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同宗同源雙城地名故事:大坑

同宗同源雙城地名故事:大坑

責任編輯:楊眉 2023-07-12 11:16:29 來源:讀創

 今年是新安縣建縣450周年,深圳市大鵬新區鵬港青年聯合會聯合僑港葵涌同鄉會、香港大鵬同鄉會等共同推出「同宗同源雙城地名故事」系列專題,挖掘深圳市大鵬新區和香港兩地社區、村落等命名一樣或相近且具代表性地點,通過訪問在兩地工作生活大鵬籍香港鄉親,以地名故事為切口,以小見大,講述地名背後雙城交融的故事,凝聚深港同根同源共識。

 深圳與香港同處的珠江三角洲沖積平原,河網密布、水體縱橫。因此,深港地名以水體相關的特別多,除「涌」外,「坑」也是個非常常見的地名用詞。客家話中有「坑坑瀝瀝」一詞,泛指山澗,因此,「坑」所表達的大多是有山又有水的地方。

11-20-00-051650.jpg

 香港銅鑼灣大坑昔日風貌(來源於:大坑火龍文化館)

 香港大坑,位於港島銅鑼灣區。「前臨一處銅鑼狀的海灣;灣後為陡峭的渣甸山與畢拿山,兩山之間有一條大水坑向北傾流入海灣,大坑因為得名。」據香港大坑火龍文化館記載,早在1841年香港開埠之前,已有人在此定居。

 深圳大坑,地處大鵬半島最東端,同樣背山臨灣,也有一條水坑向海而去,村民靠海漁牧,依山耕種。上世紀80年代,我國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在大亞灣畔破土動工,大坑村為了支持核電事業發展整村搬遷至大鵬王母片區。

11-20-02-57979.jpg

 孔木元手繪的大鵬大坑村舊貌地圖

 「那時,生活真的很簡單,村裏的成年人上山耕種,孩子下海摸螺。」整村搬遷時任村會計的孔木元回憶起那段半漁半農的生活。「大坑分為上、下大坑兩條小村,當時相機是奢侈品,我們都沒有留下舊村的照片,這是我根據回憶畫的舊大坑地圖。」他向工作人員展示了一張A4紙,上面清晰地標註出舊大坑及周邊地理地貌。在這張手繪地圖上,孔木元以藍筆標註出兩條發源於排牙山的山澗,在下大坑處匯合,流入番薯灘,再傾流入大亞灣。

 山澗的水是大鵬大坑村民的生命之源,孔木元驕傲地說:「以前鵬城村人去排牙山砍柴,喝過我們那裏的水都說很甜。」

 可遇到惡劣天氣,山水暴漲,一時間險象環生。「大坑小學在下大坑,山澗上沒有橋,孩子們上學都要趟水過去,一下大雨,為了保障學生安全,學校都要停課。」

11-20-04-01671.jpg

 孔木元收藏的煤油燈

 連上學都要「看天」的大鵬大坑村,走路到最近的集市鵬城村要45分鐘。村里日常物資供應都靠着一爿小店,「裏面有鹽、煤油和火柴賣,農村生活簡單,夠用了。」孔木元說。

 1983年,新大坑村開建。1985年11月,大坑整村搬遷至新址。當時31歲的徐金平才第一次用上自來水。

 「廣東核電合營有限公司為了安置我們,不僅給我們重建了新的大坑村,按照原有老房子的面積為基數進行安排,建好後產權歸村民們所有。」徐金平說,搬出來後,她的生活發生了很大改變,作為35歲以下的村民,她有機會進入核電當後勤人員。

 徐金平是下大坑村人,經人介紹與上大坑村人孔木春結婚,生下了3個孩子後,丈夫南下香港謀生。「我背着兩歲多的小兒子,既要下地耕種,又要照顧家中孩子、老人。」徐金平說,剛到香港的丈夫也是咬緊牙關拼命幹活,因為路途太遠,假期又少,難得回內地探親,都不敢回大坑村。「我一大早帶着家婆、小兒子到龍岐搭巴士,經葵涌繞道坪山、橫崗才能到羅湖東門。」跟丈夫難得一次的見面,是一家人的大日子,相聚一夜後,丈夫匆匆返回香港上班,徐金平又舟車勞頓地回到大坑。

