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如何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37個示範區給出「參考答案」

如何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37個示範區給出「參考答案」

責任編輯:嚴燕紅 2022-09-01 22:21:16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農業總產值首個超萬億,「濰坊模式」「壽光模式」「諸城模式」等農業先進發展經驗得到廣泛讚譽,在A股「預製菜」板塊中擁有上市公司數量全國第一……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來看,山東越來越坐實了「農業第一大省」的位置。

    全國1%的淡水,6%的耕地。從這兩項農業發展中至關重要的自然資源擁有量來看,山東農業的高質量發展顯然並非建立在「大田」「漫灌」一類高投入低產出的粗放模式之上,而是依托先進的科技、模式、生態,蹚出了一條現代化精準農業的路子。精準農業的發展,也為鄉村振興其他方面的「重構」提供了物質基礎。

    8月中旬,山東省公布「首批山東省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省級示範區擬認定名單公示」,37個片區從全省1800餘個鄉鎮(街道)、近萬個村莊中脫穎而出。

微信圖片_20220901222407.jpg

    打破時空壁壘

    1990年以前,在「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北方,新鮮的蔬菜絕對屬於奢侈品。而一場興起于山東的「綠色革命」,讓冬天的北方實現了「鮮蔬自由」,這便是冬暖式蔬菜大棚的發明、推廣。這場對山東乃至整個北方農業生產模式、人們生活模式的重構,也藴含着淡水、耕地等資源不佔優勢的山東,「以小博大」,成為農業強省的邏輯:向科技要生產力。

    在冬暖式大棚的發源地——濰坊壽光,洛城街道成功創建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在該示範區內,9200個新式蔬菜大棚拔地而起,蔬菜年產量18萬噸,實現農業總產值16億元。而科技對當地農業生產的賦能,卻遠不止大棚樣式的改良。

    本報記者從壽光了解到,自創建以來,在洛城街道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範區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壽光市、洛城街道兩級財政共投入3265萬元,為片區內22個村改善基礎設施,同時投入16.5億元建成9個重點支撐項目。

    其中,示範區內建成一處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11家,「三品一標」認證數量40個,種子種苗研發及推廣率佔壽光總量的85%以上。

    隨着科技不斷向細節處滲透,無人機撒藥、App種菜、直播帶貨等新農具、新農活的出現,使得數字賦能出現在了從種植到收穫再到出售的農業生產各個環節。全國農產品數字化百強縣中,山東有17縣(市)上榜,數量最多。在今年召開的山東全省鄉村振興工作推進會上,以淄博市數字農業農村中心城市、菏澤市曹縣電商淘寶村等為代表的示範區被梳理總結為十大類型之一——數字賦能驅動型。

    得益於數字科技賦能,山東農業發展一次次打破時間、空間的壁壘,讓農民一改「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模式成為可能。

    煥發鄉村新生機

    「各地在探索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進程中,沒有固定的模式,不要求整齊劃一,而是邊實踐、邊深化、邊提升。」在介紹鄉村振興有關情況的發布會上,山東省委農辦秘書處處長周團結如是説。

    本報記者注意到,除數字賦能驅動型、產業融合帶動性、片區聯動開發型、生產託管服務型等對農業模式的革新,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也包含讓傳統鄉村煥發新生機的文化傳承涵養型。

    在享有「中國呂劇藝術之鄉」之稱的淄博市博興縣呂藝鎮,以「仁孝文化」「紅色文化」為代表的文化振興進行得如火如荼。其中,擁有2206張牀位、供養近1400位老人的老年公寓便是「仁孝文化」創建的典型代表。

    本報記者從呂藝鎮了解到,擁有4500多平方米活動場所的老年公寓,始建於2013年,總投資2.06億元。在裝修方面滿足老人拎包入住的同時,呂藝鎮探索出了以農村土地流轉費用為主,以政府養老金、企業敬老金、村集體助老金、子女孝老金四位一體為補充的養老模式。在此模式下,每位老人全年的收入都在6000元以上,而每天的生活費用僅約6元。同時,針對70歲以上老年人,呂藝鎮實行統一供養,免收住宿、定額水電費、物業、供暖等各項費用,且每人每月可領取100元夕陽紅補助金。

    此外,以紅色文化為特色的高家渡景區完成3A級創建,以呂劇傳承為特色的呂劇起源館、呂劇大舞台、「莊戶劇團」、呂劇戲迷擂台賽等文化活動也在當地愈演愈熱。

    留住「智囊團」

    無論是產業、文化、生態抑或是組織,鄉村振興的各個方面,都面臨一系列事務需要理順、存在一大堆問題需要解決,此間先進的理念、高效的模式便尤為關鍵。而集聚一大批現代化、複合型人才服務鄉村振興,為鄉村引來、留住「智囊團」尤為關鍵。

    濟南市章丘區三澗溪示範區產業、生態、組織振興的過程中,便藴含着留人的智慧。

    本報記者從三澗溪村了解到,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該村通過開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使得整個村莊變成了集聚人才創業、吸納村民就業的大平台。為返鄉創業人員量身打造的綠澗農創園,在科技孵化、租金減免、市場營銷、品牌大招、小額擔保貸款以及後期融資等一系列服務的加持下,吸引了越來越多年輕人回鄉創業。如今,三澗溪村投資興建的農業創業園、鄉村振興學院,為當地青年創業搭建平台載體的同時,也通過開展教育培訓等方式,根據創業人才年齡、學歷、特長等實際情況,提供「保姆式」創業服務。

    農業及其上下游產業的高質量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提供了充足的物質基礎,而文化、人才、生態、組織等方面的振興,亦使得山東農業的發展從量的積累實現了質的躍升。(記者 侯寶之)

責任編輯:嚴燕紅 如何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37個示範區給出「參考答案」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