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智慧工業如何高質量發展?專家學者與業界共謀良策

智慧工業如何高質量發展?專家學者與業界共謀良策

責任編輯:程向明 2023-12-16 14:03:28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12月15日,在深圳舉辦的「智慧工業高質量發展論壇」上,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投資與技術促進辦公室(中國·上海)主任趙曉蕾指出,現代工業產業政策應該與可持續發展目標相一致,為未來做好準備,並進行全球協作,減輕地區間的緊張局勢。近日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對外發布數字化未來的報告和數字時代良好治理的手冊,從國際標準、治理框架方面給各個國家和地方政府提供可參照的標準。

微信图片_20231216140218.jpg

 中國(南方)知識產權運營中心董事長黃衛家致辭時表示,目前內地工業技術開發、科學等領域的知識產權整體質量不高,國際競爭力不夠強。加強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和保護,不僅是智慧工業發展的標配,更是支撐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深圳市原副市長唐傑為論壇致辭時提出,智慧智能產業的發展涉及社會道德觀,人類進入機器大工業時代曾出現人抵制機器、抵制自動化的情況,如今走向智能時代會不會也發生這樣的現象?當社會不斷強調以智能、機器替代人的時候,如何進行再培訓、再就業,解決失業問題,這些需要進行研究。

 嘉賓樂觀看待明後年中國經濟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會長,原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深圳原市長李子彬在致辭時表示,新一代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出現後,開啟了人類第四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智慧工業是科技和工業的完美結合,以工業互聯網為基礎、為平台,數字化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為推動力,使整個工業的生產效率、產品質量、營銷服務大大提升,會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他判斷受益於中美關係的緩和以及對民營經濟重要性認識的提升,內地明後年經濟形勢會好於近兩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張明做主旨演講時指出,當前全球面臨地緣政治衝突有加劇趨勢、美元處於強周期、疫情後全球供應鏈產業鏈碎片化等三重壓力,使2024年全球經濟大概率會延續滯脹格局。剛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穩中求進」總基調上加了「以進促穩」和「先立後破」,反映宏觀和行業調控思路的重大轉變。會議還提到財政政策適度加速提效、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強各方面政策協調配合、把非經濟政策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綜合判斷,2024年中國經濟將好於2023年。

 運用區塊鏈加快工業數據的資源化

 中國工程院院士、控制理論和控制工程專家柴天佑認為新一代信息技術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大數據驅動的人工智能技術,二是移動互聯網驅動的工業互聯網,三是在數據空間裏做優化,產生價值,等於工業元宇宙技術,它提供了一個虛擬現實技術,使真實系統和虛擬系統進行沉浸式交互,這些合起來有可能實現工業革命。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數據安全評價工信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副主任、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劉權做主旨演講時表示,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主要場景圍繞數據,未來怎樣把數據挖掘好,更好地賦能智能製造各個環節是面臨的突出問題。他建議基於區塊鏈的理念加快工業領域數據的資源化,加快整個工業製造領域的數字化轉型,並探索建立信息透明的數字企業。

微信圖片_20231216140223.jpg

 智慧工業看需求 鏈式平台促發展

 亞洲金融風險智庫首席經濟學家秦逸飛做主旨演講時指出,中等科技陷阱主要核心的本質是後發劣勢,即「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比如後發展國家從發達國家購買先進技術、先進產品,通過逆向研究獲得一部分先發優勢和先進技術,避免重複發達國家走過的路。要跨越中等科技陷阱,可以從科技創新、市場化,通過資本市場全方位的改進。

 秦逸飛在與記者溝通時表示,工業是不是智慧的,要由企業自身的需求和發展階段來決定,不必強求。對於有些細分領域的企業來說,保持現有發展階段,守住已有的成功,也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精力,並不容易,盲目創新不一定能夠取得好的結果。

 論壇的聯合主辦方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促進會執行會長陳思思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該促進會由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200家上市公司、專精特新企業、產業鏈鏈主企業等共同發起成立,已組織了上百場活動,圍繞「產業鏈」「資本鏈」「創新鏈」「人才鏈」等搭建平台、整合資源、匹配需求,促進龍頭企業帶動上下游協同創新發展,並助力企業出海。

 論壇上,與會嘉賓還共同見證了深圳古戈爾智慧工業發展研究院(籌備)正式啟動。智慧工業發展論壇秘書長楊牧凡表示,是次論壇和籌備中的深圳古戈爾智慧工業發展研究院的願景,是希望搭建一個科學界與工業界的橋樑,進行人工智能與如上兩個領域深度融合的探索與嘗試,期待未來能給一些科學領域的青年創業者提供一個創造性的平台,助力中國工業做專做精,實現高質量發展。(記者 鄧建樂)

責任編輯:程向明 智慧工業如何高質量發展?專家學者與業界共謀良策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