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粵港澳大灣區大學生電影周「電影產業創新融合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暨南大學石牌校區學術報告廳召開,各路資深專家、學者與電影行業從業者匯聚一堂,共同探討粵港澳大灣區電影產業創新融合與高質量發展的路徑,以期為人文灣區建設提供新思路。
論壇現場(主辦方供圖)
在主題為「灣區電影產業發展的戰略與定位」的分論壇環節,香港著名導演文雋表示,作為香港電影的見證者與同行者,香港電影最早的票倉就是廣東省的城市,而大灣區的規劃需要做到「分工定位」。
香港著名導演文雋發言(主辦方供圖)
在文雋看來,香港的類型片和商業人才優勢可以作為大灣區的好萊塢存在,深圳可以提供基金和後期的技術支持;澳門適合電影節、紅毯頒獎等活動的舉辦;廣州可以作為所有電影項目的核心;佛山、江門、惠州等則可以搭建影視基地。實現大灣區每個城市的精準定位。
在主題為「灣區電影內容創作的觀念與方法」的分論壇環節,香港著名導演鍾少雄表示, 在大灣區想把電影拍好,除了需要大家的創造力,還需要政府和企業的支持,希望通過政府和企業家牽頭,給年輕人多點鼓勵,給優秀的電影項目多點支持,為培養灣區電影人才助力。
據悉,本次論壇在主論壇「大灣區電影產業融合創新高質量發展」論壇下設置三場分論壇,分別為「灣區電影產業發展的戰略與定位」、「灣區電影內容創作的觀念與方法」、「灣區電影人才培養的目標與路徑」。
香港著名導演文雋(左二)參加主題為「灣區電影產業發展的戰略與定位」的分論壇。(何嘉敏攝)
與會專家學者關注灣區電影文化繁榮與電影產業創新,立足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國家戰略,秉持着「構建灣區電影發展共同體、繁榮校園電影文化生態」的項目主旨,圍繞灣區電影產業發展、灣區電影內容創作、灣區電影人才培養等方面,探討大灣區電影生態的發展路徑、面臨困境與未來戰略。
香港導演群成主流大片的中堅力量
在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李道新看來,灣區電影往往跟香港電影、粵語電影、閩南電影,甚至還有南方電影、珠江電影、廣東電影、澳門電影等概念聯繫在一起。在主論壇環節中,他提出在電影史上兩個香港無法被超越的奇蹟——「雙龍出海」(李小龍、成龍)和「雙粵發聲」(粵語、粵劇)。
李道新指出,在歷史上由李小龍為中國功夫電影和動作電影所奠定的一種工業和美學。不僅僅成就了中國電影某個時代的最高峰,而且成為了中國電影在世界以及中國人和中國形象在世界的符號。而成龍同樣是以動作和功夫來造就他在整個世界影壇的傑出的地位,與世界上任何一個電影演員相比都毫不遜色。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常務副會長、研究員張衛在主論壇環節中表示,香港電影業已經積累了與內地聯合製作主流大片的經驗,具有超強美學變奏能力的香港導演群,已經成為擔當中國電影主流大片的中堅力量。
張衛還提到,香港電影始終有着全球性的傳統,市場不應局限在自己的區域範圍內。「應該讓各個文化區域的觀眾的價值觀和審美興奮度,都跟我們在同一個頻道上跳躍。」張衛說。(記者 何嘉敏)
頂圖:論壇現場(主辦方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