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9日電 2023年1月中國信貸迎「開門紅」,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4.9萬億元,同比多增9227億元,創單月歷史新高。新增社會融資5.98萬億元,創下有記錄以來次高。
接受中新社旗下《中國新聞周刊》採訪的專家表示,從擴大內需,到恢復和擴大消費,今年金融都將扮演重要角色。
因有着「早投放、早收益」特徵,1月通常成為銀行信貸投放旺季。「從今年信貸投放情況看,企業信心的確有所修復。投放量也超出之前預期。」一股份制銀行人士接受採訪時說。
除了市場信號外,監管部門也進行了幾波「預熱」。2022年11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聯合召開信貸工作座談會;2023年春節前夕,上述部門在信貸工作座談會再次指出,各主要銀行要合理把握信貸投放節奏,適度靠前發力,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
「政策引導和信貸『開門紅』訴求下,各銀行節前投放積極,部分機構甚至引發監管窗口指導,要求合理控制信貸規模。」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說。
企業端的融資需求改善最為顯著。數據顯示,1月新增的4.9萬億元人民幣貸款中,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4.68萬億元,佔比超95%。
溫彬認為,年初以來伴隨重大項目加快推進,前期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形成的配套融資提款行為增多,加上三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延期、春節前企業流動資金需求增大等原因,拉升了企(事)業單位貸款。
紅塔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研究所所長、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分析,企業部門中長期貸款的顯著增多反映元旦後重大項目的積極開工以及企業對未來經濟向好的信心。
《中國新聞周刊》梳理發現,房地產被不少銀行納入了2023年信貸重點投放計劃。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师張大偉認為,目前房企融資環境已經逐漸好轉。「特別是相對穩健的房企,最近已經有大額融資出現,而且加市場小陽春,預計後續房企融資空間會更大。」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有效防範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改善資產負債狀況」。相比於去年11月11日發布的《關於做好當前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工作的通知》注重化解房企資金鏈斷裂風險,前者關注更深層次的資產結構問題,着眼於長期管理,改善負債結構。
「過去十年間,我國房地產業資產負債表經歷了快速擴張,十年時間全國前50大房企資產規模增長了10倍,還有個別企業增長了23倍。為防範風險從問題房企向優質房企擴散,有關部門起草了《改善優質房企資產負債表計劃行動方案》。」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此前在2022年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據悉,上述「行動方案」聚焦專注主業、合規經營、資質良好,具有一定系統重要性的優質房企,重點推進「資產激活」「負債接續」「權益補充」「預期提升」四個方面共21項工作任務,引導優質房企資產負債表回歸安全區間。
受訪房地產界人士表示,融資本質上還是緩兵之計,最關鍵的是銷售回暖。其中,「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被視為金融助力住房消費的舉措和導向。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着力擴大國內需求」放在工作重點首位,提出「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
「目前,按揭貸款的新發利率已經處於歷史較低水平,有助於促進房地產市場恢復性增長。此外,以信用卡、綜合消費貸為代表的短期消費類信貸在春節後增長勢頭較好,價格體系也出現了明顯的讓利行為,這些有助於支持社會零售總額增加。」光大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說,從擴大內需,到恢復和擴大消費,今年金融都將扮演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