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廣東「1+14+15」產業有序轉移政策體系成型

廣東「1+14+15」產業有序轉移政策體系成型

責任編輯:朱劍明 2023-03-25 10:08:21 來源:南方日報

 3月24日,《關於推動產業有序轉移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若干措施》(下稱《若干措施》)正式公布,一份生動的廣東推動產業有序轉移「路線圖」徐徐展開。

 一個月前舉行的全省推動產業有序轉移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工作會議透露,廣東「1+14+15」政策體系已基本成型,新一輪對口幫扶協作的結對關係首次實現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市、縣全覆蓋。

 「推動產業有序轉移的一系列實踐,是圍繞廣東省高質量發展總體目標的具體部署。《若干措施》的出台恰逢其時,這是省委、省政府不斷深化、完善高質量發展相關部署的具體舉措。」廣東省委黨校原副校長、教授陳鴻宇說。

 政策「組合拳」更精準、成體系

 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是廣東的基本省情,也是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短板:珠三角9市以30%的面積,佔全省經濟比重超80%;粵東粵西粵北地區12市擁有70%的廣袤面積,經濟佔比不到兩成。

 產業轉移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廣東布局推動產業轉移非一朝一夕之功。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作出部署: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以縣域振興為切入點,統籌城鄉融合與區域協調發展。推動產業有序轉移,正是其中的關鍵一環。

 今年初,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提出,再造一個新廣東、再創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蹟。在此背景下,陳鴻宇認為,《若干措施》的出台,使產業有序轉移和「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兩者更加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形成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和新的支撐點。

 「《若干措施》對新的對口幫扶體系的確立、有效轉移的基本原則和工作內容都作出了清晰的規定。」陳鴻宇說。近期,廣東還陸續出台14個省級配套文件和15個地市承接產業轉移的實施方案。這套「組合拳」力求政策更精準、成體系,讓各項舉措具體細化、緊密銜接,形成合力。

 在建立長效機制方面,廣東正實施新一輪省內對口幫扶協作,支持雙方探索建立成本分擔和利益共享機制,充分調動產業轉出地與轉入地的積極性,實現協作共贏。

 營造公平公正營商環境

 本輪產業轉移的關鍵是「有序」。陳鴻宇提出了四個層次:有序的有效市場,有序的有為政府,有序的市場、交通、信息三層網絡,企業主體自主有序選擇。其中,交通是實現產業有序轉移的一個難點,而在轉移過程中要修復市場、交通、信息三層網絡,需由承接轉移一方的政府加強引導。

 如何通過產業有序轉移實現區域協調發展?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區域現代化研究院副院長、副研究員王樹華表示,從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的角度來看,推進產業有序轉移需要站在全省角度系統謀劃、循序推進。重點是引導和推進省內各市縣之間在市場機制下構建產業轉移常態化合作機制,引導各地區基於比較優勢原則進行合理分工、優化發展,實現「區際協同、優勢互補、利益共享」。

 《若干措施》堅持「政府推動、企業主體、市場運作、合作共贏」的原則,並強調發揮主體作用。而要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引導作用,市場運作是關鍵。

 王樹華認為,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需要充分發揮有為政府的作用。「對於產業承接地區而言,應致力於為促進區際產業轉移營造公平公正的營商環境,保障並實現在產業轉移過程中各市場主體間的平等競爭。對於省級政府而言,施政重心在於有效減輕企業在產業轉移過程中的稅費負擔,破除產業轉移的隱形行政壁壘,真正實現產業轉移所需的各種生產要素在市場經濟規律下自由流動。」王樹華說。

 「在政府層面,有為政府要推動審批認定等權力進一步下放,同時加大對交通、園區、營商環境等建設的投入,充分尊重公平競爭的市場機制,而不是單一地補貼企業。在這樣的背景下,讓市場去考慮:產業轉移要轉些什麼?轉移哪些產業、行業、企業、產品?這需要從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等緯度,做細做實市場分析。」陳鴻宇說。

 支持探索布局建設「飛地經濟」

 《若干措施》的亮點之一,是提出支持珠三角各市在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探索布局建設「飛地經濟」。

 所謂「飛地經濟」,是指兩個互相獨立、經濟發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區打破原有行政區劃限制,通過跨空間的行政管理和經濟開發,實現兩地資源互補、經濟協調發展的一種區域經濟合作模式。

 過去,廣東的「飛地經濟」已有深汕特別合作區等先行先試的樣本。長期觀察「飛地經濟」發展的陳鴻宇關注到,《若干措施》提出將「飛地經濟」的試點擴大化、普遍化,這是一個令人欣喜的實踐。

 陳鴻宇提出:「『飛地經濟』能否順利發展,涉及到兩地之間的GDP統計口徑、幹部任命、管理權限等實際且關鍵的問題。」對此,《若干措施》對「飛地經濟」涉及的經濟利益問題作了明確的說明:各類共建園區、「產業飛地」、轉移項目產生的收益,共建雙方可以按規定以適當方式分享。「這意味着,雙方政府可以充分溝通、協商決定,例如深汕特別合作區採取『五五分』的模式,其他城市之間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陳鴻宇說。

 值得注意的是,《若干措施》支持粵東粵西粵北各市通過租賃辦公樓宇、設置園中園、建設孵化器、打造招商展示平台等方式,在珠三角地區設立「反向飛地」。鼓勵「反向飛地」所在地採取長期租賃、先租後讓、彈性年期等方式供應產業用地,將減免優惠政策作為正向激勵因素納入相關考核評價。

 對此,陳鴻宇指出,「反向飛地」是一個有益的創新嘗試,不僅可應用於製造業園區,同樣可以應用於服務業、物流中心、研發中心建設等。「對於在粵東粵西粵北的企業而言,不妨將研發中心建於廣州、深圳等科創高地,借『他山之石』提高企業研發實力。同時,希望廣州、深圳等城市為欠發達地區設立孵化器,孵化完成後的項目可以回到當地發展,共同實現高質量發展。」陳鴻宇說。

 南方日報記者 唐子湉

責任編輯:朱劍明 廣東「1+14+15」產業有序轉移政策體系成型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