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穀雨的到來,意味着寒潮天氣基本結束,萬物開始茁壯生長,這也是一年中田間地頭最為忙碌的時節。
從一粒種子開啟一滴美酒的白酒企業,也在此時按下了生產加速鍵。
在宜賓五糧液釀酒專用糧基地,農戶們適時播種,生怕誤了農時。
如何實現從一粒種子到一滴美酒?五糧液人秉持「品質為魂、匠心釀造」質量理念、「集五糧精華,守百年匠心,唯求完美釀造,永樹品質標桿」質量方針,以技術、生產和質檢三位一體持續強化產品品質支撐,將傳承逾千年的匠心工藝與現代科技相融合,為消費者釀造出滴滴傳世美酒。
堅守傳統工藝
作為濃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除了「固態續糟、泥窖發酵、混蒸混燒、緩慢發酵」這些中國白酒的固態發酵共性生產工藝外,五糧液還有自己獨特的秘訣——「1366」,即一極、三優、六首創、六精釀。
1指的是工藝極端複雜性。五糧液採用純糧固態發酵傳統釀酒工藝。「濃香型白酒的釀造工藝在12種白酒香型中難度最大。」而釀造五種糧食合而為一的五糧液,要求入窖酸度高、入窖澱粉濃度高、入窖水分低、入窖糟醅粘性大,因此操作工序多、工藝要求細、生產成本高、勞動強度也大。3是指環境優勢、匠人匠心優勢和老窖池優勢。
五糧液產自四川宜賓,這裏地處「地球同緯度上最適合釀造優質純正蒸餾白酒的地區」,擁有得天獨厚的環境優勢。宜賓黃黏土具有弱酸性、粘性強、水分不易流失的特點,是五糧液釀酒築窖和噴窖的專用泥土,其富含宜賓以外地區少見的鎳、鈷等多種礦物質。
「匠人匠心」則體現在每一位五糧液人身上。一代代五糧液人堅守「老老實實、一絲不苟、吃苦耐勞、艱苦奮鬥、堅韌不拔、持之以恒」的傳統作風和繡花功夫,一招一式都堅守傳統釀造工藝,最終讓五糧液酒傳統釀造技藝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此外,五糧液還擁有全國數量最多、歷史最悠久、持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明代古窖池群。其中始建於1368年的明初古窖池群,已持續釀造650餘年,從未間斷生產,是我國現存最早、仍在使用的地穴式麯酒發酵窖池。窖齡越長,窖池越能富集大量有益於釀酒的微生物群落,正是它們賦予了五糧液獨特的濃香。
66則是指五糧液在行業內的「六首創」工藝和「六精釀」工序。
五糧液在傳承種不斷創新,發明了五糧配方、包包曲、跑窖循環、沸點量水、雙輪底發酵、勾調雙絕等獨有的釀造工藝,引領中國白酒生產風尚。
此外,通過分層入窖、分層起糟、分層蒸餾、量質摘酒、按質並壇、分級儲存等嚴苛的操作工序,層層甄選,優中選優,最終釀造出高品質的五糧美酒。
嚴控產品品質
除了生產環節精益求精,五糧液還推出「從一粒種子到一滴美酒」的產品全生命周期質量體系,首創糧食、包裝材料裝備自動化及產供用全程管控,建設行業標桿的信息化追溯系統,打造行業領先的國家級白酒檢測中心,確保了全過程的質量控制。
尤其是在釀造核心環節上,五糧液構建形成了糧食、糟醅、成品酒、包裝材料等42道管控防線,在此基礎上衍化提升為85個關鍵過程和由原料、制曲、釀酒出入窖、陳釀勾調等構成的217個專檢點,每個生產過程都有嚴格的質量管控,每個生產環節都建有自檢和互檢體系,實行工序自檢、上下工序互檢和專檢結合的方法,做到了全過程安全無縫銜接,確保生產過程和產品受控,產品質量安全順向可追蹤、逆向可溯源、風險可管控。
強化科研引領
為實現更高質量的可持續發展,五糧液在高水平研發上下足功夫,以科研培育傳統產業發展新動能,打造行業創新制高點。
近年來,五糧液先後設立了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固態發酵資源利用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四川省釀酒專用糧工程技術中心、中國輕工業濃香型白酒固態發酵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創新平台,建立了一支由院士、知名專家等組成的高水平科研團隊,國家級創新平台已達16個、省級創新平台已達28個,承接國家、省市科研項目120項。
以這些創新平台為載體,五糧液與江南大學、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四川大學等知名高校和研究機構開展科研合作,深入開展白酒釀造菌群發酵機制、濃香型白酒核心微生物群解析等多項重要前沿研究,在包包曲微生物研究、白酒風味研究等領域實現重大突破,取得了《單糧與多糧濃香型白酒固態發酵酒醅微生物結構和代謝特徵解析》《己酸菌的生態適應性促成其在厭氧發酵系統中佔優勢地位》等國際領先的科研成果,為提升五糧液質量管理、名酒率、白酒產業科研水平、白酒釀造現代化等方面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質量之路,永無止境。接下來,五糧液還將持續強化技術引領,傳承「種、釀、選、陳、調」美酒五字訣,加強窖池老熟、風味物質、健康機理等關鍵技術攻關,築牢五糧液品質之基。(記者 羅婧今 通訊員 伍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