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市場探針】如何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市場探針】如何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責任編輯:靜文 2023-12-27 08:57:43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戴韡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主要原因是香港1949年後就是中國最開放的碼頭,而中國又是一個世界大國。現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實施普通法、會計等法規和營商習俗與西方接軌,貨幣自由兌換,信息和人員與境外順暢流通。改革開放後,中國國力持續較快增長發展國際經貿聯繫。過去二十多年,產業空心化、經濟過度單一、樓價過高等結構性矛盾導致香港經濟增長放緩,卻並不足以改變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獨特條件。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近年所遇到的新挑戰主要來自外部環境,一是美中是世界兩大經濟體,美國執意與中國「脫鈎」「斷鏈」,世界經貿有碎片化的危機,衝擊國際融資業務,一些銀行和投行等金融機構業務發展受到很大影響,為金融服務的律師和會計事務所等也受波及。香港的國際金融業務也受影響,這樣的情況不僅發生在香港,其他許多國際大都會都受到同樣的衝擊。中國政府希望搞活內地證券市場,而香港作為中國境內的唯一國際金融中心,其存在意義在於它不能只為內地市場服務,還要向國際開放,因而香港必須面對國際環境變化的挑戰。

 二是美國把香港作為遏制中國崛起的一個着力點,美國政客和官員不斷抹黑香港,對香港不斷實施各項無理制裁。在中美激烈博弈情況下,香港只要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就不會放鬆對香港施壓。美國切斷與香港金融聯繫的風險並不高,即使出現了,香港社會還是要讓國際金融中心繼續運行下去。

 三是近些年西方世界經濟放緩,例如IMF便預期明年通脹居高不下,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西方國家尤甚。在此背景下,國際融資活動減少,使本地金融市場淡靜。而那樣的情況會維持多久,難以預計。

 業務方向須重新定位

 面對被動的局面,香港需要夯實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過去,香港的金融市場對外國的服務,主要面對英美等西方國家。原有的市場自然不應放棄,在當前環境中,港府也積極開拓東盟、中東等新興市場。假如美國有朝一日不顧對本國企業的傷害,斷然割斷與香港的金融聯繫,香港仍應繼續成為中國境內「最開放的碼頭」。為此,香港應發展一個面向各方的國際金融市場;只要來自世界不同地方的顧客越多,香港抵禦美國單邊制裁的能力就越強。

 港元與美元掛鈎,同時香港也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近些年,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的數額持續減少,也增加了黃金儲備。香港會不會在本地原有金市的基礎上逐步發展成一個國際性的黃金市場,值得關注。

 近日有網民唱衰香港金融體系,事實上,隨着內地急速發展,香港在諸多領域的相對競爭力比不上內地,唯有金融服務業的競爭力仍較突出。只要到香港和內地銀行辦理同樣的業務,顧客就不難感受到兩地銀行從業員競爭力的差異。在國際金融方面,香港同樣可以為國家與外國交往,提供一個可信賴的舞台。當然,本地社會也應警惕,在國際金融服務領域,任何一個地方都是不進則退的。

責任編輯:靜文 【市場探針】如何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