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潔凝 測量師、中觀研究所副所長、清華大學公共管理碩士、香港抗戰歷史研究會高級研究員
很多人清楚記得,2014年非法「佔中」和2019年「修例風波」這兩項大規模癱瘓香港的事件里,有部分積極參與者就是身兼區議員的亂港分子。他們利用區議會選舉制度的漏洞進入議會,騎劫區議會,把區議會變成宣揚「港獨」、對抗中央、煽動顛覆、侵蝕特區管治根基、破壞香港安寧的政治平台。「佔中」期間出現了一批所謂學生領袖,如「佔中」推動者、香港學聯前秘書長周永康,時任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會長張秀賢,參選過香港大學學生會選舉的彭卓棋等,在翌年區議會選舉中聯同約60名「傘兵」(即非法「佔中」者)參選並贏得8席。香港「眾志」的羅冠聰、小麗民主教室的劉小麗及青年新政的游蕙禎、梁頌恆等冒起,隨後更於2016年當選立法會議員。
筆者因不認同2014年非法「佔中」,故於2015年以獨立身份參選區議會選舉,作為素人是以自己薪金作競選經費。當時有外國傳媒機構主動向筆者提供資金,筆者心知外國勢力是以黑金資助素人參選,故立即拒絕。筆者參選只為履行自己的政治理想,堅拒接受任何來歷不明資金。但在暴力文化騎劫區議會的氣氛下,首次參選便遭政敵致電「告誡」稱若參選就會被毆打,之後還在筆者面書專頁留言威脅,更有甚者寄來匿名信恐嚇稱「對你全家不利」。香港是法治社會,筆者並不會向惡勢力低頭,遂向警方報案。當年參選時深受暴力陰影籠罩者,豈止一人。
回顧過去兩屆區議會選舉,不難發現每次選舉前均有外國勢力蓄意干預,公然利用不同的社會事件和大型遊行,煽動市民的反抗情緒,把原本在基本法規定下屬於諮詢機構的區議會,變成影響政制穩定的政權機構。區議會漸漸偏離了提供地區服務的本來職能和定位,被政治色彩塗抹,轉化為一種類似地區政權或政治組織的非牛非馬之物。經過非法「佔中」和「修例風波」的前車之鑒,為避免被亂港分子和外國勢力再次騎劫選舉,為保障廣大市民的福祉,維護社會穩定和經濟繁榮,區議會選舉制度已經到了不得不改、非改不可的時候,其改革十分必要也實屬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