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五大都市圈規劃有何深意?廣東省發改委主任艾學峰權威解讀

五大都市圈規劃有何深意?廣東省發改委主任艾學峰權威解讀

責任編輯:黃鶯 2023-12-20 10:46:03 來源:南方經濟智庫

 12月20日,廣東省政府網站發布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都市圈發展規劃。廣東省發展改革委主任、省大灣區辦主任艾學峰接受南方+記者專訪,深入解讀規劃文件出台背後的意義。

 廣東常住人口城鎮化率2022年達74.79%

 有條件有基礎也有必要加快培育發展五大都市圈

 南方+:我們注意到,近年來,全國各地多個都市圈發展規劃相繼獲批。請問廣東五大都市圈發展規劃的出台,有什麼樣的背景?

 艾學峰: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城市群是我國這樣的人口大國城鎮化的主要空間載體,而都市圈是城市群的核心,培育都市圈是促進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

 在這方面,黨中央和國家已作出有關部署。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東北考察並主持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時強調,要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加強重點區域和重點領域合作。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第五次會議上指出,「產業和人口向優勢區域集中,形成以城市群為主要形態的增長動力源,進而帶動經濟總體效率提升,這是經濟規律」「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就「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以城市群、都市圈為依托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聯動、特色化發展」作出系統部署。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以城市群、都市圈為依托構建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格局。

 2019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提出「培育發展一批現代化都市圈,形成區域競爭新優勢,為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經濟轉型升級提供重要支撐。」「圍繞提升都市圈發展質量和現代化水平,探索編制都市圈發展規劃或重點領域專項規劃。」經國務院批覆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對有序培育現代化都市圈工作作出具體部署。2019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在每年印發實施的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年度重點任務中,均對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作出部署安排。其中,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2022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中對廣州、深圳都市圈發展規劃編制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我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在2016年即已超過70%,2022年達74.79%,已進入城鎮化成熟穩定階段。經過多年實踐,我省有條件、有基礎、也有必要加快培育發展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等五大都市圈,進一步優化人口和經濟的空間格局,增強珠三角、北部灣和粵閩浙沿海城市群內生動力,形成區域發展新優勢,為我省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全國前列提供有力支撐。

 增強大中小城市發展合力

 培育發展都市圈是助力全省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招

 南方+:培育發展五大都市圈,對推動全省高質量發展有哪些重大意義?

 艾學峰: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視察廣東期間指出,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是廣東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短板。總書記今年視察廣東時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解決好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我省城鎮化雖然總體進入成熟穩定階段,但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依然突出,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城鎮化率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發展動能亟須進一步提升。培育發展五大都市圈,是我省順應產業升級、人口流動和空間演進趨勢,增強大中小城市發展合力,形成區域優勢互補、協調發展新優勢,助力全省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招。

 首先,培育發展五大都市圈是廣東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戰略舉措。都市圈是人才等創新要素最為密集的地區,是製造業等實體經濟的集聚地,也是先進技術的發源地和應用場。2022年,我省五大都市圈地區生產總值佔全省的93.6%。推進五大都市圈建設,就是要進一步打破行政壁壘,促進要素有序流動,進一步提振都市圈經濟,推動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和加快先進製造業發展,打造廣東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動力源、增長極。

 其次,培育發展五大都市圈是廣東參與構建強大國內市場的有效手段。都市圈是城鎮化空間中人口最為密集的區域,消費群體總量大、收入水平高、消費能力強,是各類新消費的策源地,是引領消費升級的重要引擎。2022年,我省五大都市圈常住人口達1.08億,佔全省比重85.41%,居民可支配收入達5.8萬億元,佔全省比重超過90%。培育五大都市圈,可以縮小中心城市與周邊中小城市在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的差距,可以在更大範圍內承載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從而激發巨大的市場需求,為構建強大國內市場作出廣東貢獻。

 再次,培育發展五大都市圈是廣東推動高質量城鎮化的重要抓手。當前,我省城鎮化既面臨着廣深等超大特大城市過度聚集、發展空間不足等挑戰,也存在中小城市動能不足和服務缺位等問題。加快五大都市圈建設,推動大中小城市有效均衡協同發展,有力促進中心城市非核心功能疏解到周邊中小城市,形成產業分工協作格局,實現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有效提升我省城市綜合競爭力和整體宜居度。

 最後,培育發展五大都市圈是廣東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都市圈的本質是高度融合的城鄉生產生活空間,我省五大都市圈內農村發展基礎條件較好,受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明顯,通過在都市圈內完善城鄉融合空間形態、搭建城鄉融合發展平台、健全有利於城鄉要素合理配置的體制機制、加快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鄉村延伸,推動五大都市圈率先實現高水平城鄉融合發展。同時,培育發展五大都市圈,有利於發揮珠三角核心輻射帶動作用,推動沿海經濟帶加快建設成為我省經濟發展主戰場,促進北部山區綠色生態發展。

 既注重一體化、也注重差異化發展

 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打造高質量發展增長極

 南方+:在編制我省五大都市圈發展規劃的過程中,有哪些總體考慮?

 艾學峰:我省編制實施五大都市圈發展規劃,就是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培育城市群、都市圈的重要指示以及對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中央財經委第五次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家戰略部署;全面體現國家城鎮化空間格局中對於珠三角城市群、粵閩浙沿海城市群和北部灣城市群的各項部署,突出五大都市圈對相關城市群的支撐帶動作用;貫徹落實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和省委「1310」具體部署,以及支持廣州、深圳、珠海、汕頭、湛江、佛山、東莞市加快發展的系列政策文件,進一步推動全省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打造我省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增長極。

 五大都市圈發展規劃編制共同體現以下四方面要求:

 一是注重一體化同城化發展。培育發展五大都市圈,是在不改變各地現有行政隸屬關係的前提下,打破行政邊界的市場壁壘,促進各類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和高效集聚,圍繞國家要求的基礎設施一體化、產業分工協作、統一開放市場、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生態環境共保共治、城鄉融合發展六大領域部署重點任務,突出一體化同城化發展,推動各都市圈協調協同發展。

 二是注重差異化發展。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是我省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短板,各都市圈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發展也不平衡,因此,應立足各都市圈的發展實際,差異化確定目標、定位。廣州、深圳都市圈以廣州、深圳國家中心城市為核心帶動周邊城市加快發展,培育成為代表我省乃至我國參與國際競爭的現代化超大城市型都市圈。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都市圈由經濟體量相當、經濟聯繫較緊密、一體化同城化趨勢明顯的若干城市構成,以珠海、汕頭、湛江為中心分別帶動珠江口西岸和沿海經濟帶東西兩翼加快發展,培育成為全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三是注重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廣州、深圳和珠江口西岸都市圈規劃,致力於拓展珠三角發展腹地,輻射帶動清遠、雲浮、韶關、河源、汕尾、陽江等粵東西北地市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以汕頭和湛江為中心推進汕潮揭、湛茂都市圈規劃建設,打造沿海經濟帶東西兩翼增長極,促進和支撐粵東粵西地區兩翼齊飛,推動全省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格局。

 四是注重互動融合發展。五大都市圈發展不是孤立的、割裂的,是統一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下的聯動發展。在編制規劃時注重加強廣深雙城聯動,推動廣州、深圳都市圈的全方位合作;推動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都市圈主動承接廣州、深圳都市圈的輻射帶動,加快構建「核+副中心」動力機制。

責任編輯:黃鶯 五大都市圈規劃有何深意?廣東省發改委主任艾學峰權威解讀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