 搬出來後,不僅交通便利了,孩子們上學也更方便了,工作也比以前輕鬆多了,一家人團聚的日子也比以前多了。

 「以前為了謀生,我們村基本上有近半的人去了香港或海外。」孔木元說,這幾年,越來越多在香港定居的鄉親回到大鵬大坑村居住。

11-20-04-484223.jpg

 大鵬大坑村

11-20-05-146590.jpg

 大鵬大坑村果實纍纍的果樹

11-20-05-398946.jpg

 大鵬大坑村牌坊

 如今坐落於大鵬辦事處繁華地段的大坑村,佔地40畝,地正方圓,小樓井然,村中央配套了黨群服務站、兒童遊樂設施和健身器材。與寸土寸金的香港比較,這裏的房子非常寬敞,基本每家都是單門獨戶,院前房後還種着龍眼、荔枝、黃皮等果樹。7月,正是龍眼、黃皮即將成熟之時,果樹上掛滿了金燦燦、沉甸甸的果子,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巧的是,香港大坑也是客家人聚居之地,該處的中秋舞火龍活動是典型的客家文化體現,2011年被列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1-20-06-156176.jpg

 2017香港大坑中秋舞火龍活動(吳家豪 供圖)

11-20-07-024613.jpg

 2017香港大坑中秋舞火龍活動(吳家豪 供圖)

 大坑舞火龍起源於1880年,相傳有一條巨大蟒蛇於中秋節前夕在大坑出沒,捕殺了所有禽畜,最後被村民消滅,村子裏卻隨即發生了瘟疫。村民們中秋節連續3晚舞動火龍、燃燒鞭炮,驅走瘟疫。隨後,舞火龍便成為大坑每年中秋節的保留節目,祈求合境平安。

11-20-07-294872.jpg

 香港大坑火龍文化館(吳家豪 供圖)

 「多年前,我曾到大坑看過舞火龍,現場氣氛很好,觀眾們很雀躍。」78歲港籍大鵬鄉親何維芳(在港的第三代深圳市大鵬新區葵涌高圳頭人)說,「當年很多葵涌人在港做海員,我爺爺何秋明就在香港一間會館裏幫他們處理一些事務,寄錢回鄉」。對於何維芳和太太來說,香港大坑是一處休閒的好去處,那裏有很多世界各地特色食肆,還有大球場,經常上演高水平的足球賽、橄欖球賽。

11-20-08-444298.jpg

 香港大坑街景(吳家豪 供圖)

11-20-09-274049.jpg

 香港大坑街景(吳家豪 供圖)

 而現在,因為小紅書等社交APP的流行,何維芳夫婦他們也開始謀劃「回鄉度假」,「我們見到很多介紹大鵬民宿的推文,有的民宿像希臘的小白屋,海灘也很漂亮,而且新開的蓮塘口岸就在深圳東部,我們回大鵬更方便了」。

 近日,就在距離香港銅鑼灣大坑村不過5分鐘車程的香港灣仔潤維創坊,深港各界紀念新安縣建縣450周年專題聯展正在舉行。「其中就有我們聯合會與大鵬新區博物館共同策劃的特展,非常有意思,值得大家一看!」大鵬新區鵬港青年聯合會會長何健說,展覽期間,現場還將開展多場「邁向碳中和 灣區少年行」深港青少年紀念新安縣450周年主題共繪活動。

 本就同根同源的兩地,常來常往之間,交往越來越密切,了解越來越深入。(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張妍 通訊員 黃海旋 薛麗珠)

責任編輯:楊眉 同宗同源雙城地名故事:大坑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