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中國吸引外資規模波動怎麼看?

中國吸引外資規模波動怎麼看?

責任編輯:林鏗泓 2023-12-25 20:13:18 來源:新華社

商務部最新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0403.3億元,同比下降10.0%。今年以來,中國吸引外資由增轉降,如何客觀看待外資規模的波動?中國市場吸引外資優勢還在嗎?針對外界關切,記者近日採訪了業內人士。

從外部環境看:全球跨國投資低迷,中國引資規模仍處歷史高位

業內人士普遍指出,當前錯綜複雜的外部環境讓吸引外資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

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報告顯示,受俄烏衝突、食品和能源價格高企、債務壓力攀升、金融領域動盪等因素影響,世界經濟增速放緩,外需不振。2022年全球跨國直接投資規模同比下降12.4%,2023年仍面臨較大下行壓力。

「地緣政治風險顯著上升,一些國家推動產業和資金回流,出台涉華投資限制措施的影響不容小覷。」對外經貿大學教授崔凡說。

美國發布對外投資審查行政令,限制美公司在半導體、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領域對華投資;在美遊說下,歐盟發布《經濟安全戰略》,日本出台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相繼加嚴對外投資審查,嚴防關鍵領域資本、技術、知識產權外流……當前,一些國家不顧經濟規律強行推動「脫鈎斷鏈」,與此同時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紛紛出台大力度優惠政策,招商引資國際競爭愈加激烈。

疫情造成的衝擊和影響尚未消退,也是導致引資出現波動的重要原因。

「疫情阻斷了跨國公司線下考察交流,影響了投資決策。」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高級研究員王曉紅說,今年以來,中國新設外資企業數量增長較快,前11個月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48078家,同比增長36.2%,但外商投資特別是綠地投資會有一個較長的過程,其間外資一般按項目建設進度陸續到資,數據波動是正常的。

在多重複雜背景下,近年來中國吸引外資規模保持總體穩定,殊為不易。

去年1至11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規模達到11560.9億元,為歷史同期最高水平。商務部外資司負責人表示,今年1至11月吸引外資規模雖然出現同比下降,但仍處於歷史高位。

從引資結構看:中國已成為檢驗和磨礪企業競爭力的舞台

將時間跨度拉長,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吸引外資規模已達到較高水平,連續6年位居世界第二。

「隨着外資規模增長至高位,外資增速逐步放緩。」商務部研究院外國投資研究所副主任張菲說。

張菲列舉了一組數據:2000年之前,中國外資規模年均增幅超過20%;2000年至2010年,增速依然較快,但隨着基數增大,年均增幅已放緩至10%左右;2011年至2022年,基本進入了平緩增長的時期,年均增速只有3.9%。

值得注意的是,吸引外資增速放緩的背後,引資結構在發生質的提升。

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中國高技術產業引資3866.5億元,占實際使用外資金額比重為37.2%,較2022年全年提升1.1個百分點。

近年來,韓國三星電子陸續關閉在華手機、電腦、電視工廠,將產能轉向越南、印度等國,同時加快晶片、OLED顯示屏、新能源電池等高技術產業在華布局,高技術產業占其在華總投資比重由50%提高到80%。

「隨着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勞動力成本上升,低成本優勢弱化,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因比較優勢變化發生梯度轉移,這是我國經濟發展階段變化和要素稟賦變化的結果,是符合規律的正常行為。」王曉紅說。

業內人士指出,近些年,家用電器、通訊設備、工程機械等多個領域,都有外資企業迫於競爭壓力退出中國市場的案例。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一些公司出於風險考量,投資決策可能會很慎重。但有實力的企業,不會輕易放棄中國市場。

特斯拉儲能超級工廠項目正式啟動,華晨寶馬第六代動力電池項目主體完工,施耐德電氣在北京設立AI創新實驗室……今年以來,仍然有不少外資企業加碼在華投資,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方向,加快結構體系升級、技術路徑創新、發展模式優化。

近年來,一系列穩外資政策相繼出台,不斷提升引資質量和水平:連續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新版自貿試驗區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實現製造業條目清零,持續擴大服務業開放;新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新增條目數量達到歷年新高,增加多條高技術製造業條目;鼓勵外商投資設立研發中心……

「中國市場已經成為檢驗和磨礪企業競爭力的舞台。」崔凡說。

從發展前景看:吸引外資仍具備諸多有利條件

從更大範圍來看,今年前11個月,英國、法國、荷蘭、瑞士、澳大利亞實際對華投資同比分別增長93.9%、93.2%、34.1%、23.3%、14.3%(含通過自由港投資數據)。今年以來,多家外企高管密集訪華並表示:「中國市場不是可選項,而是必選項。」

業內人士指出,展望未來,中國吸引外資仍具備諸多有利條件——

有14億多人口,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中等收入群體,消費規模穩步擴大、結構持續優化、業態不斷豐富的趨勢沒有改變;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完備的產業鏈、日益現代化的基礎設施體系,產業配套能力和集成優勢依然突出;正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外資企業在聯通國內國際循環、優化配置資源要素方面發揮着紐帶橋樑作用,大有可為,前景廣闊。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明年九項重點任務時強調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放寬電信、醫療等服務業市場准入,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認真解決數據跨境流動、平等參與政府採購等問題」,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的信號鮮明。

全力抓好落實「穩外資24條」;將全面取消製造業外資准入限制,擴大電信、醫療等服務業開放;積極回應外資企業訴求,在近期宣布的單方面免簽政策、互免簽證安排、加快恢復國際航班等基礎上,進一步便利中外人員往來……一系列政策舉措加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切實提振外資在華發展信心。

「相信隨着這些實實在在的舉措落地實施,外國投資者在華經營的環境也會越來越好。」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珏婷說,相信會有更多外資企業選擇「投資中國」,把握「機遇中國」,與「開放中國」實現共同發展。


責任編輯:林鏗泓 中國吸引外資規模波動怎麼看?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