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張眼看天下|美國從中東抽身恐遙遙無期

張眼看天下|美國從中東抽身恐遙遙無期

責任編輯:林鏗泓 2023-10-27 15:02:38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張介嶺 香港商報前董事總經理 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

10月24日,美國國防部透露,17日至24日,美國和盟國軍隊在伊拉克至少遭到10次襲擊,在敘利亞至少遭到3次襲擊,這只是「初步數字」。美軍中央司令部稱,在敘利亞的坦夫基地,無人機襲擊造成20名軍人受輕傷,另有4人在伊拉克阿薩德空軍基地受傷。

伊拉克民兵武裝「伊斯蘭抵抗組織」宣稱對多起襲擊負責。早些時候,伊拉克什葉派民兵武裝「真主旅」發言人賈法爾·侯賽尼宣稱,伊拉克什葉派民兵武裝「真主旅」正式參與「阿克薩洪水」行動,並將對伊拉克美軍基地實施火箭彈打擊。

美方警告,伊朗或會擴大戰火,中東地區美軍遭襲擊的可能大幅升級。五角大樓發言人賴德表示,襲擊者「得到了伊斯蘭革命衛隊和伊朗政府的支持」。為防止出現嚴重傷亡,美軍已加強安保措施,增加軍事巡邏,加強基地出入口安保措施,動用無人機等手段收集情報,以及部署薩德反導系統等更多軍事資產,以更好應對無人機、火箭彈和導彈襲擊,必要時還將考慮安排軍人家屬撤離。

哈馬斯恐襲發生後,美軍向地中海東部派出「福特」和「艾森豪」號航母,威懾伊朗、敘利亞和黎巴嫩真主黨不敢開闢新戰線,並向以色列提供了大規模軍事援助。從目前情況看,美國雖要求以色列延遲地面進攻,但並不主張停火止戰,擔心這樣做會留給哈馬斯更多時間進行調整,再次對以色列發動報復性襲擊。

美國曾在阿富汗駐軍逾10萬,在伊拉克更是超過了16萬。然而,自2011年11月駐伊拉克美軍任務結束、2019年3月特朗普宣布已「百分之百」清除「伊斯蘭國(ISIS)」,即所謂「哈裏發國」,以及2021年8月拜登政府正式從阿富汗撤軍後,目前,美國在中東的駐軍人數3萬出頭,在中東北非地區不再直接參與重大作戰任務,而是轉向了反恐,以及有助於促進「地區安全與穩定」的演習、訓練和其他形式的安全合作。

儘管美國在敘利亞東北部、東南部和伊拉克等地都有駐軍,海、陸、空和海軍陸戰隊仍有強大的威懾力,但與1991 年海灣戰爭及2003年伊拉克戰爭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同,這次恐襲突如其來,不僅打得以色列猝不及防,連美國都有點被動應對,尤其在起始階段更難做到精心策劃。

眾所周知,中東地區安全形勢複雜,僅敘利亞就有阿薩德政府軍、黎巴嫩真主黨、庫爾德民兵組織、ISIS殘餘勢力,還有其他反政府武裝在活動,伊斯蘭革命衛隊也在幫助訓練也門胡塞武裝、哈馬斯和傑哈德等組織並為其提供武器彈藥。

據路透社報道,伊朗安全官員近日稱,伊朗的戰略是讓真主黨等中東代理人對以色列和美國的目標實施有限打擊,但會防止戰爭大幅升級將德黑蘭牽扯進來。本周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聯合國安理會會議上發出警告,美國不希望這場戰爭擴大,但如果伊朗或其代理人在任何地方襲擊美國人員,華盛頓將迅速果斷地採取行動。顯而易見,在這場中東亂局中,美國和以色列的心腹大患仍是伊朗。

今年九月,美伊達成諒解協定,美方允諾解凍約60億美元的伊朗石油資金,並釋放5名被拘伊朗公民,以此換取伊朗釋放5名美國公民。這無疑有助於緩和兩國緊張關係,為解決伊朗核問題創造條件。熟料,進入十月沒幾天,形勢就急轉直下。歐亞集團分析師葛列格里·布魯認為,「伊拉克和敘利亞民兵(對美國陣地)的進攻激增,與其說是升級,不如說是倒退。美伊今年達成的諒解使襲擊停止,但隨着諒解被削弱,現在又回到了老遊戲之中。」 

自奧巴馬入主白宮以來,歷屆美國總統多多少少都試圖減少對中東地區的投入。不少權威中東專家也紛紛要求重新評估美國的中東政策。事實上,拜登上任後第一年,特朗普時期促成的《亞伯拉罕協議》成為白宮中東政策的基礎。一些人認為,中東在美國戰略棋局中的重要性下降,亟需減少對中東地區的關注,把重點放在中俄等更關鍵的挑戰之上。

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美國政府中東問題前亞倫·大衛·米勒和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資深專家理查·索科爾斯基認為,「動盪不安的中東——美國的思想往往會在這裏走向消亡——對美國的外交政策和利益而言,已變得明顯不那麼重要了。美國的領導地位和例外論無法修復破碎的中東,也無法在引領中東走向更美好未來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他們主張大幅減少美國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存,必要時動用特種部隊和超視距能力來應對恐怖主義和突發軍情。

俄烏戰爭後,國際油價大幅震盪,美國不得不對中東投入更多精力,並向沙特等國釋放善意,提出了一攬子合作計劃。去年7月,拜登訪問中東時明確表態稱,美國不會離開中東,不會一走了之,「留下真空讓中國、俄羅斯或伊朗乘虛而入」。他對GCC+3(海合會加埃及、伊拉克和約旦)領導人強調了中東地區對美國的「中心地位」,以及美國「對美國夥伴的安全和領土防禦的持久承諾」。

儘管如此,拜登政府對中東形勢總的看法是樂觀的,一直在尋求通過創造性的美國外交來鼓勵地區國家就分歧進行談判,找到新的合作方式,從而避免美國在中東地區部署大量軍事存在或頻繁進行外交干預來處理地區衝突。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主張,尋求軍事目標和從中東內部重塑國家,美國不必那麼雄心勃勃,「而應更有雄心地利用美國的影響力和外交手段緩和緊張局勢,並最終在關鍵地區國家之間達成新的妥協。」

換言之,如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奧巴馬政府前國務院官員塔瑪拉·考夫曼·維茨所言,美國應該「通過強有力的外交和重新調整美國軍事存在的規模」,以反映「更適中的地區參與」。

正是出於這種心態,9月30日,沙利文在《大西洋月刊》舉辦的一場活動中稱,「今天的中東地區比過去20年都要平靜。」「現在,挑戰依然存在:伊朗的核武器項目,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的緊張關係。但是今天,我花在中東危機和衝突上的時間,與『9·11』事件發生後我的任何一位前任相比,都大大減少了。」

世事難料。看來,以哈衝突將重塑中東地緣政治,美國恐陷入既不能改造中東,也無法從中脫身的窘境。這無疑將打亂美國的全球部署,一方面,將進一步加劇中美在中東地區的競爭,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可望減輕中國面臨的戰略壓力。當然,中美在尋求解決巴以衝突方面的任何潛在合作都將有助於推動兩國關係止跌回穩。

責任編輯:林鏗泓 張眼看天下|美國從中東抽身恐遙遙無期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