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展覽】大館全新展覽 多角度敘述監獄歷史

【展覽】大館全新展覽 多角度敘述監獄歷史

責任編輯:副刊 2023-11-17 18:35:18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副刊

   自2018年成立至今,大館已成為市民和旅客的消閒好去處。大館的部分建築由域多利監獄改建而成,看着在操場上漫步的大人小孩,細想100多年前的高牆下曾是喪失自由的囚犯,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前域多利監獄的B及D倉翻新後,即日起對公眾開放,並推出全新常設文化古蹟展覽,多角度展示牆內人物的生活、監獄改革的歷史,以及監獄成為文化遺產的演變,讓觀眾從新視角認識大館。

20231115_161512.jpg

B倉於1910年落成,至今仍保留監獄結役前的建築狀態。

   兩個展覽由大館文物事務主管鍾妙芬及策展研究員陳嘉瑩策劃,透過最新研究資料,展示這座監獄的複雜歷史與牆內人物的真實經歷。展覽從多角度詮釋域多利監獄的概念、設計、功能及其營造的生活體驗。觀眾能在牢房中觀看一系列訪問錄影,傾聽前域多利監獄的職員、曾被關押在獄中的人物,以及監獄事工白德培教授等的心聲,透過不同人的雙眼觀察監獄。觀眾亦能在展廳的不同角落找到昔日囚犯的塗鴉,窺探獄中人的內心世界。展覽意在凸顯大館由昔日的監獄轉化為文化古蹟,能超越分隔的壁壘,連接所有人,包括被邊緣化的人和弱勢群體。

20231115_161206.jpg

兩個展廳的牆上均能找到昔日囚犯的塗鴉。

   B倉展覽的主題為「鐵窗生活是怎樣的?」,與過往展覽一樣展現域多利監獄的多重歷史及昔日囚犯的鐵窗生活,但以新手法呈現。展覽新增多份歷史資料及圖片,介紹獄中不同背景的囚犯、囚犯的日常生活、監獄的建築設計等。觀眾還能隔着鐵籠,從夾縫間觀看狹窄的牢房設計、職員專用的衛生設施、囚犯身穿的制服等,認識並感受囚犯與外界之間的隔膜。新展覽並提出一個核心問題:「當昔日的監獄轉化成為文化遺產時,這地方對過去、現在和未來具有什麼意義?」

20231115_161031.jpg

觀眾能走進牢房,觀看不同人士的訪問錄像。

20231115_160905.jpg

部分展品被關在鐵籠後,重現昔日鐵窗生活的場景。

20231115_160946.jpg

展覽還原監獄廁所,當年只供職員使用。

   位於昔日放射型監獄東翼的D倉的展覽則以「創傷與療癒」為主題。展覽透過一系列歷史照片,向觀眾展現監獄早期對囚犯實施的嚴厲刑罰,以及監獄改革後向囚犯提供的更生措施,讓觀眾思考牢獄生活所帶來的創傷。展覽並展示囚犯如何透過藝術與宗教緩解在獄中的鬱悶,以及加入一系列在囚人士的繪畫與寫作,呈現他們自強不息的更生故事。

20231115_153528.jpg

觀眾能自由出入D倉的囚室。

20231115_160422.jpg

監獄的囚犯背景多元,有海盜、戰俘、非法入境者、異見人士等,當中包括詩人戴望舒(左上)及「越南國父」胡志明(右上)。

20231115_155221.jpg

展品包括在囚人士的繪畫及寫作。

   為配合全新的文化古蹟常設展覽,大館推出新系列「大館對談」,以監獄為主軸,進一步探討監獄事工、「復和公義」(Restorative Justice)以及相關文藝創作等主題。此外,全新一輯網上紀錄片《邊走邊說(三)》亦在常設展覽開幕後發布,呈現不同人物於域多利監獄的切身體驗。(記者、攝影:Ruth)

責任編輯:副刊 【展覽】大館全新展覽 多角度敘述監獄歷史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