡、宣傳推廣等六大功能。

    在廣場中心的休息室,偶然見到了房地產開發商龍固新先生。龍先生是湖南人,在長沙及其他地區都有房產開發項目,當然,他在濱海灣早看到了商機,也有開發項目,而且比較龐大。龍先生聽說我們是文化人,他馬上來了興趣,說他在長沙市開了一家書店「德思勤24小時書店」,除了圖書,還經常搞一些文創產品新設計思考方面的沙龍,希望大家去長沙了能去他的書店參觀。現在的實體書店都不好經營,得冒很大風險,可龍總卻說,他開書店不是為了賺錢,是為了向傳統閱讀文化致敬。

    在這個以經濟利益為最終目的,且網絡高速發達的時代,有很多名噪一時的實體書店都無法延續,相繼關門的時候,還有人執着於文化的內涵,固守傳統閱讀,非常難得。

    趁着天色還不太晚,我們又去參觀青創廣場標誌性建築——觀光塔。這個塔剛落成,還沒正式開放,如果不是工作需要,還不能登頂觀望。我們享受了特殊進入的待遇,乘電梯登上五十米高的觀光層,再往上還有四十七米,是塔尖的高度,塔身近似於「東方之珠」,卻是登不上去的,圍繞闊大的觀光層,可環視整個濱海灣新區遠海、近景。

    漲潮了,遠處隱隱約約傳來海潮的涌動聲,還能聞到海水濕潤的腥味。近處有一片茂密的樹林,樹木在傍晚的微風中輕輕搖動,偶爾,會有一隻或者兩隻白色的鳥從樹叢中竄出,飛向樹頂,飛向青創廣場,飛向更加廣闊的天空。

責任編輯:實習生怡婷 歷史回聲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